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安县第三初级中学 赵春雨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核心理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使用及操作方法,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知识面广泛的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性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视角、新维度为学生诠释新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质,增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量,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人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辨别是非能力,但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网络信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是把双刃剑,资讯发达的网络世界既可以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凭借其具有独特性的信息传递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认知。所以,初中信息教师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两面性,将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巧妙地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信息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有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的洗礼,端正学生的学习与行为养成态度,立德树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构建正确人生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正视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和技能,让良好渗透德育的信息技术教学助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道德理论意识,明确自身行为道德标准,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有力的保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制合理、内容丰富,不仅是学生有效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主要依托,也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载体。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素材并加以利用。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及环节,帮助学生找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内容进行渗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对“电脑病毒”相关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在实际教学中以生活化地方式对“病毒”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与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可怕:它不光可以损坏电脑硬件,还可以破坏数据信息,导致计算机故障与网络瘫痪。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病毒的威胁,同时,教师也应结合此类问题积极将德育内容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教育学生明确制造与传播电脑病毒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提倡构建安全网络环境,建立绿色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平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也由原来的技能掌握目标,上升至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能力拓展目标,这样不仅顺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还符合初中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抓准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德育的支撑下对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进行培养,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道德层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打破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对“创建Windows文件夹”一节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文件夹创建教学无非依靠的是教师固态化地讲解,让学生被动地进行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文件夹等操作,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由发挥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以“创建文件夹”作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我最爱的运动》主题活动,让学生紧密结合自身喜好将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文件夹的创建与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驱动下通过自主动手实践,将文件夹的创建要点进行内化。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将自己喜爱的运动根据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从而进行子文件夹的创设,充分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潜能。这样,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大脑与双手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德育的实质在于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现实生活细微处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的细节中,方能彰显育人的真实目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德育的主体内容,也是学生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进行传承的核心途径。因此,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信息化主题教育活动,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延伸与拓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热情。例如,每逢清明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建主题教育页面,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利用计算机登录页面,开展主题为“继承先烈遗志”的网上祭英烈活动。学生通过自主上网查阅和搜集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在主题页面书写出自己的寄语,身体力行地缅怀烈士,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在国庆节到来之前,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向国旗敬礼”的信息化德育电子小报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板报的制作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工序,充分体现学生的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多元化的互联网资源帮助下,学生将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掌握与理解,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将德育渗透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通过充满趣味性、科学性、有效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良好渗透德育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现立德树人的真正含义与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还可以构建学生整体化的道德认知体系,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社会培育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