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3-03 05:34牟伦盼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布司秋水仙碱高尿酸

牟伦盼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福建泉州 362000

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酸胀等症状,并且伴随慢性肾病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因此在针对通风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控制血尿酸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秋水仙碱作为一种生物碱,被广泛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上,而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痛风降酸药,临床不良反应较低,据临床研究发现,通过秋水仙碱与非布司他进行联合治疗,对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该次研究通过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和秋水仙碱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将两组的肝肾功能水平、血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作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简单随机选取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受试者符合要求,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9.39±8.4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73±1.29)年。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9.42±8.37)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4.80±1.31)年。两组临床资料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中对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数据资料作为该次研究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HLA-B5801基因检测结果阴性;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导原则,试验开始前征得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积极参与治疗的患者;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对该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HLA-B5801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实施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对所有患者采用秋水仙碱(国药准字:H53021369)联合别嘌醇(国药准字:H34021248)进行口服治疗,秋水仙碱0.5~1.0 mg/次,3次/d,别嘌醇起始剂量为50 mg/次,1次/d,每周递增50~100 mg,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其中秋水仙碱最高剂量不能超过3~5 mg,同时给予适当的生活和饮食干预,连续治疗180 d。

观察组实施秋水仙碱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对所有患者采用秋水仙碱(国药准字:H53021369)联合非布司他(国药准字:H20130009)进行口服治疗,秋水仙碱0.5~1.0 mg/次,3次/d,非布司他40 mg/次,1次/d,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其中秋水仙碱最高剂量不能超过3~5 mg,同时给予适当的生活和饮食干预,连续治疗180 d。

1.5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的肝肾功能水平,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评估两组的血尿酸水平。评估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疹、腹泻以及肝功能。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肾功能水平

两组的肝肾功能水平在治疗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肝肾功能水平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尿酸水平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在治疗前、治疗30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在治疗90 d、180 d时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肝肾功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肝肾功能水平比较(±s)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组别5.19±0.92 5.22±0.98 0.158 0.875 5.44±0.93 5.46±0.87 0.111 0.912 89.14±9.48 90.15±9.69 0.527 0.600 85.49±10.44 86.56±11.39 0.490 0.625 34.16±10.12 33.73±10.05 0.213 0.832 29.11±8.60 27.98±8.41 0.664 0.508 35.67±8.59 34.31±9.63 0.745 0.456 38.49±10.28 37.63±10.51 0.414 0.508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AST(U/L)治疗前 治疗后ALT(U/L)治疗前 治疗后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的血尿酸水平比较[(±s),μmol/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的血尿酸水平比较[(±s),μmol/L]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组别570.41±87.49 562.53±86.44 0.453 0.652治疗前486.64±75.46 493.76±76.97 0.467 0.642治疗30 d 409.14±69.28 440.40±70.16 2.242 0.027 378.23±66.69 411.57±69.16 2.454 0.016治疗90 d 治疗180 d

2.3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皮肤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发生于男性人群,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3]。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关节疼痛、酸胀等症状,并且伴随慢性肾病等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根据相关研究资料[5]显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痛风本身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若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同时血尿酸水平过高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和泌尿系结石。目前对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原则为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降低非必要的利尿剂使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进行对症治疗[6]。因为别嘌醇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报道,包括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及剥脱性皮炎,因此临床医生对使用别嘌醇降尿酸较为忌惮,而HLA-B5801基因与别嘌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高度相关,若检查结果显示阴性,可做为别嘌呤醇用药指引依据[7]。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被广泛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上,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尤其明显[8],腹泻为应用秋水仙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该研究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均较高,考虑与应用秋水仙碱相关。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痛风降酸药,特别是对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相比别嘌醇,无需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不良反应较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节奏加快等的影响,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研究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手段对社会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肝肾功能水平在治疗前相近(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肝肾功能水平治疗后相当(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尿酸在治疗前、治疗30 d时水平相近(P>0.05)。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在治疗90 d、180 d时比对照组低(t=2.242、2.454,P=0.027,0.016)。根据李娜等人[9]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尿酸水平相近(t=5.330,P=0.064),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0%)相似(χ2=0.102,P=0.749)。根据马凌[10]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肝功能1例,过敏性皮疹1例)和对照组(肝功能2例,腹泻1例,过敏性皮疹1例)的不良反应情况相似(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 结果说明,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秋水仙碱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血尿酸水平,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秋水仙碱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血尿酸水平,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布司秋水仙碱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加味四妙散联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康复影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疗效分析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