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胜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 30030)
市场对接不足,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畜产品卖难,是困扰养殖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在传统畜牧业发展中,养殖场(合作社)往往只重视养殖技术的规范提升,不重视市场供需的调研和销售价格的预期分析,网上销售畜产品更是纸上谈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电子商务技术成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何使甘肃畜产品走向网上销售的成熟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甘肃牧草资源丰富,畜牧业是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河西、中部地区、陇东为核心的肉羊产业带,形成了以张掖地区为核心的河西肉牛产业带、以平凉地区为核心的红牛产业带、以临夏与甘南为核心的牧区繁育、农区育肥肉牛产业带,建立了凉州、甘州、景泰、靖远、甘谷、武山县为支撑的生猪生产基地,以凉州、靖远、渭源、宕昌县为支撑的蛋鸡生产基地,以永靖县为核心的渔业生产基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01.7万t,其中,猪肉产量48.0万t,牛肉产量22.7万t,羊肉产量25.0万t,禽肉产量4.8万t;年产奶44.7万t,产蛋15.1万t,水产品1.4万t。牛羊肉产量在全国产量的前列,产值近400亿元。
甘肃紧盯畜产品工商注册、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三品一标”认证与生产、流通许可证等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和网货品牌。2014年,就有合作蕨麻猪等51个畜产品和7个渔业产品省级地理标志特色品牌。2019年,在中国国际农交会上着重推介“甘味”品牌农畜产品,并将“甘味”纳入“民族品牌工程”推广,大力推进了畜产品品牌建设进程。2020年6月,首次发布了涵盖“牛羊菜果薯药”的200个“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其中有“独一份”天祝白牦牛、“好中优”靖远羊羔肉、东乡贡羊、民勤肉羊、环县羔羊肉、甘南藏羊、山丹羊肉、平凉红牛、河西肉牛、甘南牦牛、庆阳早胜牛等11个区域公用畜产品品牌和甘肃康美公司牛肉、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牦牛肉、中盛羊业公司羊肉、甘南燎原乳业公司奶粉、兰州正大公司猪肉、兰州庄园牧场公司牛奶、永登碧泊公司鳟鱼等27个企业畜产品品牌。近两年,甘肃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打造了临夏州“厦门馆”、甘南州“天津馆”等电子商务“新窗口”,扩大了“甘味”品牌畜产品的推广展示;创新思路线上线下联合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外终端大市场和畜产品经销企业,大力宣传推介、展示展销、洽谈签约,提升“甘味”品牌畜产品在国内外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2018年,甘肃与顺丰速运甘肃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项目的实施,顺丰速运紧密利用自有平台、便利店等资源渠道,推进了甘肃畜产品“电商扶贫”的产销融通。在运输端上,运用“保鲜科技+保鲜包装+冷运专车”,健全完善了畜产品冷运干线网络,实现了畜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优势互补。2020年,甘肃以贴息的方式大力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冷链库容可达到1 000万t,冷藏车辆可达到500台,畜产品冷链物流逐步发展壮大。
甘肃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加速覆盖,截止2018年,75个贫困县电商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建成乡镇服务站1 159个、村服务点5 360个。打造了60个国家级示范县,培育了“巨龙农网”等本土电商平台,创新了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平台,完善了电子商务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了电商人才培训平台。打造了兰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酒泉及陇南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甘肃陇萃堂营养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甘肃烽火网络有限公司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电商销售链模式。网上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加大与淘宝等国内知名电商大平台合作,建成了30多个线上特色馆,近80%主打农畜产品销售,2018年电商销售农畜产品约117亿元,交易额占全省电商销售的65%左右。以某企业奶产品网上销售为例,2019年网上销售额达总营业额的26.7%,产值约210亿元。2020年兰洽会打破了传统展会时间、空间的限制,运用三维、VR/AR、H5等信息技术将展览推上云端,邀请海内外企业家和外地商会代表通过视频连线主会场,在线互动、在线问答、在线洽谈、在线销售,电子商务已成为畜产品宣传推介、销售交易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甘肃探索了“环县模式”“广河模式”“陇南经验”等电子商务成熟经验模式,促进了畜产品网上销售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依托淘宝网“特色中国-甘肃馆”“苏宁云商”等平台,提升了甘肃畜产品网络知名度。2020年以来,创新形式举办“招商引资项目线上推介会”“兰洽会”“6·18”购物节,精选3 000多种“陇货”“甘味”和名优特产品,对接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直播间和甘肃银行(陇银商城)等3家甘肃本地电商,开展线上展销、直播带货和县(区)领导、网红达人及商家主播快手平台发声助力,“云促销”大力宣传推介甘肃畜产品,“6·18”购物节甘肃依托800个京东异地在线平台销售产品过亿元。通过多措并举,宣传促销甘肃品牌畜产品成效显著,网上销售畜产品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近年来,甘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额每年以近50%的速度递增,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甘肃在网上零售交易额达48亿元,占全国总交易额的0.15%。2019年“双11”,甘肃在天猫的交易额近13.4亿元,但天猫的甘肃电商营业收入仅有0.3亿元,进出交易额逆差大,且热销产品以中药材、百合、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畜产品中除牦牛奶制品外,其他产品销售量可忽略不计。甘肃畜产品网上销售发展缓慢,存在以下问题。
虽然甘肃畜牧养殖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营主体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商业结构相对落后,形成网上可销售的商品不多。甘肃畜产品公用品牌发布较晚,加之生产企业经营观念落后,使用区域公用品牌意识不强,畜产品知名度在省外不够响亮,难以形成网上销售规模效应。
网上销售畜产品,要有严格的检疫检验程序、合格证书支撑,而甘肃检疫检验机制比较滞后,获取网上销售产品的相关资格、证书耗时较多,影响了畜产品网上快速销售。建立和应用检疫检验的快速方式、提升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实现甘肃畜产品网上销售的关键需要。
甘肃虽然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加速覆盖,县(区)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85%,但村覆盖率约35%。由于建设运营成本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畜产品生产企业电商平台起步晚、覆盖率低。甘肃资源禀赋独特,农村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运输、快递物流成本高,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在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与配送、销售等环节低温储藏保鲜及冷链运输销售成本更高。
畜产品网上销售专业团队建设非常重要,从平台建设运营、网店维护的管理人员,到网上销售信息技术、活动策划的应用人才,再到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检疫检验的专业人才和快递投送的实用人才等,都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较高的职业素养。受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网络建设起步晚、技术水平低、观念落后、薪酬低等因素影响,甘肃电商人才难找、难留、成本高,平台建设人才匮乏,网上销售人员配置不足。畜牧养殖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能力素质培训跟不上,导致畜产品加工人才观念陈旧、知识匮乏,高端技术人才极其稀缺。
畜产品生产企业对网上销售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对产品包装重视不够、保鲜技术跟不上,导致产品就近区域及线下销售的多,远销外省及网上销售的少,价格上不去,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养殖户(合作社)的积极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迅猛。甘肃电子商务起步晚,在政策叠加、转型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畜产品网上销售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落实好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培育全省乃至在全国、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现代畜牧龙头企业,促进甘肃现代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支持企业绿色智能商业设计和生产,鼓励企业推出特色产品,打造畜产品网上销售的主阵地。
加快完善品牌产品工商注册等认证要素,重点培育“天祝白牦牛”“东乡贡羊”等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网货品牌。充分发挥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与甘肃的合作优势,扶持利用好网店、东部发达地区电商体验馆,继续加大直播带货、“云展览”“云促销”的线上线下宣传带动,拓宽销售渠道。
加大畜产品企业负责人的素质培养,提升对网上营销理念、安全健康畜产品的重要性认识。加大畜产品企业引进培育加工、检疫、包装专业人才和网站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人才,提升生产、销售环节的专业化标准。增加畜产品电子溯源二维码,将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畜产品生产及包装日期、检疫检验结果、贮藏运输条件和工作人员等相关信息加入二维码,确保畜产品流通健康安全,消费者更加全面了解畜产品一系列的信息。
把握政策机遇,落实电商扶贫“优秀企业”“优秀网店”补助项目,扶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网站平台。以优惠措施吸引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落地企业,建立可靠、稳定、常态化的畜产品上行机制。以冷链物流项目为带动,加快发展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购置冷链物流运输车辆,推进“快递+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加大快递企业发运农特产品补贴政策,继续争取为拉运农畜产品的快递车辆落实高速绿色通道费用减免政策。
电子商务在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方面结果喜人。通过补足甘肃畜产品网上销售的短板,解决甘肃畜产品价格低、养殖企业和大户收入低的问题,实现甘肃畜牧产业产销两旺,实现畜牧场和养殖企业高产值,实现畜牧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