赵宏伟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甚至达到了一日一新的地步,因此,终身学习成为知识时代的显著特征。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抓手,日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并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高职院校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是职后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劳动者的责任。历经三十余年的砥砺前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可圈可点之处不少,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回避。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应立足实际,强弱项,补短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发展继续教育是顺乎时代需求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应然之举。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高职院校凭借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1.时代进步呼吁继续教育发展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是科技创新时代,是人才不断更迭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1〕,职后教育变得十分必要,“回炉重造”“再教育”“重新捡起书本”日渐成为社会教育的响亮口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综合型劳动者,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构建终身学习平台和体系,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样更是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主动积极担负起这一重担。
2.高职院校发展继续教育具有独特优势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 “实用性”和“职业性”。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和职业素质提升,这与继续教育的部分内容颇具相关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重视校企合作,以企业委培、定向培养等方式打造职业人才,牢牢掌握市场动向,精准人才需求缺口,与企业和市场关系密切。在课程内容制定上,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参与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创新”,将教育服务于职业的目标落实落地落细。在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有师资力量有学科优势”〔2〕,拥有一支业务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又熟悉生产和操作流程。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即是师资队伍的缺乏,普通高校教师多重理论轻实践,与继续教育的要求尚存一段差距,而高职院校教师在全日制教育过程中已得到训练,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的支撑力量。
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在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迎来了机遇,但同样也面临挑战。挑战主要源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定位不明确。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育阶段后的职业人员,重点在知识的更新和职业技能的提升。然长期以来,继续教育被当作缩小版的全日制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师资力量都基本从全日制教育中进行“缩微式挪用”,继续教育的实际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彰显。第二,当今社会仍是“唯学历主义”,对学历的追求大于对技能的追求,相当一部分职业者参加继续教育更看重学校,花钱拿文凭成为继续教育的一大特色。第三,高职院校尚未能走在“互联网+教育”的前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全社会裹挟进了 “互联网+”的大潮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何在“互联网+”的潮流中抢占一方阵地,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阶段后职业从事者的教育活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的在于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提升。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受教育者更具有强烈的主观意向,是一种定向式、对接式的教育活动,因而继续教育 “侧重于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3〕。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但又具有鲜明特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把继续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附属品,看成全日制教育的压缩版本,并未从长远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角度予以正确定位。
2.管理不健全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基本实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规划配置合理,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却也具有平级单位间工作协调不力、监督考核乏力的缺陷。继续教育学院与二级学院本属于平级单位,勠力同心、协调一致已属不易,有效的监督考核更是难上加难,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困境。对教学质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相关部门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继而影响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继续教育相关配套制度保障缺失。
3.效果不显著
实效性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继续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效果显著不显著。离开了“实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在继续教育的受教育群体中,求学历文凭、求职业技能提升和求知识更新的各占一定比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满足受教育者主诉、树立受教育者终身学习观念上下足功夫、下大功夫、下实功夫,但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套用一般教学模式,无明确的菜单式培养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之教学管理不足,导致继续教育的价值难以发挥。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未得到提升,知识未得到更新,继续教育的效果无从谈起,继续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开展也就无从谈起。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势头喜人,但制约发展的因素也十分明显。基于此,需要查找病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要摆脱“创收”思维,把继续教育从附庸角色中解放出来,摆在学校发展工作的突出位置。如果一味把继续教育当作学校的“钱袋子”“菜篮子”,则继续教育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有悖于发展初衷。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稳步前行的“两翼”,二者共同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同样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责任,缺一不可。将高职院校功能定位为单纯学历教育,或将职后继续教育看成学校教学的附庸,或把学历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人为对立,都是有失偏颇的观念,都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处理好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的关系,找准二者的契合之处,促进优势资源整合和转化。在重点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突出继续教育的地位。
2.创新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把继续教育当作学校教育教学的附庸,教学活动运行原则基本按照全日制教学模式,手段复制,内容压缩。在创新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上,高职院校要下大功夫、下实功夫。第一,把继续教育学科设置从传统全日制学科框架中解放出来,抓住继续教育实质,制定能反映市场新动向、职业新要求、社会新业态的学科结构。确保职业者通过继续教育切实达成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提升的目标。第二,严把教学质量关,不紧要把好“进口”和“出口”关,更要把好“过程”关,避免“豹头凤尾猪肚”问题的出现。
此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形式趋于陈旧,对新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认识与重视不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教学技术,还改变了教学思维,“‘互联网+’已成为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4〕,对于继续教育而言尤为如此。在教学模式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用好、用活、用透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3.优化资源整合
孤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高职院校毕竟资源有限,继续教育工作单靠自身资源是远不够的,不仅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更要引入“多段渠”。第一,主动获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继续教育良好运作的保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要与地方政府携手共建,积极服务于区域建设和地方发展。第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找准高职院校与企业发展的价值共同点和利益契合点,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新路径,“利用双方异质资源,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5〕,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确保继续教育所供为企业所需,企业所需皆继续教育所能供,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第三,寻求与社会培训机构的有效合作。优秀的职后教育培训机构更能把握市场动向和人才需求,时代敏锐度更高,且其中不乏一些杰出的师资。积极寻求与培训机构的合作,不但能开阔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还能拓宽继续教育的发展领域,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活”起来。
4.把脉市场和个人需求
继续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教育,受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需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须以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满足需求的继续教育产业才具有可持续性”〔6〕。离开了对受教育者需求的满足,继续教育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还要牢牢把握市场动向,站在市场需求的前沿。不能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级阶段。要以行业发展为指导,把脉市场发展新动向,把社会新业态、行业新发展、职业新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治”,更要“养”,既解决受教育者当前所遇到的难题,还要“根据终身化、多样化和社会化的要求来制订与实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7〕,为受教育者指引未来发展的道路,开阔思维,提升技能,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全新的教育内容,把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贯穿到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理念,使“终身学习”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促进岗位发展和职业创新的融通,实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的转变。
5.完善管理体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和稳步推进的保障。管理体制健全,则继续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工作的推动有底气、有信心;管理体制不健全,则必然导致继续教育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斧头”。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优势明显,缺点也较突出。且学校层面并未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系统性规划,章程不明,规制不清,影响了继续教育工作的进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起自上而下的高效管理体制,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继续教育校级领导机构,主抓全面统筹和质量监管。此外,根据具体事宜下设相应的领导小组,分组负责,责任到组,责任到人。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改革,明确管理机构和办学机构各自职能,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处,规范招生、管理、合作洽谈等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完全成为专门办学机构,实现管办分离,进而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