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第一小学 张素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科具有显著的人文属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符合数学学科本质特征,也顺应了小学阶段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同时,小学是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时期和前沿阵地,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是小学德育奠基工程。在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情况,传统德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应充分把握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转变德育工作理念和思路,将基础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借助情境教育与学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整体教学进度和效率,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虽然这种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德育效果,但是教师未持续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德育材料展开分析和挖掘,使得德育仅存在于学科表面,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未被充分挖掘和提取。
小学数学中的德育应该是连贯性、全局性的,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其认知发展都具有阶段性特点,因此德育也需要匹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然而,现阶段部分教师涉及的德育内容已经远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方式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会让整个数学教学处于无序状态。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进行高阶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新课程标准均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以及数学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的输出,缺少对学生良好习惯的针对性培养,使得小学数学德育渗透仅停留在具体行为或者表面上,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养成更加积极的数学思维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需要积极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要强调教师角色的权威性,也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逐渐改变绝对命令式的口吻,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尊心,为师生间的沟通以及开展德育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班主任应一视同仁地关注学生成长,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优秀生品德好,学困生品德差”的思维误区,引导全体学生平等地参与德育工作,促使其感受来自教师的信任与支持。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分享道德观,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机制,学生可针对生活中或者学习中的现象,向家长或者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例如针对人民币上出现的各种乱涂乱画现象,教师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相关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最终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评价标准,提升其对社会道德底线的认识。
数学的发展史也是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包含数学家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因此,充分解构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以及先进人物事迹对于丰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切入点,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数学知识,战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第一,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体系,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数学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甚至在某些时代还推动了世界数学史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以及数学史,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比如部分学生认为中国数学发展水平较低,与世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等,针对此类错误意识,教师应结合实例进行引导。以南北朝数学家计算圆周率为例,早在南北朝时期,即便在落后的社会发展情况下,数学家祖冲之仍然精确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取值范围,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比欧洲早1000余年。这种案例能够有效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并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是开展德育的基础。第二,借助先进人物事迹,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导入数学相关的生活趣事以及人物事迹。比如陈景润克服诸多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通过大量验算成功论证了“哥德巴赫猜想”,其所用的验算草纸能铺满几间屋子。类似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同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决心。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是数学家、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以及谦卑的态度都是其成功的必备要素,同时也是其未来走进职场需要具备的重要道德素养。数学教师应将塑造科学的数学学习态度置于重要地位,并加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确数学精神的本质内涵。数学精神在于克服艰难困苦,不断创新与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由趣味试题导入正式课程,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以“分糖应用题”为例,小何与小李分别有一包糖,但不清楚具体数目,小何分给小李8块,小李又给了小何14块,两人剩余块数相等,求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初次接触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感到困惑甚至出现畏难心理,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审题,不能放弃,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解题思路。另外,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也是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要从细节入手,比如数字不规范以及计算不准确等,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细致的数学态度对正确解题的重要意义,使其充分认识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深刻内涵。
纠错意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借助纠错意识的培养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也是德育的内在要求。纠错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后巩固环节。巩固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提问法应用于巩固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拓展。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如果在围棋中将黑白棋子顺序摆放,请问你知道第八颗是什么颜色?在学生回答白色后,进一步追问:如果不通过数数,你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回答第79颗以及第99颗棋子的颜色。由于学生数学思维处于形成时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往往会沿用初级方法,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较低,所以需要教师将提问置于重要地位,根据复习课的安排和规划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其学习专注度,还能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另外,小学数学是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由于存在诸多抽象概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对学生的纠错习惯展开科学分析,这样才能快速定位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帮助学生各个击破,避免出现数学问题的长期累积,影响后续学习的开展。借助有针对性的纠错教学,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进行纠错,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体而言,教师应重塑育人理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数学史或者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借助案例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提升学生纠错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教学工作与德育相结合,进而提升小学德育的综合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