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0-03-03 11:5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司彩霞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2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 司彩霞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德育是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促使学生可以以史为鉴,牢记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耻辱,树立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崇高信念,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使命和责任。然而,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效果,也会限制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变革与创新德育手段势在必行。

一、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道德榜样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将德育培养理念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前,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德育的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师自身的道德榜样力量。历史教师的个人素养、人格魅力以及形象本身也是一种影响和推动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力量,会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去影响、感染和触动学生,最终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或价值观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要注意个人形象塑造以及人格魅力的展现,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去感染、触动和亲近学生,这样就无形中将德育培养理念融入到了历史教学当中,实现了“于无声中育人”的教学作用。

例如,在每年的一些特殊时刻,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日期的特殊历史事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如在5月4日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重温五四运动方面的历史事件,或者在9月18日的时候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对九一八事变的感想等。借助这些特殊日子开展应景的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牢记过往中国受欺压的历史事件。同时历史教师可以畅谈自己的个人感受,甚至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评析,借古论今,以此来触动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师身上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无形中更加信赖和认可教师,这对构建和谐、稳固师生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历史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多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要鼓励学生一同读好书,利用渊博的知识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的历史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局限于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安排。尤其是要抓住当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热点话题,同他们开展深入沟通和交流,借助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来渗透德育思想。比如,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事件,带领学生一同重温当时壮阔、震撼的阅兵场景,其间配合历史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心生向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剧作品。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展现历史教师渊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对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深挖教材内容,渗透良好德育思想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在开展德育期间需要立足于高中历史教材,深挖教材中关于德育的重要素材,之后抓住课堂教学时机开展课堂授课,借助这种教学方式方法来渗透德育思想,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对生动、形象以及趣味性更强的历史知识更感兴趣,但是对抽象、空洞或者仅注重讲大道理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那些比较感人、生动的史实,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现代中国科技”部分历史知识期间,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苏争霸,全球处于霸权主义之下,世界局势发展非常紧张,当时的军事科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当时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联系当前世界发展局势以及南海危机等问题,使学生可以意识到当前我国已经在军事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不再被动挨打,但是同样需要意识到当前我国发展的环境也比较严峻,面临着各方势力的挑战,这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好好学习,以后好好报效祖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心。又如,在学习“儒家思想的形成”部分期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这部分知识,如通过自主学习使他们学习到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墨子的“非攻”“兼爱”等良好的德育思想,这同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基于辩论活动,渗透良好德育思想

在新课标下,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相较于讲授式或灌输式历史知识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以辩论赛等形式为主的集体合作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大有益处。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或社会话题,组织他们开展辩论活动,让他们在激烈的辩论中积极进行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学生思维和想法进行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如果这些社会话题或时事热点是关于德育方面的素材,那么自然就可以利用辩论活动来提升德育的效果。所以历史教师要注意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当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并想方设法将它们与德育联系起来。如此一来,就使德育理念融入到历史课堂中的辩论活动当中,同样有利于提升德育质量。

例如,在2019年10月的时候,NBA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发表了一条涉华的不当言论,公然挑衅中国主权。针对这一事件,班级中许多高中生可能会抱有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觉得这只是莫雷一个人的错,跟火箭队无关,所以自己可以继续支持火箭队;有的学生却认为NBA火箭队没有做出惩戒莫雷的行为,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助长西方国家的不当言论,所以必须坚决抵制NBA火箭队的一切相关事宜。教师抓住这一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以“是否应该继续支持NBA火箭队”为主题的辩论赛,将学生划分成两个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激烈辩论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从历史角度,为学生深刻地评析这个事件背后的政治立场,借助巧妙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切实意识到“篮球只是体育比赛项目,国家才是我们立足之基,不能为了看球而丢了民族和国家的尊严”这一情况。如此一来,就可以基于该辩论会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四、开展德育实践,渗透良好德育思想

除了上述德育措施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的质量与效率,还要注意在开展德育方面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一些高中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活动,将德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直观的德育体验,切不可一味地侧重理论层面德育知识而忽视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否则德育的整体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也可以夯实学生的历史理论知识基础,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德育方面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从整体上提升德育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部分历史知识期间,教师可以在学生学完这部分历史知识之后指导他们一同参加“参观抗日纪念馆”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组选举一个小组长,然后指导各学习小组有序地参加到这次德育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在纪念馆解说员的讲解下对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看到那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器时,学生会被深深震撼,有效地引发了他们的内在情感共鸣,这对他们德育素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开展完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写一篇观后感,以此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同时也要珍惜眼前和平、幸福的生活。

总之,德育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以身作则,树立良好道德榜样,并要善于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辩论活动或德育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思想,力求全面提升高中历史德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