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姝文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专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在“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使其符合德育课堂标准,重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积极开展教育引导。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一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和道德观念,这样学生才能认清本阶段自身的角色,才能按照人们和社会的期待学习和生活。借助小学语文进行德育课堂的构建,能有效发展和弘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小学语文为载体,进行德育课堂的构建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小学语文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其教学目标一直以提升学生的分数为主要目的,其间很少涉及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观念的培养,这就导致师生对德育价值观和理念的认知十分模糊。过去的小学语文一直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统一教学模式,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也完全局限于课本,对于相关的知识,教师也没有拓展延伸,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足以应付传统教育所规定的各类考试,但是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素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提升。究其原因是该教育体制存在漏洞和问题,使得德育未能发挥原有的效用。为了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教师应当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并构建德育课堂,以此来弥补学生因应试教育影响而丢失的德育。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认为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只是传道受业解惑中的“受业”,而其余两种工作则认为是学生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种畸形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德育观念在小学语文中的传播和建立。自古以来,教师的任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知识中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古就存在,而且和当下的德育理念不谋而合,二者都在强调一味地夸大教育,而忽略了德育的根本会使得教育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尚处于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便是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可以说,一旦教育偏离正轨,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受此教育的学生也会深受其害,其会认为教育只是自身提升文化课成绩的手段,从而忽略了个人品质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认清教育的真实目的,教师才能依照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设计将德育的教学观引入日常的教学中去,然后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使其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黄继光》时,教师便可将德育融入其中,借助黄继光这个英雄人物,培养学生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甚至是敢于牺牲的爱国民族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引入此类教学观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加深对德育的认识。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传播和弘扬德育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将德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去。构建小学语文德育课堂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为主,而德育课堂的构建也要从这四部分入手,这四项基本能力的学习都是以阅读练习作为基础,因此,将阅读作为传播和发展德育理念的途径是成功的关键。过去的阅读只是教师提升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手段,而在长久的发展后,当下的阅读成为教师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有效手段。在朗读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能感受到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文章时除了朗读的学习方法,教师还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关键问题去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当然前提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和德育理念相契合,这样教师才能将德育观念融入阅读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的《钓鱼的启示》时,教师便可先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体会文章背后的情感表达,在此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文章写作背景相符合的音乐曲目。学生在自行朗读后会有一定的体会和收获,为了巩固这份心理体验,教师可设立阅读问题,如《钓鱼的启示》中为什么一定要让主角将鲈鱼放生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再次进行朗读,之后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再对问题进行升华和总结,结合生活实际来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尚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不能接受和理解一些复杂及抽象的文字表述,而小学语文课本恰恰存在这样的表述方式,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时,常常因为读不懂、弄不清文章内容而陷入困境,这就使得德育工作很难继续下去。为了解决这种教学僵局,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增加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德育理念的学习需要以课文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加入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元素,同时也要在情境教学中突出德育观念这个重点,在整个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落花生》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对课本描述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转变为可直接观察到的图片、视频等。透过这样多元化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一家人收获花生的场景,学生能感受到花生深埋土中,默默成长和奉献的优良品格,使学生形成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使得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德育理念并不是口头说说这么简单,为了达成德育目标,教师应当以德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形式,相比乏味的课堂德育,教师更强调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德育的体验。例如,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内部或者全校的感恩父母活动,让学生在父母节日当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小事情,像父母下班倒一杯温茶,替父母按摩和舒展筋骨,这样有助于父母和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让学生从屈原的故事中,感受忠君爱国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和抗日纪念馆,结合现在的生活,为学生讲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重点突出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学生在参观、学习和讨论中感受到了日常生活和传统佳节对于培养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学生除了受到在校文化教育的熏陶,更多的时候还会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在家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有教师的监督来履行德育要求的行为规范,而在家中,学生会时常懈怠,这并不利于德育理念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实行家校联动,使学生在家中也要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这样可以大大加快德育课堂的构建。
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我们家的男子汉》时,教师可重点突出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学生德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联系家长进行家校互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在制度框架允许的范围内学习和成长。此外,教师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实际的参与中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人才成长离不开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引,在新时代贯彻和执行德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