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安县第十中学 刘 阳
素质课改针对高中化学提出了全新的工作目标。作为化学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基础教学的同时合理渗透德育,让学生形成端正的化学理念,规范学生的学科品质建设。因此,在今后的授课领域,教师要做的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进行宏观考虑,合理创新授课方法,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化学课实现深入、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所提出的全新工作思想,同时也是德育工作深入贯彻的重要目标导向。在全新的目标指引下,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授课方面所呈现的执行方向有所转变,教师需要认识到新时期的目标导向,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并清楚地认识到其在整个素质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生活性以及实践性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科,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贯彻德育思想,能让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化学观,同时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规范自身在化学课上的行为表现,并促使学生以科学、自主的状态参与到化学学科的深入探索活动中,从而为促进学科本身实现长远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贯彻德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整体学科品质。
在化学课授课期间,教师需要注重从文化层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1]。根据化学作为重要的科学课程所经历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包含的典型故事等,进行资源的有效搜集与系统性整合,并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接触、了解以及深入探索化学故事的过程中,对化学课程的本质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形成深刻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形成更加广博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在课程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元素周期律”时,可以自主搜集趣味的化学故事,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并将门捷列夫的研究经历以趣味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呈现,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加深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阶段,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也是促进学生品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开展化学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从情境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学意识,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和支撑下,规范自身的学习习惯,提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实现情境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侧重于对多媒体的有效应用。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构建趣味并且生动性较强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大胆想象并进行化学模型的有效构建。比如,教师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对化学模型进行课堂展现,同时也可以向学生直观介绍和展示甲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关开发技术体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2]。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本着立德树人的原则,将化学范围内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渗透给学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并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规范自身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思想意识,促使学生以绿色、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理念,深入学习化学知识,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课程探索以及未来的科研探索活动中,促进科技与生态的和谐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比如,教师在讲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时,可以合理地渗透新型理念,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课堂上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水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并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严谨和规范。
在德育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意识以及学习姿态的转变,并对具体的课堂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拥有全新的学习空间。化学教师需要将合作的种子播撒在课堂上,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以合作、自主的方式对教师所给出的具体任务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宽松、和谐课堂气氛的有效构建,也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学习参与过程中对待化学课程,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品质。比如,教师在讲解“垃圾资源化”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国家所提出的垃圾分类以及循环利用等战略思想,就如何利用化学技术实现垃圾资源化展开互动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观念,提高学生整体学以致用、实践落实的能力。
在化学课教学活动具体组织和执行期间,教师需要侧重于实验活动的规范实施,对具体的实验形式进行创新。为实现学生的品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水平,教师需要积极贯彻探究式教学法,即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合理地组织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期间通过小组配合以及自主探究,实现对实验的操作、对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规律的自主总结,让学生能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对实验所具有的科学魅力加深领悟,并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比如,教师在讲解“原电池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自主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利用铜片、锌片以及其他的装置材料进行简单原电池装置的自主制作,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其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
在化学教学期间,为全面贯彻德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活动规范组织,让学生在丰富的实验体验环境下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提高高中生整体对化学课程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学科研究领域,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为化学学科的深入发展奠定人才储备基础。化学教师可以围绕立德树人主题组织趣味丰富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高中化学有关的科学家故事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组织学生自主了解当前社会领域比较典型的化学工艺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成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假设、设计和自主操作,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在将德育与化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化学本身所具有的生活化特征进行明晰,并本着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原则对课程活动的执行载体和渠道进行创新。在校园教育环境开发的同时,教师还需要高度重视生活化资源和载体的开发[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所具有的化学现象以及比较常见的化学工艺,如金属的防腐工艺等,并引导学生在掌握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在今后开展化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德育目标的正确指引下对具体的授课体系进行创新。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科形成规范性的思想认知[4],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其次,化学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强调绿色环保、持续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从高中生的思维意识、科学精神、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素养等方面进行合理开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贯彻德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教学意义,能够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建设,同时也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科品质。因此,教师要对具体的教学举措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化学故事渗透,并通过情境构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思想渗透、课外实践以及联系生活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在德育氛围的渗透下对化学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建设。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