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

2020-03-03 21:06刘金炜
教育观察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旅游业国际化一带

刘金炜,刘 浩

(1.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淄博,255300;2.山东协和学院商学院,山东济南,25010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程的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国家对旅游人才特别是适合“一带一路”发展的旅游人才需求迫切。现有的旅游人才培养在人才发展趋势、课程内容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把握当前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其对沿线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发展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期间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2017年6月29日,原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加快国内沿线地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沿线各国体育旅游深度合作。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累计同137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政府间合作文件,沿线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积极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近五年,国外媒体和网民对“一带一路”始终保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的顶层规划及重大里程碑事件均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

(二)“一带一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一带一路”发展越来越深入,各国旅游业发展相互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出境游、入境游等国际旅游,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有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6000余名外宾参会,达成6大类283项建设性成果。截至2019年11月, 中国已与136个国家建立了2629对友好城市和省州关系,与52个相关国家实现了公民免签或落地签,与12个国家实现互免普通护照签证,与7个国家实现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旅游交流超过6000万人次,预计2020年,中国与参与国双向旅游人数将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消费将达1100亿美元左右,“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一带一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旅游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旅游管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快速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旅游业离不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虽然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有关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旅游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环境。陈志学从总量、分布、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及人才流失的问题对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才队伍建设、用人机制创新和人才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1]马勇等从旅游人才培养顺应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四轮驱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需求、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质量保证四个方面对旅游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与评估。[2]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培华、李成军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需要遵循旅游人才发展规律,完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推动旅游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应用型旅游教育体系。[3]新时期背景下,潘利认为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不丰富、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成立人才培养课题组、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4]“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叶银宁对西安高校旅游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了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要有国际视野、要有多语言沟通能力。[5]

第二,旅游人才培养要有体系保证。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规模庞大、层次模糊、专业同质、学不致用的特点,需要建立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马勇、唐娟提出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学方案优化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专业考核评估体系以及教育格局优化体系五个子体系来保证旅游人才质量。[6]霍利华认为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要不断创新,使质量保证体系科学合理。[7]高海燕在分析旅游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从政策引导、利益分配、组织管理等方面构建涉外旅游人才协同培养机制。[8]

第三,旅游人才培养要借鉴国外经验。刘宁宁、袁媛将中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9-10]李永菊从中外旅游人才合作培养的角度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双向培养。[11]高明认为要对应“一带一路”强化顶层设计,培养国际化师资。[12]

三、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方式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旅游人才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旅游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同质化发展,忽略国际趋势

同质化发展是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也是旅游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各大院校用近乎相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各类旅游人才,这既有我国旅游发展所处时代的原因,又是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不成熟的表现。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用同一模式去培养适合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医疗旅游、夜间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态的全能型人才,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不尽相同,用同一模式不仅忽略了各地的区域特色,失去了旅游人才培养的“灵性”,也成为造成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中,旅游人才培养特色大多偏重于区域化、本土化,忽略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现代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很难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尤其是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我国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还比较少,中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尚没有形成规模。

(二)注重模式,忽略内容建设

我国职业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部分职业院校试图寻找到一种可以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模式,用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但人才培养很难,也不可能找到一种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切问题的万能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内容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学条件、课程内容、师资水平等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只有完善的教学条件、科学的课程内容以及高水平的教学师资,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强化理论,忽略人文素养

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略人文素养的提升一直是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常见问题。旅游业属于综合性服务业,更加强调人才的人文素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一步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熟悉沿线各国语言、文化、习俗,具备相关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缺乏成为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阻碍。

人文素养的缺乏,一方面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课程设置不足,育人过程中缺少了人文素养这一课;另一方面表现为旅游行业环境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旅游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带一路”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人才培养要有个性化优势、要用信息化手段、要有国际化视野,才能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的卓越化。

(一)发挥区位优势,人才培养个性化

旅游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催生了多种旅游新业态。旅游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知识、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专业化人才。

旅游人才培养要发挥区位优势。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就有1000余所,分布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区域差异性较大,各高校只有发挥地区优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育人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进程。例如,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高校可以开展以俄语为特色的旅游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与东北亚、中亚等地区的交流;广西、云南、海南等地高校可以开展以泰语、越南语、缅甸语等小语种为特色的旅游人才培养,不断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合作交流。这样可以避免人才培养千篇一律,保证地方特色,凸显区域个性化。

(二)完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

旅游人才培养要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依托,课程体系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手段。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等形式的在线课程不断涌现,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从而促使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提出,信息化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赋能课程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持续进行,课程资源不断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信息化背景下成为可能。同时,信息化促进了教学改革,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BOPPPS等教学方法开始不断被应用于教学实践,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人文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推进,使各个国家之间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旅游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还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增强对旅游人才的人文素养培育,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使旅游专业人才成为具有中华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在对外交往中自觉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担。

对旅游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就是对其全球化思维、多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其中对外语的熟练掌握是旅游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旅游院校可加强外语平台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尤其对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可开设双语教学,加快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使多语种教育向更深、更远发展。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保障,职业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要适合“一带一路”发展,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个性化、信息化和国际化需求。

猜你喜欢
旅游业国际化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