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下校外实训类课程思政的改革
——以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为例

2020-06-02 03:19滕跃民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印刷实训

肖 颖,滕跃民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开启了我国各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之路。但是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职业素质教育、高等数学等公共课和专业课协调同步,推动“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存在过多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相对忽视校外实训课程实践育人的现象,导致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同频共振”不足,无法形成思想引领与知识、技能传授的真正有机融合。而高职高专类院校办学的显著特点是产教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校外实践基地中不仅要突出培养专业技术技能的特点,更要充分挖掘企业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功能。在校外实训类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在各类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课中课”同向同行教学模式。该模式聚焦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课程育人等全新领域,将德育元素融入知识技能培养的各环节,打通显性知识技能培养与隐性素养培育互相促进的通道,最终凝练出基于“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寓”),具有“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三式”) 实施标准的“同向同行”范例,成为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成功的先行者。这项成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在课程思政的全新教育教学领域中实现历史性突破,构建了各类课程开展思政改革的模式和标准[3]。

本文以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思政改革为例,以“三寓三式”为指导,在充分挖掘校外实践基地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思政元素基础上,实现知识、素养、技能讲解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以推动此类课程的思政改革建设[4]。

一、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特点

在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三年制高专)的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实训为专业实践类课程,是印刷企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短学期进行,必须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为企业跟岗学习模式,通常采用项目制教学方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使学生在掌握印刷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工艺原理、流程、方法和要求后,具有初步分析并解决各类印刷工艺问题的能力;并巩固和加强印刷生产中的各类素养和技能,具备职业资格标准(中级) 的操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观察、分析印刷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二、职业技能实训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在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兼具文化产业和加工工业双重属性的印刷业在不断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迫使印刷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特征、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断变化[5]。这一现象决定了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实施具备很强的可变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将在不同类型印刷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完成不同学习内容,因此明确的顶层设计理念是获得良好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必要条件。

(一)顶层设计中融入国家意识

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主要包括国家主权、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国家利益、为国奋斗和国家安全等意识。作为国家新闻出版业重要构成之一的印刷业,其管理和发展肩负着维护和培育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职责。通过深挖不同类型校外实践基地在国家建设中的不同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培养价值判断和国家信仰。

(二)顶层设计中融入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它体现在公民对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6]。印刷业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类型校外实践基地其员工、供应商、环境和其他利益均存在差异,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内容,在学生明确自己主体身份的前提下,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社会的规则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顶层设计中融入文化意识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自信,其养成过程除整合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和校园文化等第二课堂的联动外,还需着重强化当今时代各行业变革所赋予的文化育人内涵。在印刷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由于不同校外实践基地在供应链上的功能关系不同,决定了企业文化育人的逻辑路线不同。培养学生领悟自身企业变革中的价值意蕴,方能实现技能培养到文化归属。

三、职业技能实训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实践

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梳理本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后认为:首先,通过系统梳理不同类型基地的文化内涵、生产内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与能力类型,凝练其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与核心内容,完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标准;其次,以“三寓” (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 为基础,以“三式”(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 为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思路,创新实践教学方案[7];最后,修订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将体现思政元素的内容纳入课程考核,实行“一企一案”(见图1)。

图1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根据建设思路,开展了校企相互协作,设计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方案(见表1)。即把职业技能实训的实践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岗前培训和技能素养提升。岗前培训主要围绕企业文化与发展,企业岗位设置与要求,企业管理制度与岗位规范、职责三个项目展开教学;技能素养提升主要围绕企业岗位设置所需主要技能和素养展开教学。在深挖岗前培训和技能素养提升这两个教学模块的思政元素,并与模块中各项目的教学元素融合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可采用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式或专题嵌入式的手段,寓道于教、寓德于教或寓教于乐地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8]。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从印刷发展史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从印刷发展史出发,通过“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式”引出中国历史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案例1:在学生进入文化复制领域的印刷企业实践时,指导教师会以“探究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为主题,将雕版印刷术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分析它如何成为文明间交流的产物,如何通过朝鲜、日本等地向东亚地区传播,如何通过阿拉伯人推动西传进而为欧洲文艺复兴创造条件,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且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开放包容心态,积极汲取先进科学文化。

表1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思政的总体建设方案

同时指导教师还要围绕造纸、制墨、印刷设备、装帧装订等行业和人才配合的角度来讨论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且多方配合才能实现各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训成效。

2.从印刷生产内容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从印刷生产内容出发,采用“画龙点睛式”导入国家意识、国家信仰,树立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案例2:在学生进入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印刷企业实践时,指导教师会以“工业与信息化中的印刷”为主题,讲解该领域目前的新发展与新趋势。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基因测序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到C919 大飞机试飞成功、华为麒麟芯片国产化生产等技术的创造革新,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真正含义。

同时指导教师以“元素化合式”就导电油墨、薄膜封装、QLED 和OLED 印刷等方面的知识讲解来培养学生有追求大国工匠精神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不仅要有轮扁斫轮的技艺、得心应手的技能、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要有很强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做到任何时候都能慎始敬终,明白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

3.从印刷企业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从印刷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出发,采用“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式”挖掘“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辩证关系,树立学好辩证法是良好职业发展的开端。

案例3:在不同学生进入同一家印刷企业的不同职业岗位实践时,指导教师会以“印刷企业岗位是互相关联又彼此独立”为主题,讲解企业和岗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企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不是孤立存在,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从分析印前设计制作、印刷印后生产、工艺技术、品质控制管理等岗位的逻辑关系,拓展探讨各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对立与统一、质变与量变、现象与本质、过程与结果的辩证逻辑关系。如品质控制管理岗位与设备操作岗位就是对立与统一关系,因为对立而知彼此是制约的,因为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彼此依赖,进而培养学生确立较好的职业守则和职业道德,具备参加印刷企业生产活动的规则与责任意识。同时指导教师还就印刷企业一线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到中高层管理岗位的发展路径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为此努力奋斗。

(二)课程标准的完善与评价体系的修订

在实施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思政时,其课程标准的完善是前提,课程评价体系的修订是关键。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是教师实施课程讲解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是教师检查和评测学生课程成绩的重要标准[9]。将不同类型企业中凝练的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的特点相结合,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增加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内容。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实训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保持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以“课中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10]。

对于参加职业技能实训的学生而言,课程考核评价内容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将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内容纳入考核范围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学习成效,能促使学生重视在各自实训岗位中的基本规范、职业素养和技能养成,做到知识、技能、素养三者同步学习。

(三)课程指导教师的思政素养提升

《法言·学行》中指出:“师者,人之楷模也。”《学记》中则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教师不但有才智学识,还要有较高道德涵养,这样方能以身立教,用言行熏陶和感化学生,做到教人为善,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之人。

作为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者,只有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意识得到强化,才能真正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的就学之途越发顺畅、扎实与宽广。

总之,全面强化各类专业课育人导向,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等公共基础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11]。与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的教学和育人效果相比,专业校外实训课的教学难度更高,育人效果更难把握。其原因在于同一专业学生分散在不同校外实践基地的不同岗位完成相同课程的教学,这对学校和专业在此类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上海版专以文件的形式给出实施意见,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成为学校的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之一,专业教学团队在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企业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德智技融合要求,实施课程思政的“浸润式”教育,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2],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沁入学生的心田,主动强化校外实训类课程育人导向,最终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真正把立德树人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印刷实训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绿色印刷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