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吉林白城 137000
公共场所作为人流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公共活动范围,放置在公共场所供大众使用的物品具有长期、反复被使用的特点,再加上使用数量巨大,清洁人员无法做到及时清除将导致各类病原微生物滋生,各类人群使用过程中可能进一步引发交叉感染,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影响[1]。 及时对所有公共物品进行卫生监测对确保人民健康安全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指出[2],消费者所用物品及用品需接受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该文就2018—2019年白城市区内大中小型公共场所共1 055 所共11 663件公共物品卫生消毒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公共场所放置提供给市民的公共卫生用品消毒合格情况并分析导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消毒灭菌不达标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政策,以期为日后更好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卫生用品卫生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该市大、中、小型公共卫生场,对所提供的各类公共用品卫生情况进行检测。2018 年共抽查525 家公共场所,包括酒店宾馆75 家,美容美发店354 家,公共浴室17 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79 家。 2019 年共抽查530 家公共场所,包括酒店宾馆82 家,美容美发店336家,公共浴室20 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92 家。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包括浴衣、毛巾、枕套、被单、枕巾等床上用品等、茶杯、漱口杯等茶具类、拖鞋等。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与检验方法手册》(GB/T17220-1998)进行样品采集与监测[3];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第4 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4](GB/T18204.4-2013)进行检验。 被采样物品表面表示出5 cm×5 cm 面积,使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在规定面积上进行涂抹采样。棉织品等被采样表面25 cm2涂抹采集2 次共计50 cm2;台面等被采样表面25 cm2连续采样4 次,被采样表面积共计100 cm2。细菌总数杯具类小于 5 cfu/cm2,布草类<2 005 cfu/cm2,洁具类<300 cfu/cm2可评估为合格;霉菌、鞋类<50 cfu/cm2为合格;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将采样棉拭子头无菌剪入装有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目标菌检测。检测结果根据《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1996)中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8 年该市各公共场所公共物品共检测5 678 件,合格5 564 件, 合格率为97.99%。 2019 年共检测5 985件,合格数量为5 896 件,合格率98.51%,与2018 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不同年份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检测结果比较
酒店宾馆业与公共浴室公共用品合格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9.54%,98.88%,美容美发行业及休闲文化娱乐业公共用品合格率相对较低,仅为97.76%,96.58%。 见表2。
公共场所存在人群密集且人流量较大的特点,作为为顾客提供并能反复使用的公共物品极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交叉污染与感染疾病的概率。公共设施与公共物品长时间处于污染状态既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也是部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消毒卫生监督局监测工作既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能为相关单位的制度与政策制定及措施调整提供参考依据[8]。
表2 不同种类公共场所检测结果比较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各大中小型公共场所及所提供使用的公共物品的消毒情况总体较好,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该市以建设卫生文明城市为契机,相关部门机构不断加大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再加上各卫生监督机制的逐渐发展与完善,执法力度也随之加大,各相关场所营业者卫生意识逐渐加强,切实将消毒工作做到实处,使公共卫生用品消毒质量逐渐提高。但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其公共物品消毒合格率存在一定差异,各类公共场所中,宾馆酒店业与公共浴室两大场所检测后其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9.54%及98.88%,美容美发业及休闲文化娱乐类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7.76%,96.58%,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结果相似。 这可能是由于酒店旅游业的发展使宾馆酒店及公共浴室所提供的各类设施配置较高,为更好地适应发展所制定的相关卫生管理条例较为完善且根据场所运营情况具有其针对性,在卫生管理方面把控较为严格,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消毒意识较高,更加重视对公共物品的消毒;同时, 这两类行业所使用的消毒灭菌用品较为正规,所使用的消毒药水浓度符合消毒杀菌标准,相比其他场所可更好地达到日常消毒灭菌的标准。美容美发行业主要以小型或微型店面运营模式为主,工作人员较少,店面内的卫生工作多由美容师自行完成,一天仅进行一次打扫,也仅为简单的清扫与擦拭,较少使用专业消毒剂定期清洁消毒,再加上为节省成本,场所内的各类清洁设施与用品均较为简单,美容师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日常消毒与清洁相关知识与重要程度了解不全面,因此无法确保日常对各类物品进行较好的消毒。休闲文化娱乐场所主要以酒吧、KTV 为主,这两个场所也一直是监管的难点与重点场所,此类场所多在晚间营业,作为供人们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场所具有人流量大,社会关系复杂的特点,由于卫生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卫生监管制度落实与执行能力较差, 再加上经营者多以盈利为关注点,较少将重心调整至环境卫生方面,日常消毒与灭菌工作多为应付检查而过于浮于表面导致公共卫生用品无法做到达到消毒与灭菌水平[9]。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做好公共场所公共物品微生物感染的相关管理工作。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公共物品的相关卫生制度, 做到各类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人员在日常消毒过程中应使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或消毒剂对公共用品进行擦拭或喷洒,根据每日公共场所人流量与使用情况适当调整清洁消杀次数;坚决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原则,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树立积极严格的执法形象。 同时在公共场所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播放视频,张贴宣传栏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法,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与关注程度,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便于市民及时取用进行消毒清洁。再次,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把公共用品消毒工作作为行业卫生监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可适当给予行政处罚,便于消毒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制度化、常规化、避免消毒工作流于形式;同时对新开的公共场所,应对其基础设施、设计布局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监督,不合格的地方一律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场所依法取缔卫生许可证。最后,要求各场所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毒卫生知识培训,可每年或每个季度组织卫生知识培训,着重讲解消毒卫生知识,必要时可专门组织专业人员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力求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避免疾病传播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