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朱锦智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趋势不可阻挡。深入发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执行力和想象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德育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逐步进行强化。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学科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要求贯彻落实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基本理念。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有的文字、画面和人文素养进行挖掘,发挥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良好性格和基本素质。当前,德育工作的开展往往侧重于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有效的德育渗透必须抓住学生的内心需求进行引导,依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的过程加强思想品德塑造。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科教育的核心,更是传情达意的人文工具,内容性、思维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属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体验和实践,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是教师寻求有效途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指把德育要求和语文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德育渗透健全学生的基本人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选材大多是经典优秀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塑造学生品格。德育有效渗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文学作品重在人文素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德育渗透环节中教师要进行鉴赏指导教学,把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内容传达给小学生。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科积极情感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达成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德育目标。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使得课堂教学必须要紧紧抓住这一时间段进行设计和教学,达成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品格和拓展学生语文视野的目标。教师必须更新语文学科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德育渗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语文课堂教学重视知识和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利于构建积极的人生观;第二,教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任务认识不足,流于形式,缺乏思考。可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是德育工作高效推进的基础条件。
例如,基于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更要发挥指导功能,才能使德育渗透工作顺利实施。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回自己的祖国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钻研和高度概括,整合相关的德育内容,使小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得到有效启发。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搜集解放前我国人民生活状况的照片,与华罗庚在美国的科研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呈现的形式使小学生得到身心震撼,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华罗庚的爱国之情,这是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驱动力。
语文教材是德育内容的来源,课堂是德育的主要阵地,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探究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必须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深度,完成德育总体目标。创新小学语文的德育模式必须整合语文资源,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塑造小学生的人格具有指导意义:第一,在语文教材中发掘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德育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材的延伸。第二,在作文指导中渗透德育。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验和个人理解能力。第三,在课文朗诵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语感是个人体验不断增强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经典文章《白杨》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白杨在艰巨的沙漠条件中努力生长的精神进行德育拓展,体会到我国边疆建设者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带给小学生情感上的震撼。继而在以“母爱”为主题的写作指导中,教师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记忆宝库,搜集和母亲相关的生活画面和实际体验,明白母亲对自己无言的付出和无声的关爱,深化学生对于亲情的认知。在山水名篇《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分段落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声情并茂和抑扬顿挫的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从而感受到作者描绘的桂林美景,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为7~12岁,他们的思维能力薄弱、生活体验不足、经验缺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积极发挥有效引导功能,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言传身教对小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符合课堂教学需求,会使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限制,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要想把德育工作做好,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就要规范个人的言谈举止。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有着无比的信任和尊敬,做好学生的榜样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德育内容进行言传身教,在学习反思和小学生体验遵循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面对班级的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肯定学生的进步,进行积极鼓励。小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 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发现小明同学最近总是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也不愿意和学生进行交流,为此教师本着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原则,通过向小明同学和家长了解情况,主动和他谈心,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其沟通相处,帮助他解决了问题。教师待人接物和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往往会影响学生,学生也能从老师身上学到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营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氛围需要展示教师的语文修养和专业能力,开展讲座和人文活动都可以塑造教师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是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通过课内外结合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和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是有效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从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和个性激发出发设计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教师更要严格把好阅读读物质量关,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视野,学会鉴赏和评价,实现文化知识丰富和思想品质的综合提升。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实践探索是认知真理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活动,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教育逐步深化和推进的前提下,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品德有素养的好青年。
例如,在小学语文景物类的文章《丽江古城》教学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丽江古城的相关资料,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悠久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小学语文经典散文《春》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进行教学。对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技能,引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加以有效应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德育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配合学校的活动组织实施,比如清明时节组织小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为小学生讲述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引导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传承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富强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下的德育素养提升已经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探索、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整个教学环节有效渗透德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