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

2020-03-03 15:06康莉莉
林区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育院校素养

康莉莉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0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迅猛普及,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其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思维方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参与的一大重要群体,未来网络空间的建设自然是离不开他们为之献计献策[1]。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网络素养,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更好地优化网络环境,切实发挥网络的最大功效[2]。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而言,网络素养指的是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合理获取、利用甚至创新网络信息,为完善自我而服务的能力、意识和行为规范。网络素养涵盖了网络信息知识、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应用能力以及网络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3]。而伴随着诸如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兴起,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随意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信息传播由此呈现出了平民化、自主化、私人化式的新发展模式。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生力量,其在网络中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多米诺效应”。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层面

1.高职院校网络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网络管理、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当某些特殊事件在学生中引发网络负面效应时,并没有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网络言行,很多院校往往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处理相关事件,由辅导员或个别教师负责对相关学生私下进行劝诫和教育,试图以此尽可能地降低对校方带来的负面影响[4]。更有部分学校对网络舆情非但没有积极应对,反而是以畏惧的心理处理相关事件,认为不可招惹那些在网络中散布不良或负面信息的学生,因而对其极尽安抚、退让,这种消极应对的做法不但无法及时妥善解决负面舆情事件,反而会进一步助长涉事学生的嚣张气焰,助长不良的网络社会风气。

2.高职院校网络素养教育有待加强

一些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网络负面效应将会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开设与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空白区域。此外,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网络言行的规章制度,没有做到事前防范,通常是在出现不良网络影响时才紧急补救,试图亡羊补牢,这种事后行为往往取得的教育效果甚微[5]。同时,在如何更好地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这一棘手问题上,很多高职院校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上网行为加以干预,不能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因而无法很好地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二)大学生自身层面

1.大学生自身网络伦理道德意识欠缺

现实社会中人们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下通常能主动控制或注意自我的言行,但在网络社会中却往往不受控制。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其具备隐蔽性的特点,人们往往采取“潜水”、匿名发言的方式活跃在网络中,这就无形中削弱了法律和道德对其的约束,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常见。面对网络中真假难辨的信息,不少大学生由于网络道德意识欠缺,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全面吸收,缺乏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对网络上的谣言、反动言论等盲目跟风传播、发帖,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中呈现出双重面孔,现实中老实安静的人在网络上反而言论偏激、恶意攻击他人、抨击社会,在虚拟网络中“尽情”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6]。

2.大学生网络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可以在其中获取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交友、娱乐,但网络也会给人们带来消极、负面影响,诸如网络诈骗、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不慎等,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他们中大部分是通过网络进行休闲娱乐的,如打游戏、聊QQ、刷微博、看娱乐新闻,真正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则少之又少,网络利用娱乐化倾向明显。即使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是为了获取有用的学习信息,但也仅限于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出浅层信息,对所搜索信息的深层含义则缺少批判性思考,一味全盘接收,未能对信息进行理性甄别[7]。同时,一些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自我管理水平很低,自控能力较差,缺少时间观念,将上网时间绝大部分花在打游戏、交友聊天、看电影、逛淘宝等娱乐消遣活动中,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校园内的“低头族”更是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高校课堂教学秩序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属性已荡然无存。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

(一)高校层面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要统筹兼顾,自上而下形成一盘棋,通盘考虑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校园文化以及网络环境等,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切实将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教师网络素养教育培训

应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如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开展专题教学、进行校际交流、赴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学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及兼职辅导员参加进修学习,在交流、实践、互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力争在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过程中建设出一支具备过硬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6],使他们(特别是专兼职辅导员)能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在工作之余重点关注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行、对网络的接受度(如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流行语等)以及网络传播规律。同时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与高校的网络素养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的加入可以使高职院校的网络素养培育队伍更加专业化、更具高素质。

2.切实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直接且有效的方式。正如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所说:“基本网络素养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8]而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重点在于传授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很少涉及网络使用的法律道德规范、网络自我服务能力等方面内容。所以,为建立长期有效的网络素养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其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课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网络理论、法律道德、操作应用等相关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网络知识体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网络素质。

(二)学生自身

网络素养的培育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自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真正实现理性合理用网、严守用网底线,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9]。

1.端正上网动机

大学生应明确上网目的,树立正确的用网观念,充分认识互联网对自身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要帮助大学生明确上网动机,即获取有价值信息和自主学习,而不应在网络交友、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关注娱乐八卦等不良行为中耗费过多精力,避免因深陷虚拟网络空间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发生。

2.保持独立自主性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时刻保持独立自主性,明晰网络上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不要轻易被其所左右和蛊惑[10]。在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同时,还应充分结合网络的丰富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3.聚焦社会主流价值观

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共青团中央、新华网及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浏览主流媒体及时关注和了解当前国家或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11],坚持正确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深入学习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不可照单全收,亦不可断章取义,而应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下思考网络信息表层含义下所隐藏的真实意图,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大国间政治与经济持续博弈、不断升级的商业利益纷争以及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等形势下,大学生应时刻保持思想上的警惕性,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积极聚焦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12]。

猜你喜欢
培育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