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宇,张笑冰,董海龙,吴庆侠
(西藏农牧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都各不相同,每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们文化特征的差异[1]。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并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传统的古老民族。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藏族人民有晚起晚睡的习惯;部分群众汉语表达能力欠缺,这就导致了个别藏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除了汉语水平外,对学习的不适应还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对教学方法的适应上。
临床兽医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外科、产科疾病的发生、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应用中草药和针灸防治动物疾病的学科。该学科对动物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及畜牧业经济的安全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效的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其他医学类专业相似,此学科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专业实验和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掌握[3]。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系统的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具有动物医学相关技能知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兽医有关部门、畜禽养殖与饲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疾病防治、保健、检疫、公共卫生等工作,有创新想法和创业精神的高标准高素质的社会型人才[4]。
全国农业高校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办学实力也不同,但是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偏向于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学习[5]。西藏教育资源不充分,就西藏农牧学院而言,所开设的动物医学专业改为四年制,其比内地高校少一年学习时间。并且同步实习和集中实习时间短,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毕业的实习机会就显得格外珍贵。毕业可见习的企业单位少、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降低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自从兽医专业改为动物医学专业后,本专业第一志愿率有所提升,但整体第一志愿率相比较其他医学专业仍然偏低(30%~70%)[6,7]。临床实习解剖实验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一定困扰,大多学生不愿意去解剖动物,胆怯或不情愿思想严重影响学生动手实践的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国性普及,动物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师生比例在逐渐下降,学校院系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相关教师补充不足,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能提高,而且会增加教师的指导负担。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人才引进比之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少优秀人才来到西藏,但是西藏独特的环境和地域位置,以及滞后的教育水平,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留不住的状况[8]。
就西藏农牧学院兽医临床课程而言,理论课程的同步实习课程少,并且针对性不强,缺乏与理论知识的衔接性,严重影响后期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大多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四年制),它不仅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前奏,也是锻炼学生临床操作和熟练运用所学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但毕业实习的时间最多为半年,西藏资源有限,毕业实习时间更短,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综合运用减少。此外,毕业实习安排与考研、面试的时间发生重合,致使学生面临多重压力,更加难以去集中精力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
西藏地区发展畜牧业悠久,但交通、教育、经济限制了兽医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物价上涨,实验动物数量购买的逐渐减少,经常多人共同操作一只实验动物,个人动手操作次数有限;另一方面因地区偏僻,运输费用高,实验动物购买难度大。例如,购买小白鼠必须数量足够多才可以发货,可实验教学使用数量有限,便要放弃这个实验,进行幻灯片结合理论讲解。教育投资不够,教学用实验室数量和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实验所需,整体上限制了兽医教育的发展和兽医的人才培养质量,长此以往,学校难以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是实现动物医学学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依托。西藏地域广阔,但可以利用区域少,校内实习基地面积小,不足以容纳多数学生实习,导致学生平常上课观摩或者实习锻炼变得困难。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基地不达标,卫生环境差;并且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意接纳本科层次学生去单位见习[9],影响了实习教学的实施和质量。实践基地明显不能满足实习需求。
临床兽医学的实验教学是提升学习者临床技能、动手实践的主要途径,在畜牧业的发展中,需要敢于动手、敢于创新、职业道德素养高的兽医人才。而动手能力差、临床经验不足的学生面临被社会淘汰的事实[10],为了培养适合西藏发展的新型兽医人才,面对西藏畜牧业现状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索。
适当减少理论课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可在开设理论科目的同时,增设理论匹配的同步实习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得到实验操作与临床操作的基础训练;增加见习实践诊治,如牛病诊治、猪病诊治等,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和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也可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使得学生的动手积极性提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举措可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密切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及临床操作技能,巩固和提高理论课教学内容,为社会输送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
增加课堂讲授内容的新颖性,增加学生知识量的积累,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课程内容跟实际结合,课堂上可以对某些常见病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医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方法。医教结合是临床教学的一种,它可以联系各类临床案例与理论学习,作为教学素材,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合该专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准。
学生本人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实验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例如,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出动物医学临床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治疗措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学生同时可以通过网上查找文献、查阅动物医学专业书籍,自行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11],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一定程度了解。实验时,教师讲解后可二次理解,加深对实验操作的整体看法。
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构建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12]。例如,学校可以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来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学校也可以利用年轻教师指导学生教学见习或毕业见习的机会,让其普遍深入到养殖场、动物医院、动物检疫监督局等生产第一线,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工作经验[13,14]。为了更长远考虑还应当优化教师整体队伍建设,鼓励创新人才,逐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对更好地开展动物医学的教学工作有极大帮助。
实践教学基地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要场所,也是理论结合实际,巩固所学内容,造就适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此,有必要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开办,如动物医学院、实验牧场、畜产品加工厂等[15,16],或者与经营良好、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或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或生产模式具有可推行学习作用,在行业中处于优秀水准,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和环境条件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校内的实习基地,可扩大基地面积,健全基地运营管理体系,由于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有限,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多,因此,可以利用网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平台[17]。
第一,规范实验室名称和职能;第二,强化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每个实验室都有学校委任的主要负责人和配备的实验室助理;第三,实验仪器及时更换,以满足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技术需要;第四,引进高精尖的实验室人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第五,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对师生的心情都可以产生好的影响,有利于实验的开展。空气流通是实验室务必要保证的,实验室助理需在实验前后要做好通风和清洁工作,擦拭易碰触的物品。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动物医学对高质量的人才需求量剧增。因此,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传授内容不能太过于理论化,要更加切合实际,让学生真正到实际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一方面在学院要多开展实习教学,给学生提供独自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推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