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证书制度下课程体系升级改造的研究
——以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2020-06-02 03:19:36莫莉萍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调试机电证书

莫莉萍,白 颖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发〔2017〕4 号) 提出“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2019 年2 月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1]为了推进资历框架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 号) 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试点工作,建立起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1+X”证书制度,将完善我国资历框架,成为破解国家终身教育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核心环节[2]。“1+X”证书制度试点,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基础与拓展关系[3]。围绕X证书,谁来开发,谁来培训,谁来评价,“1”与X到底怎么衔接,怎么进行学分转化,等等,都没有尘埃落定,各个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1+X”证书制度试点初期,职业院校应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担当意识,认真研究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本文从智能制造产业深入调研入手,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岗位迁移新特点和能力结构新要求,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X 证书开发建议,并将X 证书培训内容融入原有课程体系,研究开发与X 证书对应的接口课程,升级改造原有专业课程配置形成的课程体系,为“1+X”证书制度下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一、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加快了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的快速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对于机电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抓住产业发展对人才渴求的机遇。截至2019 年8 月,全国已有近千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仅江苏省就有67 所。毋庸置疑,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开设院校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4]。

高职院校始终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己任。我们对江苏及周边的安徽、浙江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对大量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回访,同时收集了大量中外文献,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对劳动人员的能力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5]。智能制造企业不再像传统企业那样仅仅关注员工的流程化操作能力,而是更加注重高职人才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数字编程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企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一些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需要技术工人掌握一定的机械操作能力,但操作能力已经不是重心,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升使得企业更加关注的是员工的编程、调试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掌握,比如柔性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另一方面,只能进行单个机器的流程化操作和运用的“单工种”逐渐被淘汰,智能制造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掌控整条生产线甚至是整个生产系统的“多工种”,因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生产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向“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机床”的系统集成化发展[6]。

二、智能制造企业主要岗位分析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对智能制造企业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 所示。

表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和主要工作任务

通过对智能制造产业现状和岗位的分析发现,随着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适应装备制造业产业需求与发展趋势,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机电一体设备的初步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售后服务和技术改造等职业发展所必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X 证书开发建议

通过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建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X 证书标准可以涵盖机电一体设备安装与调试标准(初级、中级、高级),机电一体设备运行与维护标准(初级、中级、高级),机电一体设备编程与设计标准(初级、中级、高级)。在证书标准设计时将传统的元器件、装备、生产线等内容调整为智能器件、智能装备、智能产线和智能化生产系统。三类证书、三种等级对应的能力要求如表2 所示。

四、“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升级改造的研究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升级改造的整体思路是,打通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学分银行”转化标准[7],将初、中、高三级X 证书的技术技能培训考核内容有机融入“1”的学习过程中。为此,必须开发对应的三级接口课程,接口课程主要通过原体系中的相近课程改造获得,接口课程隶属于“1”,与相同层级的X证书培训和获得证书对接[8]。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X 证书的培训。“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 所示。

表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X 证书开发及能力要求建议

图1 面向“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二)“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接口课程的开发思路

“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最重要的是“1”与“X”接口课程的开发。学生通过隶属于“1”的接口课程学习后,为参加X证书培训储备了基础理论、工作方法和基本规范,因此开发接口课程时必须对接X 证书标准要求,将X 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接口课程中。接口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解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关键技术应用能力,汇聚生产性实践项目,开发技能训练模块[9]。具体做法是,接口课程中设置N 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单元、若干任务组成,学生考核不同等级的同一类证书时,可以选择不同模块、不同任务进行学习。比如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接口课程中,设置了初、中、高三大模块。初级模块中包含元器件拆装、机电单元安装与调试等单元;中级模块包含了普通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装备安装与调试等单元;高级模块则包含了普通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智能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智能生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单元。每个单元中又设置了多个企业典型案例,供学生选择训练。每门接口课程中都紧跟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智能器件、智能装备、智能产线作为载体,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硬件条件选择不同的载体,比如智能装备载体可以是数控机床或工业机器人或其它智能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接口课程开发建议如图2所示。

总之,“1+X”证书制度项目,是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10],是完善我国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培养产业急需的复合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举措。这项工作刚刚试点,任重而道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X 证书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试点院校确定。笔者曾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负责人岗位工作多年,旨在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X 证书标准的开发建议,研究对接X 证书标准的三级接口课程,提出面向“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为“1+X”证书制度下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图2 面向“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接口课程开发思路

猜你喜欢
调试机电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4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电子制作(2018年12期)2018-08-01 00:47:44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电子制作(2017年19期)2017-02-02 07: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