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2020-03-03 05:34陈士凤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蝶窦真菌性鼻窦

陈士凤

扬州洪泉医院耳鼻喉科,江苏扬州 225200

真菌性鼻窦炎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属于 特异性感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等均产生不良危害。根据真菌有无侵入鼻窦黏膜情况可将其划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两类,其中尤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占比较高,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以鼻塞、头痛、视力减退等为主[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可分为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两类,其中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患者易出现复发。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技术得以发展与完善,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效果突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具有手术视野好、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等优势,备受患者认可与好评[2]。该文以2010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例,分析鼻内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便利抽选该院耳鼻喉科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9例,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65.6±1.4)岁;病程时间短则6个月,长则5年,平均病程(2.4±0.5)年;其中25例患者为单侧病变,14例患者为双侧病变。观察组共计患者41例,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为41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65.7±1.3)岁;病程时间短则7个月,长则5年,平均病程(2.5±0.4)年;其中26例患者为单侧病变,15例患者为双侧病变。纳入标准[3]:①经鼻内镜及鼻窦CT诊断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②年龄范围为40~80岁之间;③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排斥配合研究患者。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选择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手术和真菌去除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诱导,且需将患者血压控制在低压状态。待麻醉生效后经鼻腔将鼻内镜置入,观察鼻腔内各结构病变情况,如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的合并症,则需先对偏曲进行矫正或切除鼻息肉。然后确认已经肥大化的中鼻甲组织,通常位于后侧,将其切除后对蝶窦前壁进行最大程度的暴露。经鼻内镜确认蝶窦口位置,打开并使用配套器械扩大和固定,将蝶窦内部的病变组织进行最大程度暴露[4-6]。彻底将蝶窦内部呈棕色或黑色的水泥状、豆渣状病灶清除,同时切除炎性的肉芽组织。如患者存在慢性鼻炎症状,则需同时将下鼻甲肥大化组织切除;如存在霉菌感染导致的上颌窦炎症,则需将筛窦口、上颌窦口分别扩大,对其中的炎性病灶进行剔除。切除所有病灶后,使用适温生理盐水对窦腔内进行反复冲洗,经鼻内镜确认蝶窦、筛窦、上颌窦内均无病灶后用止血海绵填塞开放的窦腔及鼻腔。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在48 h后将鼻腔内填充物取出,以鼻内镜观察手术部位是否仍有出血,如仍有出血则需继续填充止血;如未见明显出血则说明手术成功。

1.2.2观察组 为观察组患者选择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手术,部分患者联合下鼻道开窗,同时行真菌去除治疗。患者麻醉方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待麻醉药物生效后经鼻腔置入鼻内镜,寻找钩突部位,确认后将其切除,并将鼻窦完全打开,使用适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内的分泌物,同时最大程度减轻窦口鼻道复合结构中通气引流的异常症状,如患者合并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则需先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然后使用鼻内镜配套器械将窦口扩大至4 cm左右,暴露窦腔内的病灶组织,借助动力头将其彻底清除。对部分病情严重患者联合应用下鼻道开窗手术,在鼻内镜下降下鼻道的外侧壁切开,位置在距离下鼻甲前侧约1 cm,将鼻骨壁最大程度暴露后切开骨质层,切口范围在0.5 cm×0.8 cm,借助鼻内镜对上颌窦各隐窝部位进行二次筛查,如发现存在病灶或分泌物未清除干净的情况,需将其彻底清除。真菌去除手术方法和术后填充式止血与对照组完全相同,术后给予常规抗菌治疗,48 h后观察手术和止血效果[7-8]。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疾病症状彻底消失,鼻内镜检查无脓性分泌物;良:疾病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差:疾病症状无较大改变,鼻内镜检查脓性分泌物较多且涕中带血。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内镜评分变化,以10分计,分数越高,患者检查质量越差,反之越佳。利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计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计算各组患者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整理研究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分析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对比[n(%)]

2.2 治疗前后鼻内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未治疗前鼻内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内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鼻内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鼻内镜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s),分]

观察组(n=41)对照组(n=39)t值P值组别8.14±0.45 8.15±0.44 0.230>0.05 2.75±0.31 4.95±0.32 8.890<0.05 61.62±4.04 61.65±4.03 0.560>0.05 93.37±4.01 80.82±4.02 18.340<0.05鼻内镜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3 讨论

真菌性鼻炎、真菌性鼻窦炎均是较为常见的真菌感染导致的鼻炎,引发此类病变的真菌种类主要包括曲霉素、青霉素、念珠菌等多种,尤以曲霉素的感染几率较高。而临床根据真菌是否侵袭鼻窦黏膜或骨质,将该病症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类,该文便是针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研究。目前国际医学界还没有对该病症的根本发病机制做出统一解释,但明确指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个人免疫功能障碍、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放化疗等均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引发鼻腔内气体流通障碍,还可能合并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症状,另外部分特殊工种(例如鸟类饲养员、酿造厂员工等)患病几率相对较高。

临床大数据统计显示,曲霉菌引发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通常情况下,当患者的鼻窦口阻塞导致气体流动障碍,就会为真菌的着床创造有利条件,真菌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真菌球,进而对鼻窦黏膜造成明显的刺激,形成鼻窦水肿,还可引起鼻窦腔内病变。患者发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鼻塞、流涕,继续发展鼻涕中会伴有脓液、血液,且散发臭味,此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面部不适感,鼻腔疼痛、头痛等症状。借助鼻内镜检查可发现鼻腔内含有大量黏稠脓涕,鼻窦口也有明显的水肿,CT检查下可见鼻窦腔内回声呈不均匀增高信号,且伴有不规则的钙化信号[9]。治疗时选择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部分联合下鼻道开窗的模式,可保证最大程度的手术视野,其中下鼻道开窗可避免上颌窦开放治疗时对隐窝病灶处理不足的问题,使手术整体效果优于单纯蝶窦开放手术。

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P<0.05)。该结果与潘常凯[10]发表文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67.74%(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配合下鼻道开窗、真菌去除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症状表现,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且推广。

猜你喜欢
蝶窦真菌性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