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

2020-03-03 11:55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2期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綦 放

新课程改革后,德育成为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智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这时期的他们在性格上常会出现叛逆等情况。因此,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免学生的叛逆性格蔓延,影响今后的发展。

一、对初中德育的理解

在教育中,德育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初中德育的功能,对初中德育价值取向进行理解。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从稚嫩转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处于一个萌芽时期,社会意识不断地渗透到学生意识中。对学生而言,家庭、学校和人际关系是社会组成的部分,因而初中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结合这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1]。

二、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探析

(一)落实好初中德育工作

初中德育工作价值取向的基础主要来源于哲学理论基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从这个联系中我们也知道对学生进行德育要从实际出发,教学案例要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将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到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清晰地认识到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慢慢引导学生,如此才能使德育真正地影响到学生,规范学生行为[2]。

(二)德育工作要具体

从德育的价值取向来看,想要在初中教育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具体的事项着手,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德育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第一,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发现学生有不规范的行为时,要去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解决问题;第二,要紧密结合校园风气,如果发现存在不良风气时,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3]。

(三)对德育工作进行有效控制

德育工作并不是盲目地开展,需要进行更有效的控制,才能将德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德育工作的控制包含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对于初中德育而言,更重要的是事前和事中的控制,这个是根据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初中阶段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有可能向反方向发展,形成自卑、自大、玩世不恭的性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4]。因此,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注重职能的控制和发挥。

三、初中德育现状

(一)德育工作目标不正确

在初中阶段,进行德育主要是在思想政治课上,而且主要学习的目标是为了中考,具有很明显的应试教育意味,实际上学校在开展工作时多数都是围绕着考试而进行的。这明显不是一个正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对事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是开展其他生活和学习的基础[5]。

(二)德育工作方式不正确

除思想政治课程以外,其他的德育工作一般是由班主任负责开展。初中生的德育思想通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先进生的自我膨胀,对待挫折的承受能力不足;另一种是后进生的妄自菲薄,缺乏自信。这两种现象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去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

(三)缺乏对德育工作的反思

开展德育工作实际上是每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的,但是主要任务还是落在了思想政治教师和班主任身上,而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只是完成上课内容,有的班主任也只是像完成任务一般,认为自己做到了教育工作就可以,事后不会过多地关心教育的结果,这都是缺乏反思的表现。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现象,学生的思想开始扭曲,不利于学生发展。

四、初中德育实践路径的创建

(一)重视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

哲学是德育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实施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开展初中德育工作的实践中,一定要重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从学校、家庭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入手,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开展学校工作的时候也要与学生的家庭相结合,从学生的家庭来看学生的性格,因为家庭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大集体,也是培养人际关系的地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6]。

(二)结合具体事件来开展工作

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是开展德育最好的素材,因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但是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也不能盲目,并不是联系生活就可以了,还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初中生的知识水平,不能脱离受教育的对象,否则只能是在做无用功。现有的德育工作者总想把事情做得高大上,有时候就欠缺考虑,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动不动就上升到集体主义,这实际上都是不明智的行为[7]。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以身边的事情或者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典型故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初中生的年龄普遍在12至16岁,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家长大多数认为现阶段学习是最重要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回来以后家长仍会督促孩子学习,使得学生很少能接触到社会生活,生活经验也十分缺乏。所以,教师要了解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地与家长交流和沟通,家长也要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孩子懂得爱、懂得感恩,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四)有效控制德育工作的强度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适度原则,德育工作也是如此,不能过于空泛。例如学生犯了错,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进行公开批评指责,以免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在标兵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学习标兵学生的哪一种品质或行为,而不是泛泛地说向某某同学学习。

五、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一定要明确一点,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在德育素材的选取上应当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成熟的教学手段

采用成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说不提倡创新,而是在现在的教学手段上进行发展。例如政治教师在讲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去观察周边的事物状态,自己去感受一下这个知识点所讲的意思。然后结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视频,更好地诠释这个知识点[8]。

(三)巧用社会热点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其实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因而教师可以采用社会热点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留守儿童和学困生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德育素材。现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就学校而言,应当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为他们的内心比较脆弱,渴望得到关心和爱护。还可以组建帮扶小组,让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他们,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也引导他学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扬了学生善良的品质,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懂得感恩的人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品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家人。初中的德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当在明确德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创新德育实践路径,完善德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