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初中地理教学中

2020-03-03 00:27王海霞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材

王海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德育工作的实施对于培养合格公民和新时代人才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德育和智力教育存在着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阻碍优秀人才的培养。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落实,德育被放在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要求以德育为先,所以在如今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经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德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也拓展了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得教师可以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挖掘和利用学科中的德育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地理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初中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同时还表现出了很强的区域性与实践性特征,教师除了可以为学生传授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习掌握大量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还可以通过发挥地理学科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正确认识初中地理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改进如今的课程教学,创新地理课程教学策略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学和德育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地理学科内容有着综合复杂的特征,突出人地关系,这就给德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广博而又多样的教学内容中,德育要素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对地理学科中的德育要素进行分类研究,根据教学要求利用德育资源。其次,地理是一门以探究人类和环境关系为主的学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德育的渗透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真正关心社会、关爱地球生态的人,必然会对环境污染、资源缺乏、人口增加与经济建设不平衡等方面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进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维护公共利益的自觉性。从中可以看到,初中地理教学和德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分析把握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达成地理教学和德育统一的目标。

二、寓德育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推动德育开展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会把地理教材作为教学基础,用教材中包含的丰富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德育的实施,也没有利用好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事实上,要想真正地把德育和地理教学统一起来,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因为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丰富多样,有着思想性和深刻性的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绝佳材料。教师分析地理教材内容,可以从中发现大量有助于国情教育、唯物史观教育等内容的材料,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正确的发展观、资源观等。所以,教师要提高对教材利用的重视程度,在发挥教材参照作用的同时,将一系列的社会热点现象和事件融入地理教学中,推动学生道德素质迅速成长。例如,在教学我国疆域和领土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适当补充近现代历史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把时事政治方面的热点信息引入课堂,让学生产生维护领土完整、保护领土不受侵犯的责任意识,并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对地理教材的合理化运用。

(二)运用比较教学策略,渗透德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科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方法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策略,而且借助比较方法渗透德育也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包含的各种图表指导学生开展形象直观的比较分析。教材图表把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用生动具体的图像方法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时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这也为德育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优势,让学生在对比中把握其中蕴藏的德育资源。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材就用直观的图表展现出了我国不同自然资源现存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排名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观察图表的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和类别,但在人均占有量方面,却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还能发现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据世界1/5的人口,并因此产生自豪感,肯定国家在世界健康稳定和繁荣发展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当然,在比较学习环节,教师要加强适当讲解和启发,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均意识和资源观,学会认清现状,正确把握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念。

(三)创新地理教学手段,优化德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长时间运用的是讲解说明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方法的直观掌握。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新事物,也有很强的创造力,如果只是进行知识灌输的话,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无法顺利落实德育。为了改变这样的不利局面,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地理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改进,把大量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地理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直观的地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地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顺利把握人地关系等相关主题。例如,在教学两极地区时,为了让学生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与原因,并思考防止全球变暖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教师就可以把电影《后天》中的有关片段剪接成为教学视频播放出来,把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和思想方法融入视频材料中,让学生认清如今的环境危机,促进学生知识内化,顺利推进环境教育。再如,在教学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进行信息的展示,呈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以及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在顺利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师做到身体力行,深化德育

德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个人素质持续修炼与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只有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和感染学生,才能真正深化德育,让道德教育不再停留于表面,体现出榜样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带动和支持作用。一方面,地理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展现个人风采,用渊博的知识、趣味生动的教学风格,带给学生强烈的学习刺激,提高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向教师学习和看齐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另一方面,地理教师要抓住课堂外的品格指导,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对地理的情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还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就给教师开展德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从优化自身的思想与行为着手,在课上和课下成为学生的学习典范,用为人师表和个人修养的持续提升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五)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延伸德育

课堂长期以来都备受教师重视,且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存在,但是如果把教学限制在课堂上,忽视课外实践活动和广阔的课外空间的话,不仅无法促进德育的实施,反而会阻碍德育和地理教学的整合。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把握地理学科的教育规律,加大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力度,把德育延伸拓展到地理教学之外,鼓励学生积极组建地理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延伸的过程中把握地理学科中的德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给地理兴趣小组布置调查研究的地理课外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家乡变化的情况,比如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政策措施持续落实。通过课外调研活动,学生被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震撼,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并生发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贡献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初中地理教学中包含着诸多不可多得的德育资源和有力的德育时机,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完善学生地理学科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以及健康品格的形成。不过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通常忽视了德育渗透,影响到了德育功能的发挥,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面对这一情况,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变单一化的知识传授为正确协调处理地理学科教育和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有效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难题,塑造完善的人格。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