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①在互联网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网络舆论和网权力的控制已先入为主,“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网络战略全面展开,国内一些网络力量作为西方敌对势力的内应力量迅速崛起。②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人才培养源头,在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公安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基本理论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由法国作家特拉西在他的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中提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阶级性,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职责,属于社会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的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③
警察的意识形态是指警察作为国家机器,基于自身阶级形态和所处社会制度,以及思想感知而对社会关系的自然反映,是其社会价值观念的思想体系,具有稳定性、连续性。警察是国家化及社会化的必然产物,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基于警务工作特色、警察从业准则的警察职业精神及警察职业功能。
公安院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通过公安院校的学习和培养,形成了对警察工作信仰、实践、职业性的一种认识和体验,是在“政治建警”的基础上,被赋予现代警察意识。
传统意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基于实体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体系,由此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体系。网络意识形态则是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无边界、公开全面的信息思维体系,其基于虚拟性网站、邮件、博客、社区等互联网平台,建构了一套新的网络伦理和意识形态规范,影响网民舆论思潮和思想发展导向,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碎片性、变异性的特征,所包含的内容思想复杂、边界模糊,其核心是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互联网“技术赋权”的特性,加之新媒体传播的“水波效应”,使得“Web2.0”的意识形态更加错综复杂。网络意识形态和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共同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1.先进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所表达和宣传的内容,可以主导社会思潮,引领和改变社会舆论,传播思想体系和价值理念。任何阶级想得到更多社会成员的认可,都要扩大政治认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2.政治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根基,是社会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具有凝聚人心、精神支撑的功能。作为公安队伍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后备力量,公安队伍肩负着和平时期维护国家运行的使命,政治意识在警察意识形态中处于前提地位。
3.意识形态教育在坚定公安队伍政治立场、道德准则、纪律作风、理想信念等方面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作为上层建筑的网络意识形态,必然存在着与之对应的现实基础。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意识形态影响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正能量的扩音器,但也可能成为负能量的搅拌机。应从时代、文化、网络三个维度来思考影响公安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
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加快迈入“智能社会”。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作为争取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也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关键领域。2012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在中国经济建设领域掀起巨大技术浪潮,有效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了新兴产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截至2019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光纤接入用户规模达3.96 亿户,居全球首位。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掌握网络就是抢占了意识形态制高点,就是抓住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
社会变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历史一再证明,先进的思想文化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物质生产力,而落后、错误的文化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阻碍和桎梏。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20 世纪70 年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由此可见,一种新制度战胜旧制度、一种新体制替代旧体制,离不开文化启迪思想、凝聚意志、指引方向、激发活力,为社会深刻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物理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空间中,任何人都是能够平等对话的主体,能够隐藏自身真实身份进行平等交流,没有阶级差异的存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导致网络意识形态逐渐形成。在网络空间中,较少的身份限制和较广的信息传播范围,使每个上网主体都是多元信息的传播者,这导致不同类型的思想文化发生交织、碰撞、融合、冲突,为实现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意识形态具备多元性、连贯性和稳定性,容易出现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去主流意识形态中心化。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自由主义等,具有极端性和偏执性,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度、公信力和主导性,同时使得公众形成“意识形态泡沫”,难以厘清客观性和科学性。文化的多样性给公安院校学生提供了多种价值标准,一些非主流的社会思潮在校园传播,动摇了公安院校学生的政治信仰。新自由主义思潮等非主流社会思潮在高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作用及去中心化严重。
网络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宣传媒体的民意形成机制,使得“信息主权”变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如何维护“信息主权”是现阶段的严峻课题。信息技术革命促使“非政府行为”(Non-govermental actor)和“非国家行为”(Non-state actor)组织、团体活动增多,“准国家”“超国家”“跨国家”的组织机构纷纷出现。⑤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参照体系。当前在部分地方高校出现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并不真心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利用其学术话语权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在重大历史问题及涉及政治原则问题发表不当言论的情况,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及领导权,对学生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造成挑战。
现阶段,西方国家利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优势,通过文化倾销,传播文化外衣包裹下的“西化”思想,掩饰其制度缺陷和社会内部冲突,使得大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导致自我认知失调,丧失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和理论认同。公安院校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接触到海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包括各种西方媒体产品。这些新媒体产品进行交叉感染式传播,传统媒介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受到冲击。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存在内容类似化、可读性及生活卷入度不足、未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等问题,传播效果不佳,使得现阶段公安院校学生缺乏接触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途径。目前学习强国软件的推广有效缓解了这一现状。
网络文化冲淡了意识形态,深刻的传统文化及政治信仰被消解,娱乐至上的亚文化思潮病毒式蔓延,伤害了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判断。当前,公安院校缺乏特色鲜明的警校文化氛围及警察职业特色,只依靠警务化管理进行纪律养成,难以形成全方位警校大学生警察意识形态的构建。公安院校普遍尚未形成成熟透彻的教育理念、内容及方式,对警察职业纪律、道德准则等教育停留在表面,未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有些高校忽视实践与知识结合,致使学生对职业前景定位不清,难以深刻理解警察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公安院校学生尚未就业,其职业精神及思想政治意识尚未完全稳定,受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及快节奏思潮的影响,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公安队伍的职业认同感有待固化坚持。
各公安院校应切实担负起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定期分析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部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培训,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教学部门主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公安院校要全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构建鲜活生动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话语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理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增强学习甄别、免疫有害信息的能力,坚决筑牢思想防火墙。要做到敢于向各种错误言论思潮亮剑,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绝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应坚决予以反对和批驳。对隐蔽性、渗透性、多变性的“灰色地带”,要勇于介入,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
互联网阵地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这个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占领。要区分好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不能随意上纲上线、把一般问题政治化,也不能丧失政治敏感性,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和思想问题对待。要完善机制、严格制度,加强对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新媒体的日常监管,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要建设完善常态监测、实时监测、重点监测相结合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对涉及敏感节点、敏感时段、敏感人的信息,要确保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要选优配强公安院校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及骨干队伍,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法律、懂传播、懂宣传的网络宣传工作专门人才队伍,占领网络意识形态制高点。要壮大公安院校网评力量,团结社会力量,打造有利于公安事业发展的第三方网络舆论资源,关键时刻积极正向发声。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宣传工作绩效作为业绩考评内容,让网络宣传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形成钻研宣传、热爱宣传岗位的政策导向。
注 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②孙瑞婷.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29(3):31-35.
③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J].哲学动态,1993(11):34.
④习近平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01-16)[2019-10-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16/c_1123999899.htm
⑤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