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频率副词“钉价儿”探析

2020-03-03 16:29李萌萌
关键词:感叹句主观性副词

李萌萌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引 言

张谊生将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限制性副词三大类,其中限制性副词又分为关联、时间、频率、范围、程度、否定、协同、重复八小类。“钉价儿”是东北方言中一个较有特色的表频率的限制性副词。从读音上看,“钉价儿”为中重格式,“价儿”一定要重读。下面对东北方言频率副词“钉价儿”进行语义、语用方面探析。

一、 语义特征

《哈尔滨方言词典》是这样释义“丁架儿”的:“副词。不断;一个劲儿;总是;这几天丁架儿下雨,都没法儿下地了。”[1]经分析,“钉价儿”具有如下的语义特征:

(一) 高频

“钉价儿”意为:一直不间断地。表动作行为多次连续的发生,一次又一次地不间断地进行,频率很高,具有“高频”这一语义特征。

(1)你就钉价儿玩儿吧。

(2)这阵子钉价儿加班儿。

(3)人家孩子在家钉价儿学习。

(4)他钉价儿被老师批评。

(5)这一堂课,钉价儿出去。

在例(1)中,强调“玩儿”在一定时间内多次不断发生,“你”一次又一次进行“玩儿”这个行为。在例(2)中,强调“加班儿”频率高,不断发生。在例(3)中,强调“孩子”总是“学习”,一直不间断地在学习。在例(4)中,强调“他”一次又一次被老师批评,被批评的次数多,频率高。在例(5)中,强调在一堂课这么短的时间,“出去”这个动作多次不断地发生,频率高。

(二)超出预期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心理标准作为参照,衡量事物的多少以及事件发展的程度。当使用“钉价儿”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表示事件发生的频率超出了说话人的心理预期。

(6)她买老鼻子些花了,钉价儿显摆呀。这下不用显摆了,都冻死了。

(7)李莎都快烦死他们了,钉价儿上她家去。

(8)不知道这事呀,他这罐儿钉价儿抽。

在例(6)中,表现说话人认为为人要低调,买了很多花,不应该总显摆。“她”显摆的频率超过了说话人能够接受的心理预期,看不惯这种行为,当然或许有些许嫉妒的情感存在。在例(7)中,表现说话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他们”到“李莎”家去的频率过高,超过了说话人的预期。在例(8)中,表现说话人认为工具应该给人们带来方便,“这罐儿”需要抽的频率过高,超过了说话人的预想。再如上面的例(4),表现说话人认为学生不应该频繁地被老师批评,“他”被批评的频率也是说话人不能预想到的。

“经常”是代表普通话表高频的一个词,相当于我们用“很”来表示程度副词。我们现将上面句子中的“钉价儿”都换成“经常”。

(9)她买老鼻子些花了,经常显摆呀。这下不用显摆了,都冻死了。

(10)李莎都快烦死他们了,经常上她家去。

(11)不知道这事呀,他这罐儿经常抽。

在这些被替换过的句子中只是陈述了“显摆”“上她家”“抽”发生次数多频率高的事实,“经常”并不帮助加强主观性和心理预期的表达。与之形成对比,使用“钉价儿”更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性,表明动作行为的发生超过了说话人的心理预期。可见“钉价儿”是具有“超出预期”这一语义特征的。

(三)暗含否定

在使用“钉价儿”句子中,说话人对“钉价儿”后接的动作一般都是持否定的观点的,或不期望后接的事件发生。

(12)这一上午钉价儿来,来好几趟了。

(13)他也不记作业呀,钉价儿打电话问我。

(14)这孩子钉价儿上人家去。

(15)这小姑娘钉价儿买衣服呀。

(16)待学校没说累的呀,都得累哭了。累的嘴,还有鼻子,钉价儿出血。

在例(12)中,明显感觉到说话人不满、厌烦的情绪,对于“来”这个动作的频繁发生是持否定的观点的。在例(13)中,说话人对于屡次被问作业这件事也是比较反感的,不愿意这件事发生。在例(14)中,说话人并不支持“这孩子”频繁到人家去,或许觉得打扰人家,或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持反对的观点。在例(15)中,说话人是不赞成频繁“买衣服”的,有责怪的情绪蕴含其中。在例(16)中,说话人明显不希望“出血”这件事发生,尤其频繁发生更是不能接受的。

下面通过与“经常”的对比对这一点进行进一步说明。在使用“经常”和“钉价儿”说话人的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尽相同。在使用“经常”时,表示比较中性的感情色彩,说话人不表达强烈的情感倾向。而在使用“钉价儿”时,说话人经常是对后面接的动词表现厌恶、厌烦、反对等态度,并且态度较为强烈。

(17)他经常被老师批评。

(18)他钉价儿被老师批评。

上面两个句子在东北人日常生活中都是会使用的。例(17)只是简单陈述“他”经常被老师批评的事实,并没有加入说话人过多的主观态度。而例(18),表明了说话人对这件事具有鲜明的态度。或是批评孩子,或是不满老师,一定是表现说话人否定态度的。

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对“钉价儿”后接的动作一般都是持否定的观点的,或不期望后接的事件发生。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在表说话人骄傲的情态时,也是会用“钉价儿”的。如:家长指着自家孩子跟别人说:这孩子在家钉价儿学习!“钉价儿”在这里不仅起了强调的作用,说“孩子”在家学习的频率极高,总是不断地学习。而且表现了家长对孩子总是学习的行为感到满意,为孩子感到十分骄傲的感情。另有:可不咋地,人家钉价儿锻炼身体。我钉价儿上他家买衣服去。

二、语用条件

“钉价儿”具有独特的语用条件,它只能用于否定祈使句中,并且由于自身含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可以用于感叹句中。

(一)用于否定祈使句

“钉价儿”只能进入“别”“不要”“不能”等否定的祈使句中,不能进入肯定的祈使句中。下面用“经常”和“钉价儿”进行对比,考察“钉价儿”的语用特征。

(19)别钉价儿上他家去。

别经常上他家去

(20)别钉价儿吃糖 对牙不好。

别经常吃糖,对牙不好。

(21)以后经常来玩呀

*以后钉价儿来玩呀

如例(19)(20)中,“钉价儿”和“经常”都是可以进入表否定的祈使句中的。而在例(21)中,我们发现包含“钉价儿”的句子我们是不使用的。“钉价儿”不能进入肯定祈使句中。“钉价儿”和“经常”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别,也是与“钉价儿”后大多是表示说话人不赞同、期望发生的动作行为和事件有个关系的。按照人们的正常思维习惯,都会尽量避免这些动作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否定祈使句正是劝诫、警告某人不要做某事,与之达成了一致。而“经常”后既可以接说话人赞同、期望发生的动作、行为或事件,也可以接说话人不赞同、不期望发生的动作、行为或事件,因此进入肯定的祈使句和否定的祈使句都是可以的。

(二)用于感叹句

“钉价儿”表示了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态度,而感叹句是用于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观点,起强调作用的,二者是统一的,因此“钉价儿”是可以用在感叹句当中的。“经常”不表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不可以运用感叹句中。如:

(22)这孩子钉价儿上人家去呀!

(23)我经常去他家呀!

(24)这小姑娘钉价儿买衣服呀!

(25)*我经常买衣服呀!

含有“经常”的两个句子并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算作感叹句。没有强调的意味,并不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观点。

三、词义探源

东北方言中的副词“钉价儿”“钉着”“老钉”都含有语素“钉(dīng)”,现对“钉”进行词义探源。查阅诸多字典后,归纳如下:

《说文解字》:“钉,鍊鉼黄金。从金,丁声”。[2]

《广韵》:“当经切,平青端。”[3]

《汉典》:“名词①形声。从金,丁声。本义鍊鉼黄金②钉子③又如:钉铰 钉靴④通常是圆锥形,有尖头或尖顶的木料、金属或其他材料做的钉状物。⑤刺 动词①紧跟不放,监视②催促;监督;紧迫。”

《汉语大字典》:“①冶炼而成的黄金饼块。②钉子③钉状物④紧跟,监视⑤催促;紧迫⑥专注地看。也作‘钉’⑦蚊子、蜜蜂等螫刺。也作‘叮’⑧灯。”

《现代汉语大词典》:“①钉子。用以贯物使坚固,其质金属,或竹木②隆起物,钉状物③盯。专注地看;注视④紧跟;监视⑤催促;紧逼⑥叮。蚊子等昆虫螫刺⑦灯⑧犹张灯⑨通‘饤’。”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①名词 钉子 ②动词 紧跟着不放松 ③动词 督促 催问。”

现今东北方言副词“钉价儿”中“钉”倾向于是从表“催促;监督”这个义来。在《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龙珠又钉着问他;‘到底行不行?’一定要周老爷答应。”[4]以及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二十二:“小珍儿还是尽钉着问,这叫什么,那叫什么。”[5]这两句中表现的是“催促;紧迫”这个义项。这个“钉”是动词,“钉着”就是“动词+着”。这两个词在东北方言中已经词汇化为一个“钉着”,用作副词,由表催促一步步转变为表高频。欧阳山《苦斗》中“陈文雄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也真是,就钉着要一个人。纵然她比区桃还漂亮,又能值几个钱?’”[6]这里“钉着”正处于表催促与表高频之间。“钉着”后来又变为“钉价儿”,结合程度更高,词汇化程度更高,在结合的过程中带有了一定的主观性。在《有情人难成眷属》中是这样使用的:“咋钉架儿肥吃肥喝呢?”这时“钉架儿”已经完全转变为表高频。

结 语

“钉价儿”是东北方言中一个较为特色的频率副词。经过考察,发现“钉价儿”意为:一直不间断地。表动作多次连续的发生,一次又一次地不间断地进行,频率很高。当使用“钉价儿”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表示事件发生的频率超出了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说话人对“钉价儿”后接的动作一般都是持否定的观点的,或不期望后接的事件发生。在语用方面,“钉价儿”只能进入“别”“不要”“不能”等否定的祈使句中,不能进入肯定的祈使句中。通过语义探源发现,“钉价儿”中“钉”最初是作为名词的,后发展出动词的用法。其中“钉”倾向于来自“催促;紧迫”这个义项,“钉着”就是“动词+着”。这两个词在东北方言中已经词汇化为一个“钉着”,用作副词,由表催促转变为表高频。“钉着”后来又变为“钉价儿”,结合程度更高,词汇化程度更高,在结合的过程中带有了一定的主观性。

猜你喜欢
感叹句主观性副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感叹句
我有话要说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感叹句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