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目标下小学数学的德育实践

2020-03-03 11:55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孙玉蕊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2期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孙玉蕊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教学中可作为德育载体的教学内容常常是隐性的,需要教师自行对德育元素进行挖掘和提炼。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德育不应只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上,而应广泛地存在于一切教学相关理论的应用层面中。本文对教学理论应用层面融入德育实例进行了分析,以资各界教师参考。

一、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德育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延伸,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坚持新课标“三个维度”,笔者认为不应是强行为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捆绑德育目标,这样会使一堂数学课产生“一课多标”的混乱现象。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目标应在“三个维度”内正确“对号入座”,首先,要充分挖掘德育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同类项”。其次,要把握住知识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合而为一,相辅相成。

例如,人教版“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金钱观进行正确引导,既不能过度与物质方面进行联系,又要做好情感迁移教学,避免使小学生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拜金主义思潮。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引用“周总理巧答记者问”的历史小故事融入德育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百废待兴,外资储备不充裕,一次国际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向敬爱的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问题在当时很难回答,如果照实回答,会使西方国家认为我国国力衰弱,如果不回答,有损国家形象。周总理的回答非常巧妙:“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有18元8角8分。”这个回答使想看新中国笑话的西方记者愿望落空,十分惊讶。周总理解释道:“新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以周总理巧答记者问的小故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伟人智慧、民族自豪感建立了爱国主义情感联系,又可以与人民币上的国徽、伟人形象进行情感迁移教育,从而达到了与德育有关的情感态度教学的目标。

二、在教学组织中融入德育

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在教学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开放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场所,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而小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有固定的教学计划、教材、教室,这使初入学的小学生产生了一种环境变化后的紧张和焦虑感,常常影响小学生的课堂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组织方面要找到班级授课制与开放式教学的“渗入点”,淡化课堂教学与游戏教学之间的界限,使小学生能够快速熟悉新环境,勇于打破心理障碍,积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是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一种有效教学实践。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的“位置”一课中,笔者引入“活力课堂”概念,将教室的桌椅组织重新布置,让学生以队列操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学,要求学生除了能准确认清自己的位置之外,还鼓励学生熟悉自己不同方位的同学姓名,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满足小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小学生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开放性的游戏教学中增强了纪律意识与集体意识。

三、在教学资源中融入德育

教学工具、教材都是小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深度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就拥有了更为充分的融合前提。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基础原理为主,而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都是具有高尚人格、优秀事迹、灿烂智慧的历史人物所发明创造的,因此善用这些教学资源背后的故事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九九乘法表”一课中,与德育的结合点可以放在我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的贡献方面,“九九乘法表”不但诞生年代早于西方世界,而且建立在十进制基础之上,因而比古代希腊、古代埃及的乘法表都要先进,直到13世纪欧洲才发现了我国“九九乘法表”的先进之处。教师可以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还可以对学生这种强烈爱国情感加以引导,使小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产生“学习光荣”的思想。

四、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德育

当前我国引入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用于推进“新教改”发展,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展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数学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增加了小学生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积极验证的行为概率,能够让小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德育。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提前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完成对数学概念、习题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就学习心得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提交证据进行验证,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证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五、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

小学数学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演示法,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知识教学中很容易依赖灌输式教育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但因此就失去了培养小学生理解记忆能力的机会,也不利于将德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关于这一点,需要教师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改“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应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体现出勤奋、好学、向上的积极精神,教师也要第一时间给予鼓励。

例如,在“面积”一课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改变传统的直观演示法,要求学生准备剪刀、纸板等工具,讲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剪出平面图形,让他们自行验证教师讲授公式的合理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法、比例法等手段,间接地帮助学生完善求证过程,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培养自行解决问题的独立精神。

六、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德育

数学并非纯粹的理论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既然是应用数学范畴自然要向学生体现其“学以致用”的一面,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小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教师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日常生活,要以小学生求知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中提取出教学实践材料,并在其中融入德育元素。教学实践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学会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教学实践也应作为德育的良好载体予以开发。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中,教师在讲述简单的知识要点后,重点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统计自己在小学1~5年级内身高、体重的变化趋势,并画出折线图。小学生通常不记得自己身体指标的历史数据,必须亲自向家长询问详细数据,完成作业的同时小学生从统计过程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趋势,从而重视个人身体指标;在向家长问询、求证的过程中可以体察到自己对成长性指标的忽视,从而开始注重培养细致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和增加感恩教育的培养。

七、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德育

教学评价环节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成为德育的良好载体。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会直观地体现出来;发现日常生活当中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小学生天真纯朴的观点也往往使人感到出人意料。这些事件都是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志,对于这些重要的教学评价节点,教师应当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正面引导,使小学生在激励中更加热爱数学学科,并且在思想上朝更积极的目标发生动态变化。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德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文教育,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在自然学科的大师身上无时不体现着人文主义思想。教师应把握住教学评价的人文性质,表达出对小学生的关怀,使学生在教师的殷切期望下产生学习的动力以及对“师恩”的感激。随着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感激将逐渐完善他们的个人情感,从而理解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在学生进步的每一个细节方面,教师都应毫不吝惜激励与表扬,适时进行正向引导,将德育的人文思想体现在对学生发展进步的积极评价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不仅仅是从教学内容中进行挖掘,教学目标、组织、模式、方法、评价等教学理论的应用层面都可以将德育融入进去,使小学生在知识教学中获得更多感悟,在实践与生活中增强德育体验,从而达到德育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