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的融合策略

2020-03-03 11:55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韦小玢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2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 韦小玢 石 林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其中德是教育之本,也是增强学科人文价值的一个重要路径。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德育理念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此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融合德育思想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化学教学中普遍采取的知识灌输式或讲授式教学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仅影响了化学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德育理念的渗透,创新德育与化学教育的融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融合价值

在新课标下,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旨在培养兼有化学专业知识、技能与良好德育素养的人才,确保初中生可以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依旧非常显著,具体体现在化学教育中伴有“重双基教育,轻德育”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德育的质量,无法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化学课程的德育元素虽然没有思政教育课程那么突出,但是只要深入解读化学教材即可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如化学发展史、化学工艺与技术等都包含着德育“基因”。如果抓住这些德育素材,有机融合德育与化学教育,就可以有效提升化学德育的价值,这实际上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融合策略

(一) 基于化学的发展史,培养良好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思想是优良的民族传统,是中国人必备的一种基本德育素养,其会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产生重大影响,能强化初中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联系起来,确保始终立足于国家利益视角去分析和思考各种问题,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有损国家形象或利益的行为。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在化学教学中深挖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德育素材,全面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抓住化学教育中关于化学发展史的相关素材,以国内在化学发展史上的诸多成就来教育学生。实际上,中国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许多使用比较早的化学工艺或者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精神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商代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初步掌握了冶炼技术,并且可以制作出一些样式精美的青铜器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实现冶炼钢铁;在西汉时期发明和应用了湿法冶金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与应用天然气的国家,较英国等西方国家早13个世纪,这充分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智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更是实现了飞速发展,并且诞生了众多的化学发展技术和工艺发展成就,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法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国家,对推进蛋白质和生命研究给予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赞誉;1982年中国氮肥实现了氮肥生产量高居世界第一的壮举,充分显示出国内氮肥生产工艺的先进性;1989年,“洋灰”这个词不复存在,国内水泥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随后石油产量、煤产量等也都排在世界前列。上述这些生动、丰富的化学发展史,不仅可以开拓初中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化学知识,同样有利于借助这些史实来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

(二)基于化学现实实例,有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以及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并且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使得环保意识培养已然成为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化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有效增强初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必须注意结合化学现实实例配合化学知识教学,力求借此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挖掘关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德育素材期间,要尽可能地贴近初中生生活实际,这样更容易启发学生思维,强化环保意识培养效果。

例如,在学习“空气”部分化学知识期间,可以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当前空气污染问题的成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温室效应问题会造成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或者臭氧层破坏问题及其严重后果等。在学习“水资源”方面知识时,可以使初中生充分意识到我国伴有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仅仅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其中有两百多个城市伴有缺水问题,尤其是还会伴随有非常严峻的水体污染,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废渣等随意排放等问题,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领域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行为也会污染我国的水环境,不利于社会大众健康生活。又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燃烧”方面化学知识期间,可以为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成分及其危害,如酸雨会毁坏庄稼、树木与房屋建筑,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等,以此来渗透环保教育思想。与此同时,化学教师也要抓住化学实验教学或环保事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生成物处理措施,如废弃化学物质要做好处理,且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后方可排放出去;如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溶液都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又或者组织学生开展本地空气污染状况调查或测定雨水pH值等一些环保类的实践活动,以此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基于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思维发展以及自然界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思维模式。化学本质上是一门侧重实验的自然学科,其中涉及众多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化学内容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期间,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等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在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同素异形体性质以及混合气体本身具有的爆炸极限时,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中涉及的“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唯物主义思想;在指导学生学习单质这种无机物以及酸、碱、盐和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期间,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事物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等唯物主义思想;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期间,可以指导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可以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各种具体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如果相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现象之间不相同,那么不能盲目信任相关权威理论,而应该进行客观评价分析,确保初中生树立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想;在指导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方面化学知识期间,要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新元素,仅仅是构成了新物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不是由主观确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促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解释“点石成金”或“水变成油”这些化学观念的伪科学性。

(四)基于化学家的史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有许多关于化学家的相关研究,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以及成长经历等展现出了作为科学家具有的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态度,这些史料也是开展德育的重要素材。基于此,在平时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性地为学生介绍化学家的一些史料,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水的组成”部分知识期间,除了介绍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讲解亨利·卡文迪许的人生经历,对其研究氢气性质以及稀有气体等相关过程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家对世界化学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学习“原子”部分化学知识期间,可以拓展性地为学生介绍道尔顿(原子论的创始人)的人生座右铭,使他们切实意识到为了科学研究要具有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拉瓦锡(法国化学家)以天平为工具,对燃烧现象进行了全面研究,彻底推翻了当时广为流传的“燃素说”;在气体密度测量过程中,利拉姆和瑞利(英国化学家)基于亚硝酸制成的氮气与空气分离所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具有几毫克的差别,这个差别在其他人的研究中比较容易被忽视,但是他们却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找出了这个差异,并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借助这些史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德育是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融合德育和化学教育,教师可以基于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现实实例、唯物主义教育和化学家的史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正确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探究精神,力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