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以G学院学生创业个案为例

2020-03-03 16:35袁翠微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业者高职大学生

廖 倩,袁翠微

(广西警察学院,南宁 5300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要大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但根据《2015 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 年全国大学生平均自主创业率仅0.7%,且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10%,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是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聚焦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和反思。个案研究或许能为研究在校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过程提供有效路径,因为个案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个案的全面跟踪和详尽描述,在对个案的分析中提炼研究的变量,形成有效的概括,提出研究假设。为此,笔者选取一个发展相对稳定的高职在校生创业团队为调查对象,从创业者的视角挖掘创新创业团队的构成和组织特点,深入分析高职在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十月烘焙艺术工作室(以下简称“十月”)是G 学院的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室,于2017年10 月在广西南宁筹备,以互联网为基础,至今已运营两年,有稳定的客户群,有正在不断升级的产品和服务,有可供持续发展的正向现金流,按照创业成功的定义,“十月”已符合创业成功的标准,是一则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是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

(一)创业者的个人特质

大学生创业成功者通常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对商机的敏锐嗅觉。他们既能看到人们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又能迅速找到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创业学习的能力。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创业学习的能力,学会了解市场,掌握和利用相关的专业知识支持创业行为。三是敢于承担风险。创业的期待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大学生创业成功者正是有比他人更强烈的成就期待,比别人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才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大学生创业通常离不开创业教练的指导。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作用在于:一是引导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方向。如帮助学生厘清在校创业行为是做项目还是真的要创业,明确大学生创业的方向。做项目是订单完成了,项目就结束了。创业则是创业者即便在创业过程中赚取了利润,但还会不断满足客户持续的需求。简单而言,大学生创业的目的究竟是“挣钱”还是“追求事业”?二是对大学生创业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学习辅导,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团队建设、创造盈利、模式选择、团队管理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指点迷津,使其创业避开了许多障碍。三是创业导师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有效激励了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

“十月”团队的人员组成包含了创建者、合伙人和领路人,三者都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共同的创业愿景、和谐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上的互补以及精神上的相互激励等相同特质。这些创业者个人特质的形成,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需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二)创业环境的因素

蔡尔德(John Child)认为创业环境对创业过程起着规范作用,并且是一种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奥德里奇(Howard E.Aldrich)认为,一方面创业环境对创业者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要求创业者要适应创业环境要求和规则;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又意味着打破陈规,突破环境局限,创造创业条件。由此可见,创业行为和创业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且相互影响的关系。笔者认为,与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行为紧密关联的环境主体有政府、学校、市场。

1.政府

在政府层面,政府需为创业教育提供政策环境,如采用减免费用、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1],各高校要尽快建立弹性学制,将创新创业学分纳入学制,以实行创新创业学分的灵活转换;通过专业结构重组和调整,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对接,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加快健全各高校的创业指导服务,实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2]。虽然政府给予大学生创业极大的支持和帮扶,但由于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政策的解读和指导,学生们对于政策的普遍感受是“政策好是好,但不知如何用”,导致许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对创业政策的解读和指导,扩大政策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切实推进高职学生有效创新创业的必要举措。

2.学校

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行为中“教育与培训环境”的主体,是学生创业最直接、最主要的支持者,其不仅是政府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还是学生在校学习与市场环境之间的衔接者,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性和合法性方面的指导,给予大学生创业正确导向,因此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

首先,学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背景往往能使创业者进入一个与学业相关领域比非专业的人更快、更熟悉,在某个程度上确保了创业者的起点。大学生创业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创业,这本身就是学业与创业相互融合的体现,是创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学校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由于学生创业团队的起点较低,技术的不足是大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发展瓶颈,而学校往往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资源供给。如“十月”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困难,但只要学校有这方面的资源,他们都可以申请免费使用。此外,创业难免会挤占上课时间,但学校通过建立弹性学制和改革学分等方式鼓励在校生创业。再者,学校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发展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创业孵化器是学生践行创新创业、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现成果落地应用的重要媒介。借助创业孵化器可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申请一定数额的无息贷款,还可获取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增强与其他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总之,大学生创业成功,离不开学校教育环境的支持。

3.市场

市场是检验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学生创业者如何参与市场是创业的首要难题,而如何应对市场的影响是创业成功的核心。首先,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十月”在总结经验时提到,一是要有市场意识。“十月”利用互联网引发的社会互动新形态,在社群经济的启发下进行烘焙食品的宣传推广和线上销售,在智能手机上创立了APP,给烘焙的传统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不仅控制了成本,还达到了良好效果。二是要有好创新意识。在满足客户对食品健康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十月”将消费者定位在青年群体,他们认为青年群体对于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有着更高的追求,意识到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于内在品质,还要体现在外在形态,因此他们在食品的外观设计上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三是要有良好的服务品质。“十月”认为客户口碑是创业者重要的资源,而良好的服务品质是树立行业口碑的前提,他们曾为一家咖啡连锁店提供糕点,由于品质优良、价格适中、设计新颖,双方慢慢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通过服务品质升级的做法,大大增进了客户粘性,产生最有价值的广告效应。

(三)创业团队的组织结构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组织结构。“十月”的组织结构属于典型的网络型结构。网络型组织是由半自治组织结合而成,具有扁平、分权的结构,自组织的团队,非纵向的交流,并以知识为运作基础[3]。“十月”的网络型结构是由下属的项目小组组成,项目小组是以任务配置而形成的,因此,网络型结构组织下属的每个项目组在管理、经费、业务等方面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项目组中的成员都各自分管和承担对应的工种,拥有一定的行为决策权利。可见,网络型结构组织以成员个体为节点形成团队的网状结构[4],因此,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灵活化、运作的高效化是的其突出特征。这有助于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能集中优势资源应对外部环境,满足组内成员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快速成长。对大学生创业而言,网络型结构组织能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权力的分散往往容易使决策过于民主化,难以达成集中的统一意见,最终会影响决策的执行;又如资源的分散使优势资源的集中配置成为团队发展的难题,容易模糊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创业学习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

“学习”贯穿着学生创业的始终。学习是个体的主动行为,也是体现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行为,更是影响个体发展和组织建设的行为要素。创业学习是创业者应必备的能力和素养,是创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创业行为的核心与灵魂。如何在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中开展创业学习,是高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而由于各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不同,创业学习较之普通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成果等方面都有所差别。

第一,在创业学习的内容方面,创业学习与普通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不同。专业课程学习强调的是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创业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以专业学习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创业教育除了要向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创业学习的形式方面,普通专业课程学习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创业学习中,由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学空间更具开放性,创业学习呈现出知识构建、知识联结的特点,这意味着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元,学生不再以被动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取而代之的是以主动学习的角色自主学习,如从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模拟法、问题诊断法等方式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创业学习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即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第三,在创业学习的评价方面,创业学习的评价方式突破了僵化的传统教学评价,在评价的方法、目的和标准上都有所不同。要实现对大学生创业学习效果的有评价,首先要厘清什么是创业学习目的,大学生创业究竟是为了学习还是通过创业来学习[5],即创业是学习的目的还是途径。从“十月”的个案来看,在校高职学生创业更重视“通过创业来学习”的过程。在校学生创业组织并不以追求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而是借由创业实践实现对高等教育教学深层次的理解,使创业学习与专业学习相互融合,达到创业和学业双赢的效果。为此,笔者主张以“通过创业来学习”作为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基于此,对大学生创业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评价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表现,而非创新创业的结果。

三、强化创业学习的对策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以创业为名实为赚钱,导致学业荒废;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不思创新,创业大赛办成演讲大赛,形式化做法突出;地方政府过于干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采用行政力量塑造创业典型等。从这些问题中可以发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普遍缺乏创业学习。如何有效激励学生进行以创业学习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创业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加强大学生专业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是开展创业学习的前提。专业背景往往只能保证创业者进入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比非专业的人更快,但并不能保证其能成为这个领域的成功者,因为,创业需要综合能力和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成为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应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尽可能结合学科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学生提供“有用、能用、可用”的知识[6]。在课程结构、学制设置、评价方式、师资培训等方面应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发展。除此以外,学校和政府应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解决学生创业者“政策好是好,但不知怎么用”的困惑,提高政策的利用率,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其次,加强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创业实战训练。发现商机、市场开拓、团队建设、创造盈利、模式确立、变革管理是创业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创业组织成长的必经之路,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创业学习的内容。学校在教授创业学习内容之余,应当教会学生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并帮助学生创业者在市场竞争中完成创业学习。政府应当在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应避免采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手段干涉学生的创业行为。

最后,健全大学生创业学习的评价机制。创业学习与专业学习本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当两者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学校多以传统的学习评价为主,简单、偏面地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业学习,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应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所得及其学生的创业过程进行科学评价,改进创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在创业学习评价中,需注重评价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美好品质、知识结构、能力表现等,应弱化对创业结果的功利性关注,真正体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来学习”的目的[7]。

总之,创业学习是高职学生创业的本质与核心,学生基于创业学习的创业行为将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创新与发展。学校应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使创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创业学习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验证结果。学校还应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整体变革,使创新创业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创业者高职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