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 130052)
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1]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2]国家对学校增加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相关规定。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教学和创新活动的机会”[3];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4]。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在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兼具实践教学和思政课教学双重功能,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1.思政课肩负的使命决定了思政课必须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思政课肩负的根本任务。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见思政课不能是单一的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也不能只停留在为实践而实践的理论和实践两层皮的层面。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多角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的实践内容,才能丰富思政课的书本教学内容,使理论得以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感知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明确国家发展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担当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使命。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决定了思政课必须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思政课理论的基础上认同并践行这些理论,这是一个从认知到情感、意志再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是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如果思政课能让学生接触社会,让学生通过思政课感知日常学习、生活实际以及未来工作岗位实际,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理论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亲自检验书本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显然,要达到上述效果,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不二选择。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元化手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去检验并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自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3.高职学情决定了思政课必须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的特点。但是高职学生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相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更为活跃、自我意识和适应能力更强等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优势,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实际中去应用和检验课堂所学习的理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服务奉献意识,将课堂所学思政理论知识升华为自身思想意识并自觉外化为实际行动,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尤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但鉴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情,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应探索更加广阔的实践教学路径。
1.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实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国家为高职院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普遍下大力气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未来岗位所需技术,所以高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内实习实训室或者校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但专业实践往往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的成长成才更需要那些可以迁移和广泛应用的通识性知识和能力。由于专业课程实践的主体和形式与思政课基本一致,那么尝试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引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实现其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是具有可行性的。由思政课教师根据不同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与专业教师和企业共同商讨订立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让学生在思政部、专业系部和企业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践,并由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给出科学全面的考核,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及考核中领悟和感受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这种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做法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校内外的专业实习实训资源,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企业文化中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赢得长远发展的先机。
2.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实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在此之后,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全面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国家情怀、讲责任担当人才的智力支撑,这其中“有国家情怀、有责任担当”的要求与思政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目标高度一致。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多种形式把思政课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内容融合于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帮助学习树立与职业规划高度一致的理想信念,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脉搏,及时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总之,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高职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内化和践行,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从而为我国改革和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
3.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实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5]当下社团活动在各大院校都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形式,各高校都有为数众多的各类社团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理想志向等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学生团体,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样,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并按照一定的活动规范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形式。这一共同点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联姻极具可行性。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如能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广阔平台,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属性,依靠学生社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不同类别的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或强化思政元素,把学生社团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打造成让高职学生真心喜爱、真正受益的校园活动组织和实践课程形式,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在活动中塑造学生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的品格,还能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参观红色实践教学基地等提升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坚定“四个自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团相结合能够更加满足高职学生在成长阶段渴求了解社会、参与实践、检验真知、增强才干、塑造思想的愿望,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通过探寻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社团相结合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符合时代发展和高职教育现实情况对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需求,而且也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当然,要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并收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制定周密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定,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