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思考

2020-03-03 11:55吉林省抚松县实验学校解彦春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2期

■吉林省抚松县实验学校 解彦春

在“课堂思政”思想的指导下,中小学教育也越发重视“思政”知识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构建的核心,是指导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最佳尺度,创新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策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深挖语文教材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改变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准,这些教材内容中也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方面的内容。为了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媒介,深入挖掘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拓展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在开展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德育目标,从发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德育理念入手,有效地制订德育方案,力求借助深挖语文教材内容中的这一环节来促进学生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关于英雄、伟人等内容,是值得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通过指导学生赏析这些伟人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与高尚个人情操,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促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思想熏陶,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此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德育目标以及语文教材内容,深挖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这样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比如,在《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文章教学中,其中涉及到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这时候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与历史条件,为小学生拓展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德育知识,指导学生对文章中涉及到的“聂将军”等相关形象进行赏析和评价,配合必要史料,力求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除了课内阅读内容外,还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一些德育方面的课外读物与作品,借助这种课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思想与观念的理解与认识,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教育本质时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都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知识的本质,所以为了更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要注意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将语文教材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场景出发,灵活地为他们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力求借此来辅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深化他们对语文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可以将语文文本知识的真正含义与思想情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将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效果。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和感受到教材内容中的“真善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升华课程教学的主旨,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比如《荷花》这篇文章,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准确诵读和默写生字词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必要的优美语句,深化他们对相关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使他们明确这篇文章所包含的热爱自然这一思想情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思考文本中描绘的荷花的形象。并且让学生绘制出日常生活中池边荷花的形象,借助这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绘画小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这种生活化教学法也更有利于升华这篇文章的主旨,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他们的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此外,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以荷花为依据,为学生科普一些联系他们生活实际的环保知识,使得他们懂得砍伐树木或者排放工业废气等行为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此促使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有效地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纯依靠教材上的理论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活动。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除了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相关德育知识外,还要注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对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可能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加强教学指导工作,配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力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比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两小儿。使他们在相互争辩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且借助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他们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会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不可胡乱下结论,避免出现偏概全的现象,借助这种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如,《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诚实与信任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诚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之一,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篇阅读文章的教学内容,组织他们开展排演赵本山的《卖拐》小品等实践活动。借助这些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诚实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他们良好行为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

四、加强课程教学指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效果,教师还要注意抓住时机,结合实际需求,科学地制订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语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指导,确保有效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特别是针对课程教材中那些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都要注意加强教学指导,通过指导来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文章内容中包含的正确德育观念与思想,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借助这些知识在课堂中的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对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少年王勃》中,描述了少年得志的才人;在《陈毅探母》中,描述了孝敬父母的品质;在《孔子游春》中,描述了充满智慧的孔子;在《朱德的扁担中》,包含着红军革命方面的精神;在《大禹治水》中,包含着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在《钱学森》中,包含着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感;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中,包含着“非典”时期医护人员舍己为人的精神;等等。在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教学指导,确保学生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顺利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深挖语文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和加强课程教学指导几个方面入手,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