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0-03-03 09:49高丽洁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素养高职

高丽洁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日益完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进入2.0 时代,智能环境下教育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到2022 年学校全部建设成数字校园,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给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2035 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2]。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微课程、云课堂、智慧教室、数字校园等信息化技术已经走进课堂。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院校的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培养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3]。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内涵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既包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又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材、教学方法、信息化技术到教学过程的应用能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信息化素养主要指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发展。

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经过不断训练和实践后进一步提升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教师信息化素养不是信息化能力、教学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等某一方面的单一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是教师借助网络、通信、数据库技术,将教学资料进行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的有效整合、深度开发,上传至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供学生在线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能力。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文化和教育生态,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如何呢?我们的调研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调研围绕的主要问题:1.请您选出所在学院学生规模、专任教师数量和兼职(代课) 教师数量;2.请您选出所在学院开设专业名称;3.请您选出符合您的基本信息情况(年龄、职称、学历、从事岗位);4.请您选出平均每年参加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的时间以及培训方式;5.请您选出您的信息化能力水平;6.请您选出哪些因素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提升;7.请您选出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情况;8.请您选出参加信息化大赛的情况等。

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大部分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认识到位[4]、态度积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展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师生之间搭建教学互动平台,满足学生时时学习、移动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减轻高职教师教学负担。近80%高职教师在教学中不同程度使用教学信息技术;约50%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制作动画、教学课件、录制视频等资料用于教学,充分利用智慧树、职教云、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师生互动交流;超过70%高职教师参加了信息化教育技术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多为教学信息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互动平台及资源库建设培训,对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35~45 岁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提升能力较强,且有校级、省级、行业或国家级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教学比赛的经历。所有教师都有信息化教育技术教学能力提升需求[5]。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年龄在30 岁以下、55 岁以上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招聘一般是研究生毕业且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刚迈入教师岗位,正处于知识结构的调整、充实阶段[6],教学实践经历少,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欠缺;55 岁以上教师对于FLASH、绘声绘图等软件不熟悉,对于动画、视频编辑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兼职教师对于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热情不高。不同高职教师对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求不同,而培训渠道单一、培训体制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教师能力提升的多样化需求。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还与学校综合实力相关,学校综合实力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教师培训充分,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高;反之亦然。

三、促进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因素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制约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既需要外部环境激励,又需要内生动力驱动。外部环境激励是外因,是条件;内生动力是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一)外部环境激励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

外部环境激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们得到相应需求时获得满足感。需求是动力,因而管理者根据教学需求设置信息化目标,采用适宜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自身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投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另外,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同时影响工作态度。保健因素由组织政策、管理技术、同事关系、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组成;激励因素是适合个人心理成长,能调动积极性的因素。保健因素的持续改善可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激励因素的持续改善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提高效率。教育部门及各个高职院校既要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要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最大程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8]。从政策、管理、待遇、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方面进行改善,让教师感到满意,获得工作愉悦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修机会、工资、奖金、晋升及福利等杠杆,可适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内生动力驱动,保持可持续提升

高职院校政策、制度等外部激励对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起到助推的作用。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兴趣、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欲望是动力源泉、是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主观方面的自我努力,是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心理状态,只有教师主动地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有效提升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教师内生动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源,驱动信息化素养持续提高。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最根本的是对于自身提高需求的激发[9]。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转变,让教师了解教育已经进入到信息化2.0 时代,教育的变革要求每位教师紧跟步伐。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使教师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着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学评价与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关键因素。只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实践中的不足,才能实现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个人的力量无法超越团队的智慧,组建教师信息化团队,让教师踊跃参加团队活动,主动寻求合作,在互动的氛围中取长补短、互相进步,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

目前,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既需要外部环境激励,又需要内生动力持续驱动,要双管齐下。外部环境激励是外因,是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必要条件,应着力从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等调动教师积极性;内生动力是内因,是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决定性作用,要通过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实现教师信息化素养有效提升。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对于外部环境激励措施要适度得当,否则适得其反。融合以上因素,稳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要做到:首先,建设与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一致的教学环境,整体打造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其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实现强化信息化应用技能,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长效机制,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再次,组建信息化创新教学团队,融合专长、协作共进,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信息化能力;最后,健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目的在于成长有环境,提升有措施,学习有氛围,努力有收获。

(一)整体打造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

匮乏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制约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10],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素质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尤为关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已经初具规模,校园网络全覆盖,智慧教室、信息化教学平台、数字校园等已建成,并且投入使用,高职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但与“三全两高一大”[1]的信息化发展目标还有差距,体现在各方面,如智慧课室数量不足,信息化课程门数不多,信息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课程内容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参与教师的比例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等。高职院校从顶层设计上对信息化进行整体建设,信息化项目立项有规划、发展有步骤、数据有积累、实施有监管、效果有诊断,重点突出,逐渐铺开,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参照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推进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国家标准升级。高职院校要全面升级通信网络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强校园生活网络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交互式教学设备投入使用,加强信息化专业建设,推进课程数字资源开发,共建在线开放课程等专业群教学资源,形成信息化课程体系资源库,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开发中心,建设数字化虚拟工厂或实训室,全面推动MOOC 和SPOC 应用、视频点播应用,开发与信息化资源配套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加强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融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教师信息化发展中心,整体打造智慧校园。

(二)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长效机制,助推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可持续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将提升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效果与信息化教学成果挂钩、与奖励机制挂钩,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养,激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培训,并将所学应用到教学中,转化成教学成果。

根据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信息化教师培训要注重实效,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信息化课程开发项目载体,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在信息化技术实践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体现在专业间差异、课程间差异、教师间差异等,只有体系完善、方式多样的培训,才能满足教师的信息化实际需求。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过程是信息化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融合过程,是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如何做到全方位的培训?答案是:开展信息化教学交流会、讲座,转变教师的信息化观念;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与信息化能力强的教师结对子,采用“师傅带徒弟”培训方式;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组建信息化课程教学团队,开发课程数字化资源,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举办信息化教学成果评选,搭建信息化教学应用交流平台。

(三)组建信息化创新教学团队

信息化时代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高职教师如何快速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答案就是组建信息化创新教学团队。团队所起的作用远大于个人能力的总和。信息化教学团队由团队负责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训员等组成,团队负责人肩负团队管理及引领发展重任,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方向,切实带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教师、信息化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及实训员是中坚力量,以信息化为纽带,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专长、协作共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团队,能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股合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活动,相互交流,探讨信息化课程开发技巧,取长补短,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老中青结合,形成信息化人才梯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分享信息化教学案例,教师相互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汲取经验,对已有资源进行再创造,整体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团队承接信息化课程建设项目,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技能在实践中强化、提升。

(四)健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依靠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规范与约束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行为,以奖励业绩为导向,激励高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资源开发。完善高职教师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改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方式,以客观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为辅,定期考核。以信息化教学成果的“质”和“量”为考核依据,量化指标,公正、科学评价,信息化指标诸如智慧教室使用率、信息化课程门数、学生使用情况、信息化研究成果、教师参加信息化比赛情况等等,以赋分呈现考核结果。教师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学习、实践,从优秀信息化案例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通过对比反思,加深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信息化技术优势在教学中不断突显出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的需求。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是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与指导者,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信息化素养高职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