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提质、创新:论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构建方式
——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

2020-03-03 14:09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马文辉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德育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马文辉

严格来说,校园文化指的是由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教职工在不断进行教学活动和理论探索中共同创造出的财富,分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两大类,是学校的文化氛围、活动形式和所展现出的物质形态的总称。校园的各类形态文化则诞生在这个总称之下:校园环境文化是囊括了各类校园环境产物的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则是囊括了各类校园规章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用于执行和监督的组织机构;校园精神文化是最高级别的、最深入的文化,其囊括了学校自身的价值观、办学理念以及在这二者的结合指导下所构成的行为规范,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也是整个校园文化最关键的地方,而正是这个最关键的地方,才能够有效推动校园文化的前进。对于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国家教育部门早有相关文件规定。在教育部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校园文化的引导性:良好的校园文化要以鲜明而正确的导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并且以内在的力量来凝聚和激励学校学生,以独到的氛围来影响和规范学生。加大校园文化,尤其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增强相关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推动学校内涵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德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全国激发了建设校园文化的高潮,但是在推动中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对此,本文在探索如何构建中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环境的同时,明确提出哪些德育文化应进入校园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建立校园德育文化的意义。

一、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构建的规划

一方面,作为校园文化的整体核心,其指导思想和精神内涵是对校园养育人才目标的最高指示。对于学校传统的继承以及创新不仅是校园精神的主要作用,而且校园精神还体现着彰显各个不同时代精神的作用。对此,学校应该有效汲取本校的优良传统,同时紧密结合当代的教育精神,将团结、开拓、创新作为校园精神永恒的信号塔。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体现相应的人类时代特征,尤其是要体现当代青少年的正面思想,从而确保学校为国家提供有效的人才后备军。而这就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能够充分将学生身边的人与事都运用好,通过让学生广泛参与逐步实现德育文化的影响目标。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极大影响,因此,必须从封闭类型的德育文化环境构建走向开放式的德育文化环境构建,要让理论型和说教型的德育向着互动型的德育进行转变,以拉近学生和德育文化环境之间的距离。德育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学生和家长的以身作则,只有二者齐心协力,才能使校园文化得到发展。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是什么?做了哪些?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该校以“四化”建设评比为着力点,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到整洁、高雅、四季常绿、书韵飘香、向美至善。此时,学校的文化建设至少做到了两个内与外的转变:第一个是从内到外的转变,即从教室内向教室外,整体规划推进卓越气质的走廊环境建设。走廊文化立足于学生学科活动展示:分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在校优秀学生展示区、学生社团活动展示区。室内外同步建设发展,为学生提供和谐一致的成长环境。第二个内与外的变化是从外到内,即从物化的外显到内涵的深化。各班级完成了班旗、班徽、班训等班级内涵文化的建设,学生征集、家长参与、班会研讨、完善修订、全体执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和谐温馨的组织,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建设,管理育人、团队育人、思想育人,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对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构建措施

(一)高规格打造环境文化

人和环境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校园环境对他们起着无形的熏陶和启迪作用,而正是这种作用的存在才能真正推动校园文化的成熟,由此可见打造良好校园环境的重要性。

在开展校园整体环境建设时,领导必须注重“软、硬”两大环境相结合。要从学习培训竞赛、生活思想培养等方面有效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规划者必须对校园的每个角落进行充分利用,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能透露出优秀的人文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发挥到极致。除此之外,在环境设计方面尽量做到求同存异,要符合大多数教职工和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正确感知,同时不断进行更新,使其生命力永远延续下去。还要加强其独特的人文氛围,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变成学生用心学习、用心感受人生真谛的地方。

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德育课程体系共分六大板块。学科德育课程:从意识到行动;文化育人课程:从外显到内涵;活动育人课程:从独立到统筹;实践育人课程:从常态到精品;管理育人课程:从教化到润化;协同育人课程:从四维到双向。下设24个小项目课程,这是学校德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情况,也是学校作为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主场,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发展,是学校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最佳后盾,也提升了学校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实效性和品质。

(二)结合德育与校园制度建设

作为校园文化中的硬文化,校园制度一旦缺失,是很难保证其他文化的发展的。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教学秩序离不开校园制度的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校园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德育,要在向学生宣扬校规的同时,引导他们遵守校规,并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矩的关键意义。

除此之外,校园制度的建设和德育的结合还应该从风气建设入手。从学校领导者自身开始,就要不断地将校风和学风提升到更优良的品质而努力,这样,校园文化和文明风尚才能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有效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加强对优良传统的有效继承,将当代社会的先进文化集中到自己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不断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更新,以保证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和风尚不断提高。在学校要提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每一个班级既要相互竞争又要团结合作;同学之间勤奋好学,不仅要做到你争我赶,更要相互鼓励、相互进步,只有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校园环境中,德育文化的感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校园文化活动对中小学生而言极具参与性和趣味性。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爱国教育月、学风建设月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品德的力量。

要想组织一次有成效的校园活动,教师和领导必须考虑到活动对象的年级和他们喜欢的内容,尽可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要让学生觉得集会是一个又一个死板而教条的授课。对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有效地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根据他们的喜好有效策划活动方案。

例如,在才艺展示周活动中,每一位学生在活动时接受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教育;在尊老爱幼月活动中,以“孝、悌”为主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使学生懂得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正确吸收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的可行形式

(一)实例佐证

实例一:寻根沃土,溯本求源,亲近自然,知能相长。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是最美的人。通过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为他们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打下基础。

为此,学校加强了劳动课程的设计。每年漫山里的社会实践、莲花山劝农山镇同心村体验学农实践教育活动加强了对基本劳动技能的普及和指导,加强了劳动与生物和政治学科活动的结合,加强了学农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化建设,使学农实践活动真正贴近生活,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提升能力。

实例二:行在绿舟,学在附中,面向世界。上海绿舟研学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要求,学校秉承“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出发,精心架构优质课程体系,扎实开展社会体验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轻武器解析等国防教育课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真正的现代化作战环境的严峻,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坚定学生为伟大祖国奋进的理想目标。

公共安全课程里,有徒手营救、仪仗兵成长历程主题讲座等20余项内容。以融入、体验、感悟等途径,使学生习得“实践性”知识,让学生懂得面对生活危难要冷静从容。课程内容前后衔接、科学严密,体现了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生命发展,遵守知行统一”的核心理论支点。

(二)形式多样

学校以爱国主义、人生规划、安全、感恩等为内容组织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和谐以及快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真正达到校园处处皆育人的目的。

四、构建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的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德育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小学时期,一个人的成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形成阶段,德育文化环境的构成不可或缺,其对学生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分析。

(一)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德育文化环境的构建有着独特的相通之处。谈到德育,习惯性地把德育的载体落在了活动,而实际德育常态的载体在课堂,如思想政治课程就是德育文化宣传的主渠道。在其他学科的常规教学中,全体教师有德育意识,教学过程有德育设计,对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获得道德情感体验都会发挥积极作用。

如涉及语文方面的学习时,语文学科开展规范书写、诗歌、经典诵读等形式的学科活动,学科的基本目的在于素养落实、学习习惯养成,使其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的协调发展。音体美、劳技、3D打印等特色文化社团的成立,让学生大量接触和浸入学校德育文化环境,从而提升德育环境文化工作的实效性和品质。

(二)成长方面

在成长方面,德育文化环境是深远持久的。很多中小学的德育文化环境构建总是会涉及古代和现代的好人好事,总是会涉及对正义坚定不移、忧国忧民以及决心实现自身理想的诗句和文章。学生正是需要在这些内容的包围中意识到自身正确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活动,而活动又是道德文化环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师节活动、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国庆节活动、119消防安全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活动等节日课程;开学典礼、新团员的入团仪式课程;校园体育节等课程开展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挖掘活动中的德育资源,增加了德育活动中的教育意义。比如,该校曾开展的“领跑新时代,凝聚爱国情——纪念一二·九冬季跑操”活动,以冬季体育锻炼为基准点,融入爱国主义精神传承,融入运动习惯养成,融入班级团队文化建设,融入家校协作沟通,融入德育评价,从而实现德育文化环境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都真实而有意义地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三)为人处世方面

德育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与人为善,而要想与人为善,就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因此,在德育文化建设中,宣传如何与他人交往的德育文化内容是极为重要的点。自古代起,无论是《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增广贤文》中的“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等内容,都能教授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因此,这些内容完全可以被编辑到校园德育文化的建设中。

一个学校离不开校园文化,一个没有校园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在教书育人方面,除了教师以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能营造出一种让学生安心学习和让教师安心工作的氛围。一个学校所构建的文化,只有创造出这种让师生都感到安宁和和谐的氛围,才说明这个学校在办学方面有所成功。

中小学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虽然已经提出几年了,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问题却依然在某些方面停滞不前,这告诉我们,博大精深的做事之道极为重要。在德育文化环境建设的路上,我们仍需要勤思笃定、精准定位、立足新时代,向目标前进。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