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 孙继元
德育目标渗透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完成学科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以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发展和道德熏陶,以此调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教学活动成为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媒介,辅助构建有效课堂。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有了更为具体的教育目标,本研究尝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基本方法,旨在推动德育目标落实。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基础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者应该以德育为先作为指导理念,以树人目标作为根本,以教育手段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显然,语文学科为落实德育目标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素材,推动知识教学和素质养成目标同步实现。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经过严格筛选,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十分丰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意志品质形成都有引导作用,但是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实际教学需求,挖掘德育素材,构建德育为核心的有效课堂。比如,渗透良好生活习惯和态度的教学素材,如《火烧云》《养花》等,渗透出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周围事物的美好情感;《匆匆》一文则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流逝,学会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再如,渗透环保教育的素材,如《四季》《夏夜多美》《黄山奇石》等,以自然景色之美给了学生美好的享受,体现了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当然,综观各个版本的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非常广泛的,只要教学者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就能为德育目标落实提供助力。
创设问题情境旨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并有效推动教学目标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指导过程中,探索和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尽快将学生引入教学氛围中来,融入情境,引发思考,实现共鸣,渗透德育[1]。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知识教学中,笔者就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你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你的想象描绘一下。利用问题引导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渗透环保教育目标做好铺垫。再如,《朱德的扁担》一课教学中,笔者也同样利用了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扁担吗?你们知道用它做什么吗?“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了什么?同志们将扁担藏起来是为什么呢?朱德同志是怎么应对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悟?结合以上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朱德同志身上那种以身作则、和革命同志同甘共苦、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良好意志品质。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显然比说教方式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渗透德育目标上起到了显著作用。
朗读教学是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以情感朗读作为方法渗透德育目标,体现了德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全面参与过程。传统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学生的参与兴趣不足,新课改影响下我们提倡以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支撑朗读教学活动,旨在为德育工作提供助力[2]。小组朗读、教师领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多元朗读形式都可以作为朗读教学方式,具体的选择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建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体系。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具体的教学指导过程中,笔者经常以表演式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朗读活动。分角色扮演主人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人物特点,熟悉课文内容,结合语言和肢体表达自己,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核心思想,以情感发展推动德育工作开展。如,《将相和》的课文教学中,笔者课前鼓励学生编排小组剧,课上表演,学生在选角色、制作台词上都是合作完成,发展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课堂表演中,结合学生的表现笔者发现他们对人物特点揣摩得比较到位。角色体验只是作为学生学习主人公优秀精神品质和性格优点的媒介与方法,显然德育目标顺利实现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体现我们民族文化和传统思想的过程。德育目标落实过程中,以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情感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和立足点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3]。但是并不是所有爱国情感和思想渗透都是显性的,有时候蕴含在教学素材中的隐性素材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教师将德育目标深植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德育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作为辅助手段应用,有很大优势,能够助力教学目标落实,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扩展教学容量。同样,在小学语文德育课程中信息技术也可以为教学目标落实提供助力,教师在具体的应用环节应该关注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效结合,使德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4]。本研究尝试立足“家国情怀”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使命感,关注学生的视野扩展。比如,对课程《丝绸之路》指导的过程中,笔者我以多媒体播放《郑和下西洋》的动画视频作为教学导入环节,展示丝绸之路地图,标注沿途经过的标志性地点,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叹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明进步程度,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开辟丝绸之路的原因,展示当时对外交流贸易的盛况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情况,使学生为这一切感到自豪和骄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目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德育范围也确实很广阔,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性和时代特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念,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内外都要成为德育基地,学生要在全方位的德育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此外,德育渗透本身就是复杂的过程,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开辟多元的德育实施路径,使德育像涓涓溪流汇入大河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滋养学生身心。教师要以开放性的教学观念参与到德育指导工作中来,以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中心,以课外实践作为延伸载体,双管齐下,使德育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针对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常见的思想道德问题,我们可以在写作环节给学生辩论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提供给他们全新的写作素材。或者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调查,以写作训练的方式展示调查结果,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反思,为其价值观引导做好铺垫。此外,重要节日也是我们渗透德育的关键契机,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墙报、开展演讲比赛或者朗诵会,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等,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体现德育理念,引导小学生获得参与德育实践的更多契机,使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和理想信念,助力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契机,很多教学内容都能渗透德育理念,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显然当前的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构建效果并不理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思想道德问题依然存在于小学生群体之中,这要求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强化教学反思,关注引导方式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依然需要积极探究以往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