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朝,黄英杰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者罗希·怀特说:“绘本是幼儿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也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最最重要的书。”[1]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培养感性思维最初和最重要的载体。作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在感受阅读带来乐趣的同时,绘本的教育意义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绘本是以幼儿为本位,解放幼儿心性、守护幼儿心性,是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文学[2]。绘本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指引出海船只前进方向的灯塔一样,指引幼儿正确的前进道路,给予幼儿无限的发展可能。现代绘本之父松居直说,在绘本中,被称为语言艺术家的作家和诗人绞尽脑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出形象化的故事世界;画家用图画绘制出美的世界,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绘本中的图画是绘本的灵魂,是向幼儿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图画的绘制都是满足幼儿的视觉体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绘本中的内容大都是表现善良、真诚、勇敢与爱等积极的情感,能够对幼儿的情感价值观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利用绘本中的积极情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给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纪律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规则,伴随人类社会而产生与发展。蒙台梭利提出,幼儿的学习不是为了学校而作准备,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们习得的纪律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的环境,也必须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纪律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其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关注和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以便能为幼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生活作准备。幼儿期的纪律与成人世界要遵守的纪律有所不同。幼儿期的纪律是通过教给幼儿规则,让幼儿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使幼儿能够逐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感。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纪律教育,是符合这一阶段幼儿年龄发展特征的教育方式。
守纪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规矩、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幼儿有规则意识,才有遵守纪律的行为。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比通过说教进行纪律教育更加有效,幼儿也更易理解。绘本《大卫上学去》《大卫,不可以》《调皮的小羊》《图书馆的狮子》《别这样,小乖》等都是在告诉幼儿怎样做是对的,让幼儿逐渐树立纪律意识。在《大卫上学去》中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熊孩子形象,在欢乐的故事气氛中带领幼儿进行阅读,让幼儿知道回答问题必须举手、吃饭必须排队、看书要安静等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遵守的规则。在阅读绘本中让幼儿逐渐获得规则意识,知道纪律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5]良好的守纪行为对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促进作用。在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守纪行为时,教师或家长的强制要求并不能让幼儿真正理解并遵守纪律。阅读绘本能够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纪律带来的秩序感,理解纪律存在的必要性,帮助幼儿内化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守纪行为。在绘本《十一只猫做苦工》中讲述了十一只小猫无视“禁止采摘”“危险,禁止通过此桥”“禁止钻进口袋”等警示标语而钻进袋子里去,结果被怪兽抓走,它们白天做苦工,晚上在监狱里度过。通过这些经历,他们明白了不遵守规则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他们在想办法逃出以后,站在马路边,没有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而是乖乖从天桥通行,走到马路对面。绘本阅读使幼儿逐渐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知道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必须有纪律也必须遵守纪律,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幼儿的思维模式是叙事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会把自己探索的外部世界当作是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世界。他们的计划、记忆甚至他们的爱和恨都是故事情节导向的。在儿童的心理生活中,个别性、具体性、形象性、情境性以及直接体验永远先于并优于间接性、抽象性和一般性[6]。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人格健全的萌芽期、关键期。这一阶段幼儿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所以对幼儿进行纪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绘本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贴近幼儿生活体验的内容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将纪律教育融入绘本故事中,使抽象的纪律有了附着点,有利于幼儿接受和理解。绘本阅读可以给幼儿提供一种情境,让幼儿在阅读中想象与移情。绘本的内容方便给幼儿创造想象的条件,跟随绘本的情节逐渐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纪律,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这里所讲的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幼儿生活实际,一方面是幼儿年龄特征。
1.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幼儿学习发展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绘本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在绘本阅读中进行纪律教育也是经由实践让幼儿获得教育的过程。实践教育哲学提出,一切真实的教育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发生于实践场所,都是经由实践、为了实践、属于实践[7]。幼儿的学习与生长离不开实践活动,所以绘本内容要贴近现实,关注实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选择教育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8]。绘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快速与容易地理解绘本所描绘的故事情节以及它所表达的教育意义,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纪律教育,达到绘本阅读的效果。
利用绘本帮助幼儿进行深度阅读,使幼儿树立规则意识,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排队啦,排队啦》《莎莉,离水远一点》《鸭子说不可以》《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等。在阅读中让幼儿感受绘本带来愉悦阅读体验的同时,让幼儿将故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自身经验相结合,使幼儿能更形象地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规则带给人们的好处。
2.关注幼儿年龄特征
幼儿教育要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征。3—6岁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在带领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前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文字呈现方式、故事情节、图画风格、内容等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
在绘本内容的选择上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幼儿而高于幼儿。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让幼儿在获得秩序感且能控制自身行为的同时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所以,选择绘本时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帮助幼儿提升纪律意识的关键是将纪律跟现实情境相联系。绘本阅读可以提供具体情境让幼儿体会、讨论与学习,是帮助孩子提升良好规则意识的重要载体,也是规则内化的重要途径。《排好队,一个接一个》讲述的是小动物遵守规则的故事,小动物们排队滑滑梯、玩秋千、开小汽车、上厕所。排队是幼儿最早学会的秩序之一,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最常遇到的事情。幼儿洗手、上厕所、玩游戏等活动都需要排队,通过这类绘本的阅读,让幼儿将绘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自己已有行为相对比。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是否做到了什么事情都排好队、有秩序地进行,及时实施教育,让幼儿意识到排队的重要性,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纪律教育,让幼儿体验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公平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8]幼儿良好纪律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教育,同时也有家庭的共同配合。部分幼儿在幼儿园十分遵守纪律,但在家却无理取闹、自由散漫。原因在于幼儿在幼儿园惧怕教师,害怕权威而变得乖巧听话,而在家中家长却对幼儿过分溺爱,幼儿任性、毫无纪律性。要使幼儿在家、园中表现一致,就必须有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与配合,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让幼儿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幼儿绘本阅读是指向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阅读,回归儿童本位的绘本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内在体验为核心,着眼于幼儿与绘本之间的互动和对话[9]。为帮助幼儿更好地阅读绘本,让幼儿在体会阅读绘本乐趣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提出以下建议:
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绘本阅读中提问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帮助幼儿独立思考。教师在帮助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绘本内容进行讲述,也要帮助幼儿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幼儿只有在不断思考、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中才能逐渐领会绘本中体现的纪律教育,学会约束自己,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点及时提问,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获得教育。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关注所提问题的有效性、适宜性以及灵活性。比如在绘本《汤姆挨罚》中,汤姆上幼儿园时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抢同学的玩具,还用积木打同学,导致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汤姆玩。放学时老师告诉了汤姆爸爸汤姆在幼儿园的表现,汤姆的爸爸没有责备他,而是以红绿灯作比喻,告诉汤姆所有的人都应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和谐相处。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思考,向幼儿提出像汤姆这样的行为对不对、你有没有出现过画面中汤姆的行为、你认为汤姆应该怎样做、爸爸该不该责罚汤姆等问题,这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幼儿思考自己在与同伴玩儿时是否出现过这样的行为,引发幼儿反思。
绘本阅读应是幼儿与绘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带领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移情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纪律教育,从而让幼儿亲自感受,获得内心的体验。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认同性的反应。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唤醒痛苦、自责、内疚、悲伤等道德情绪体验,有助于其道德行为的发生,并能减弱移情所产生的负面情感体验,获得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自我强化物,在以后相类似的情境中能够促进移情体验的再次产生以及道德行为的再次出现,往复循环,最终会使幼儿的道德水平逐渐提升[10]。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兴趣、让幼儿产生移情能力的形式是让幼儿亲自体验整个过程。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自我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体验角色本身的内心感受和处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幼儿绘本阅读时必须有成人的指导,家长在幼儿绘本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专家郝滨说:“家长如果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幼儿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1]家长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也是陪伴幼儿最久的人,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树立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与家长互相配合,达到教育的一致性。选择合适的绘本,通过绘本共读的方式,可以密切幼儿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在与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绘本故事当中的教育意义,引导幼儿自主地获得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
幼儿纪律教育中必须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很多行为方式、说话习惯等模仿于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事方式,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