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橙
(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
高校设立勤工助学的岗位是为了给贫困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贫困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的报酬。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缓解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压力。因此,高校勤工助学具有资助性的特点。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因此,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时间是课余时间及节假日。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对知识进行学习、吸收、掌握以及实践。因此,学生只能在学习之余去进行勤工助学,而不能够像上班族一样连续地进行工作。因此,勤工助学具有业余性的特点。
勤工助学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生活的舞台以及锻炼、实践的机会,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勤工助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去检验学习的成果或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在通过勤工助学获得报酬时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勤工助学也具有育人性的特点。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来达到缓解自身经济困难的目的。所以,勤工助学具有有偿性的特点。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受观念、资金以及学生上课的时间等因素限制而导致勤工助学的岗位很有限。很多高校在校内设立了服务型岗位、劳务后勤岗位等等。比如收发信件、打扫卫生等工作有很多高校忽略了大学生潜在的创造精神以及知识的优势,没有将校内的资源进行更好的优化。学生在面对比较单一的工作情况下,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工作的热情也不高。同时在这样勤工助学的环境下,学生也难以发挥创造力以及实现自己的价值。
目前,我国高校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缺乏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缺乏统筹管理以及帮扶效果差等缺点。因此,学生对勤工助学的岗位也敬而远之,不愿意去积极参加。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就应该将勤工助学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将“济贫”作为“育人”、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改变以上的这些缺点。因此,应该以服务学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为目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勤工助学的活动当中。目前,我国有很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很一般。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文化素养为目的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的心态,还可以稳定学生的经济收入。学生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下进行勤工助学,更有利于其自身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
目前,某些高校对勤工助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济困上面,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有很多的不足。对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很模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只将勤工助学活动视为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而已。高校拥有这样想法的管理者,是因为没有提升自己的价值观、责任感以及奉献意识,不会真正实现学生精神和经济双提高。高校在勤工助学当中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培养学生在勤工助学当中的团队意识。因此说,学校过于强调了勤工助学的济困功能而忽视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勤工助学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目前随着我国就业手段的多元化,很多高校管理者的勤工助学理念的局限性就越发被凸显。同时,学生获得收入的手段以及方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学生通过在学校劳动获得报酬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面对这勤工助学的人数逐渐减少的问题,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勤工助学当中。目前很多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还是偏向于轻体力的劳动型工作。比如校内交通管理、收拾上下架的图书以及协助公寓管理协会进行检查卫生。这些工作往往都是具有简单、重复性的特征,对于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性和挑战性。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勤工助学结合起来,是将济贫提升到培养人才的高度。学校应该把握住工作的领导权,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学校还应该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几个问题上明确自己的责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因此,学校想要将勤工助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就必须把学生勤工助学的表现纳入学生操行的考核当中。学校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勤工助学的工作当中,是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批创新型的人才。
对于学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政课堂上进行,还可以从各个方面传播。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二维码让学生进行扫描下载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举办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活动。比如,“学习习大大,争做好榜样”,“勇担青春使命,尽显青春风采”,“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等等的主题活动。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讲座。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讲座,可以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也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学校要实现全方位育人以及全程育人,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整个勤工助学的工作当中。落实党委意识形态的工作责任制度,以及完善勤工助学管理的制度。可以将班主任、专职副书记以及辅导员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在这个小组当中,要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勤工助学工作机制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
高校要想将育人摆在首位,就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勤工助学的工作当中。学校应该加深对国家政策方针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在勤工助学这个平台上加强对社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还应该重视技能的培训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德。设立勤工助学的考核机制。为了防止学生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明白勤工助学的责任以及与创业的关系。所以,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济贫,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学校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真诚的鼓励,让学生对勤工助学的工作拥有更多的热情。
应该将勤工助学的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坚持实践养成和理论教育相结合。学校搭建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设置创业创新相结合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这个岗位使学生提高创意创新的能力以及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时代感。第二,建设勤工助学育人的基地。学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以及支持。勤工助学岗位的安排,优先考虑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主动与实践单位进行合作。以更好发挥勤工助学的作用。第三,建立一批社会实践教育的基地。在勤工助学当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走进群众、走进基层以及走进社会。因此,学生在勤工助学当中不仅可以获得应有的报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借助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实践教育基地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很多压力。他们相比于其他学生来说,会更容易有逃避的想法以及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心理育人的工作。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关注学生日常的生活状态,促使学生能够自强自立以及完善学生的人格。学校进行心理育人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设置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课程。比如,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强生命教育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引导贫困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改善他们周围朋友的心理状态。第二,通过举办一些生命文化活动或心理健康月活动向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三,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学生如出现心理障碍或者不良的心理倾向可以及时进行咨询、调解。
本文研究了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勤工助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特色,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几个模块促进勤工助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学校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人才,就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勤工助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以及各方面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