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2020-03-03 16:35郑深源李晓佩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弟子规思想大学生

郑深源,李晓佩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虽是蒙学,但它重视伦理亲情的道德教育,重视与人交往时的礼仪与心态以及对日常行为举止的规范,这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实践意义。

一、《弟子规》的教育思想

(一)《弟子规》的简介

清朝秀才李毓秀所写的《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主要讲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规范,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全文共有360 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开篇以“总叙”为起,然后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分别阐述七个道理:一是“入则孝”,主要说在家要孝敬父母;二是“出则悌”,讲述的是兄弟和睦、礼敬尊长;三是“谨”,主要强调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严谨的人;四是“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不失信于他人;五是“泛爱众”,“凡是人,皆需爱”,天下人人平等,告诫在生活中要广爱、宽待他人;六是“亲仁”,主要说待人仁义,亲有仁德之人,远小人;最后是“余力学文”,是讲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并说到在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之时,就应该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所学与所用相结合,以实现个人发展。

(二)《弟子规》的教育思想

总序是善根的总结,是对《弟子规》一书的概括。其中,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讲的是德育,也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有余力,则学文”,“学文”是智育,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强调的是要先学会做人,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集中反映了儒家所提倡的伦理精神和行为规范,这是一种德智兼并的教育思想。

第一是与人相处方面的教育思想。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要学会怎样处理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弟子规》中第一则就系统地叙述了与人相处之道。首先是与父母的相处,《弟子规》中讲到在面对“父母呼、命、教与责”时应该是“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和须顺承”等内容就明确地指出我们为人子女在面对父母的教导时要认真聆听,对待父母要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同时在生活中还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因自己而担心。其次是与兄弟姐妹、长辈们的相处。“兄道友,弟道恭”“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些语句浅显易懂地指出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相互友爱,和睦共处;对待长辈时应谦虚、有礼貌,做到尊老爱幼。最后是与他人的相处。在《弟子规》中讲道“凡是人,皆须爱”,在面对他人的短处与隐私时要做到不揭和不说。“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就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泛爱、包容和感恩之心的人,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

第二是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思想。在《弟子规》中将“入则孝出则悌”放在了首位,孝悌是体现一个人良好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但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孝敬父母、长辈,兄弟和睦、友爱他人,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个人品德修养上,《弟子规》中“谨”这部分内容分别从衣、食、行、习惯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首先是在衣着方面,讲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其次在饮食上要做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然后在行方面要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最后是在习惯上,“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警示我们要珍惜时间,不仅如此还要养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的良好生活习惯。诚实守信也是个人良好品德修养的体现。《弟子规》中对“诚信”进行的着重论述主要体现在“信”这一章。这里面说到做人要做到言出必信,说话要真实、谨慎、得体,主要体现在“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些话语中。

第三是学习方面的教育思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弟子规》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对读书、学习有专门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读书、学习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在“余力学文中”中“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就是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理论经过实践检验,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心眼口,信皆要”和“方读此,勿慕彼”,要求的是我们在读书时要认真,要集中精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读书还要专一,读完一本再到另一本;“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是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虚心向他人求教,不要不懂装懂;同时在读书时还要读好书,做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二、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代表、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需要在思想上有更高的觉悟。就目前来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部分大学生“孝”意识淡薄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孝”讲的是子女对父母和长辈的赡养与敬爱。《弟子规》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孝敬父母长辈,但是在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因受社会环境和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孝”意识淡薄或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父母缺乏关心。在21 世纪的社会,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就深受父母的宠爱,对于父母所给予自己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就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关心父母,不懂为父母分忧解难,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地索取,想问题、办事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忽略了家人对自己的照顾与付出。[4]第二,不尊敬父母。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尊崇的社会美德,是我们要努力弘扬的社会风气。《弟子规》中也提到在面对“父母呼、命、教与责”时应该是“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和须顺承”,这正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敬父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子女者在父母需要帮助做事时不情不愿、偷懒找借口,甚至要求以薪金作为报酬;面对父母的谆谆教导时嫌父母啰嗦;受到责备时敢于和父母亲翻脸、顶嘴、争吵。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也还不乏存在这些现象。

(二)部分大学生存在行为修养不足的问题

一个人行为修养的好与坏体现在他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行为修养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群体中跟风攀比和不注意个人卫生的现象较严重。在生活中因受虚荣心的影响,穿衣讲究名牌和昂贵,喜欢攀比,这与《弟子规》所提倡的“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思想完全背离;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个人卫生问题极差,晨不漱口、便不洗手、衣服乱放、垃圾乱扔等现象随处可见,这与《弟子规》提倡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则是背道而驰。二是少数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突出。虽然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的思想观念,但是在现实中当这种矛盾发生时,少数大学生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利益,这与《弟子规》提倡的“泛爱众”思想亦是相悖。三是享乐主义突出,自律意识较差。在生活中,有部分大学生因受社会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同时面对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形成一种追逐名利、贪图享乐的价值观,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有所下降,出现了厌学、旷课、上课迟到、课堂玩手机、睡懒觉等现象,更有甚者抱着混文凭、等毕业的态度而不思进取,最后一事无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这与《弟子规》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态度是完全背驰的,更不用说期待他们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当然,行为修养不足还体现在诚信问题的缺失上。“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弟子规》中用了较长的篇幅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比如在求学方面,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学术作假、以虚假获奖等现象;在就业求职方面,如学历造假、成绩证明造假、随意毁约等。这不仅仅与《弟子规》所提倡的“信”相悖,更与当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

(三)部分大学生在求学中存在治学不严的问题

在论语中就强调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就是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秉持认真的态度,对待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在《弟子规》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如“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说的是对待知识要学透、弄懂。在“余力学文”中还阐明了“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等治学要严的语句。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依然有部分大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待不懂的问题得过且过。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互联网上又找不到权威合理的解答,这时就需要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但是部分学生却碍于面子,不敢也不愿向老师、同学请教,同时又抱着“不懂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心理,于是就出现了得过且过的现象。二是学习态度不认真。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对待学习要认真,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有部分大学生却早已把这些抛在了脑后,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人在,心不在”的现象。三是不能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使其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但是在现实中,部分学生仅仅是为学而生,不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以便好地为将来的发展服务。这些现象与《弟子规》“余力学文”中所强调的严谨治学的道理是博然相悖的。

三、《弟子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启示

《弟子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虽为启蒙文,但里面阐述的道理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实现所学与所用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孝”意识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

培养大学生的“孝”行为是实践活动,而加强“孝”意识则属于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孝”行为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孝”意识的培养,而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的培养就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的课堂,结合《弟子规》所倡导的“入则孝”思想设计好教学计划,可以将历史上古人孝敬父母的例子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孝”事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重要含义,将“孝”意识培养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多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结合“入则孝出则悌”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孝”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真正地意识到父母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体谅父母把他们从小养大的不容易,从而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上做到尊重和孝顺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奋发有为,争取在学业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时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穿衣方面时刻谨记《弟子规》中“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教导,通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明白穿衣打扮贵在整洁卫生,不必非要讲究名牌和昂贵,对待穿衣打扮以适合自己为宜,同时要衡量自己家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态度,杜绝虚荣心作怪,减少无谓的开销。在卫生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晨起床刷牙洗脸,方便后洗手,时刻谨防病从口入,防止生病。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牢记“泛爱众”思想,增强“泛爱众”意识,做到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应认真践行“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做到珍惜时间,杜绝享乐主义,在最美好的年华,书写最华丽的篇章。

同时还要增强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诚信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的话语。在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讲求诚信不仅是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更是应该拥有的基本美德。《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明确阐释了诚信的重要性。再有平时所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是在告诫要说话算数,不能许诺又悖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做到言符其实,养成讲实话、做实事的习惯,抵制社会上的造谣、传谣的风气。[6]同时要做到对他人信守承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修养,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对大学生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

《弟子规》中“余力学文”部分明确地强调了严谨治学的重要性,教导人们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对待也要学以致用。因此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既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又要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有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治学不严的问题。

在对待大学生治学不严的问题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治学态度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严谨治学的重要性,无形中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切忌三心二意,读完一本、弄懂一本再学另一本,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第二是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力度。具有感染力的授课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也因此敢于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请教。因此,高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多与学生谈心交流,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第三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要多开设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做到“学文与力行”相结合。毛主席在《实践论》中也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7]要使学生从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促使广大学生群体实现所学与所用相结合,将思想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弟子规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弟子规
弟子规
大学生之歌
弟子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