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教育对高职学生择业的影响与反思

2020-03-03 17:31曹乃志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院校职业

曹乃志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依托行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还存在一种“摇摆”问题,对这一较普遍的问题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反思。

一、培养目标教育与高职学生择业中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也迅速扩张。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普通本科教育招生人数为422.2万人,而高职教育招生人数已达到368.8万人[1],今年扩招100万政策的落实使我们看到,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扩大仍在继续。但在近两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我们连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尽管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在增加,薪资水平也在增长,且有时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对专业方面的限制并不十分严格,但许多用人单位还是难以招到愿意去一线稳定工作的学生。即使是一些发达地区用工灵活、效益良好的企业在招聘时也遇到了困难。而只要是有管理性质的岗位需求,招聘工作就会顺利得多。许多高职毕业生还没走出校门,就想着能够成为职场中的“白领”,而回避去做生产、建设、服务企业一线的“蓝领”[2],就业选择岗位时三心二意、摇摆不定。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随后我们对区域内三所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就毕业生择业的“摇摆”问题进行了随访和电话访问,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较高,眼高手低的现象仍较多。在签订就业协议后的顶岗实习阶段,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解约的情况频频发生,一线岗位的解约现象尤为突出,解约的原因多为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高职院校专升本学生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多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提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被访问的高职院校都认为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在任课教师、教材、课时及授课方式等方面远远达不到教育的要求。之后,我们与在校的部分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许多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不清晰。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出现上述问题并非偶然,这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直接相关。

二、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的影响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支撑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直接关系到当前扩大就业和推进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关系到培养社会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现实。

(一)影响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的主要因素

1.学生本人的因素

尽管高职学生在学期间可能需要花费自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生活,但由于高职学生在结束高考后处于一个人生迷茫期,自身对高职教育认识上也存在偏差,职业方向本就模糊;一些学生在学期间又囫囵吞枣,不学无术,自我认知能力和对自身培养目标认知严重不足,对自己未来职业缺乏合理规划,对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社会需求的成长路线并不清晰[4]。显而易见,高职学生对自身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择业时的心理状态,在进行职业方向选择时好高骛远,脱离自身实际,在岗位职位定位中出现思维错位,造成了在择业时出现前述的“摇摆”问题。

2.高职院校的因素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培养什么人”既“培养目标是什么”是教育的首要问题[5]。在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人这个关键时期,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方向和定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确定人生目标、培养角色能力、注重职业素养、掌握专业技能”的教育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能否适应企业需求的现实定位。而一些高职院校只关注就业率的短期行为和一味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恰恰忽视了“确定人生目标、培养角色能力”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6],殊不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教育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认知。培养目标教育不力直接导致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选择盲从,造成就业时盲目跟风,在择业时出现“摇摆”问题。

(二)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教育不力的现实影响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发展、学校声誉和社会需求。学生培养目标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择业态度和就业选择,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择业定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适应一线岗位角色能力。这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高不成、低不就,现实中难以与企业需求相适应,难以获得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感,更谈不上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不利于将来学生的人生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生产、建设、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和高新产业一线对“蓝领”需求的缺口仍然较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如果高职院校对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培养目标教育不力,学生不能将自己正确定位为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不利于促进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的解决,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大局[7]。

毫无疑问,学生培养目标教育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育人方向和定位,学生在择业时眼高手低,摇摆不定,使高职院校就业率下降,声誉地位受损。缺失培养目标的教育会使高职学生迷失方向,间接地浪费国家大量的教育资源,不但学校本身的教育是失败的,还会让社会对改革中的高职教育另眼相看,毁掉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成果。

综上所述,Teach-Back 健康教育模式适合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能有效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促进其采取健康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加其对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三、高职院校强化培养目标教育的逻辑思考

高职院校坚持面向需求和服务社会,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首先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正确认识学生培养目标教育,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对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更好服务现代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提升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明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内涵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们则更应该关注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中,人才培养目标是总原则、总方向和先导,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8],高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类型也不会例外,高职院校万不可轻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尽管高职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和变化的,但立足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基本内涵始终没有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的职业性和岗位的基础性这一基本定位始终没有变[9]。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总体要求,实际上这也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去向。高职院校教育者要明确这一基本内涵,更要让高职学生明确。

(二)增强对培养目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高职教育的归宿[10],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成才如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如何解决高职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困惑,必须让学生接受基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改造的培养目标教育,这是高职学生自身成长顺应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培养目标教育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培养的基本意蕴,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职业选择,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模式、效果和高职学生的人生发展。

高职院校要扎实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做好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科学准确地把握培养目标的内涵是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高职院校必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对接行业和企业需求,逐步建立和健全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院校准确对接社会需求和切实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大力强化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把培养目标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并非困难之事,其根本在教育。这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的实施者在充分认识培养目标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围绕教育主体、教育的手段和教育过程,发挥教育的改变作用,实现培养目标教育的功能。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校园职业氛围,不断完善职业指导教师、教材及授课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发挥专业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利用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主渠道的作用,坚持在专业教学和日常辅导中兼顾职业发展特点,加强培养目标教育和职业指导,培育其正确心理状态。利用多数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对专业实践技能接受度较高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把培养目标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实践。坚持面向社会发展和服务市场需求,聘请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开设专题职业发展讲座,帮助学生认清择业在自身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对职业方向的认知,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这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起着关键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从深层次上提高高职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之间决不能出现真空地带,需要高职院校在实施培养目标教育的过程中来对接,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院校职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