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安县黄鱼圈乡中心小学 潘凤艳 谭吉林
英语这样的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个他们去挑战自我能力、塑造自我能力的新领域。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英语这门学科的主动学习者和自信学习者,而且要注意在学习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具备优秀的才能。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渗透德育不能冲淡语言教学,应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渗透至教学活动中,达到“涓涓细流”“浸润无声”的效果,在不失英语课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获知与育德的有机融合。所以,道德教育要注重渗透这一特点,要体现出英语学科的特点。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是在学校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框架下完成的。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开展的教学活动,都要发挥知识、技能和规范的教育传导作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同时也能在规则、规范方面得到塑造和培养。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渗透有着一定的必要性。那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渗透呢?我们应该更多地结合这门学科自身的特征来分析道德教育渗透的办法和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伴随着语言的学习,我们逐渐接触了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习俗,学生在道德价值观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小学生慢慢会发现在英语的学习中,涉及到很多的理念和规范内容与我们有一些不同。产生认知冲突的同时,学生也在思考哪一种价值观是正确的、是值得自己去信奉的。所以,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小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围绕道德教育的问题进行渗透,必要时组织学生思考体验。通过具体实例以及自身的体会,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有效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概念,认为人们在学习很多行为规范的时候,会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进行模仿式学习,观察对象所做出的行为及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起到了替代性的强化作用。小学生是具有模仿特点的,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说到做到、表里如一,才不会给学生在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践行方面带去困扰,这是教师应该做到的本分。据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师自身不注重师德修养,只是简单地运用语言进行道德教育,自己的一言一行却没有表现出与之相符的特征。这样的教师不仅无法做到有效的道德教育,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师德的修养,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带去深入而长久的道德教育熏陶,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标杆,在遇到多元价值观冲击的时候,也能因为心中有教师这样一个榜样而坚守方向屹立不倒。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进行任何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接受,首先需要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因此,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专注地参与教师自然穿插进去的一些道德教育环节,便于发挥作用。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创新,善于从学生的喜好特点出发,构建出更受他们欢迎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真正有效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能在教师积极、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处于更加高效的学习状态。我们要想培养积极乐观、主动探索学习的学生,都离不开兴趣,而兴趣可以由外而内,动机也可以由外而内,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花一些心思。
总之,在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道德教育的渗透工作融入其中,要做有意识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的主导者,创造道德教育的契机,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去道德教育的环境和熏陶,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发挥作用的复杂性,要从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发挥英语学科语言文化渗透教育的优势,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