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20-03-03 11:55甘肃省清水县永清镇学区王仲谋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2期

■甘肃省清水县永清镇学区 王仲谋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用其特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全方面的道德规范对当前社会施加影响,从而形成符合当代社会所必须要求的人格品质。而小学正是学生求学阶段的初始点,注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代教育行业必须重视的教育文化,加强对于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从小强化小学生的人文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个人素养的个人品质建设,从基础的课堂教学开始,积极推进小学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改革。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行业伴随着各课程要求不断变化,其标准也在发生改变,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目的都是向着学生的未来学业出发,以学习成绩评价一个人的素质,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学理念。教育必然是要以学生为基础的,而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求学和成长道路的起始阶段,要求该阶段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方面更为关注,而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做到的是在教育中向他们传授做人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意识。反观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教师在实施各类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只是看似引用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其相应教学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改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放在首位,把这一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忽视了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表现出的实际情况,以至于不能把崭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合理应用,只是做到了表面化教育。此外,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做题速度,搜寻了大量的数学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这就使得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之中,过重的作业负担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本就处在爱玩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过重的作业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负载能力,导致厌学等不良状况的出现。同时,大量数学作业的布置,使得教师整天批改、讲评作业,很少有时间进行教学业务进修,很难在课堂教学上达到创新,也就意味着自我的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提升,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形式

当代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应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教育,这样才会促使这个国家健康发展,要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利他就是利己,要时刻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相联系。在其具体的渗透教育要求上,这里就以数学课堂上几点广泛的应用作以详细说明。

(一)注重教学中的集体荣誉培养

课堂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环境,教师在以往的教育中所占的讲述者身份较多,这种传统的灌输教育已然不满足当代教育的新标准,所以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新课堂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进步,从而更好地将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集体荣誉感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集体荣誉感教育包含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处事方面团结一致,攻克难题,进而维护集体荣誉,主要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及关心他人,同时关心社会,对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将所要学习的问题进行布置,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与理解。部分学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有同伴的帮助,对于不会的学生来说,同伴的帮助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数学难题;而对于会的学生来说,给同学的讲解可以有效加深记忆,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当前的数学知识。而教师在这当中,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在发生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纠正,将正确的思路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能加强他们集体荣誉感的建设。教师可以对于解决问题最快的小组进行奖励,而对于最慢的小组也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讲解,同学之间有了竞争,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密不可分的道理。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良好的团队合作往往能事半功倍,学生拥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互相督促、互相进步,在数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提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最现实和最基本的学习因素,小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想要学习相应的知识,才会主动学习知识。教师要保持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拥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这对于数学教育开展还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促进现代化小学教育机制的改革。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建立优秀的个人习惯和品德。小学是教育的起点,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正式踏上了真正的学习之路,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无止境的过程,所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让小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与深化所学数学知识。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的教育中,可以广泛引用树木、河流等自然因素举例教育,比如我们班内一共50名学生,一共有五个班级,而每位同学需要一个作业本和每支一支铅笔,而砍伐一棵树木可以得到80个作业本或者200根铅笔,那么我们想要每位同学都得到一个作业本和一根铅笔,最少需要砍伐多少根树木?在这之后,告诉同学现在每本作业本和铅笔都是砍伐树木所得,所以要好好学习,同时爱护大自然中的树木。以此来加强同学的思想品德建设,这样渗透式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当前进行分析和探索的。

(三)注重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常用且实用的高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使学生理解数学教育上的基础定义,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能主动将数学知识进行彻底消化领悟。同时,课堂问题本质上也就是反映了生活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进一步地反映出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从而进行思想品德的引申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将数学问题与其他较为简单易懂的问题相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增强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彻底理解与领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例如在进行小学倒数的学习中,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前,先将汉字导入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理解“吴”和“吞”、“呆”和“杏”这类文字的相互关系,增强对汉字熏陶的同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次学习的重点——倒数的研究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一举多得。这样在没开始进行教学时就已经得到了同学的关注,为往后的倒数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只有对数学教学提出问题,有了疑问的存在,学生才能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其更深一层次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知识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即将面临的问题。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兴趣,依据教学的相关内容提出一些比较有导向性的问题,将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凸显在这些具有导向意义的问题中,再加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最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进行思维灌输,而是建立起学生主导课堂、引领课堂学习氛围的新模式,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将数学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后,传授给新时代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