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03-03 05:34刘文斌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开腹

刘文斌

宜兴市和桥医院普通外科,江苏宜兴 214211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患者症状表现以下腹部剧烈疼痛、发热、压痛、反跳痛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前并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多为疼痛 难忍后就医[1]。研究显示[2]急性阑尾炎多因阑尾管腔阻塞或细菌入侵所致,未及时诊疗可发展为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事件。临床对该病患者多以阑尾切除手术治疗为主,开腹手术为临床以往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常用术式,伴随微创技术水平的提升,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该病中得以应用。该文就此展开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探讨,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经由CT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该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功能性疾病患者及免疫系统缺陷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6.58±3.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14 h,平均时间(6.69±1.21)h;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坏死及穿孔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囊肿3例。研究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6.64±3.7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16 h,平均时间(6.75±1.24)h;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死及穿孔性阑尾炎4例、阑尾周围囊肿4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常规术前检查,术前排空膀胱,椎管内麻醉后于腹直肌处行5~7 cm手术切口,吸除腹腔内积液后实施阑尾系膜双重结扎,切除阑尾后消毒缝扎残端,行荷包样包埋,冲洗腹腔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抗感染。

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麻醉后于脐下行10 mm弧形切口,经由气腹针穿刺后及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11~14 mmHg,置入腹腔镜并于左侧反麦氏点建立10 mm操作孔,在耻骨上区5 cm位置行5 mm辅助操作孔,探查腹腔情况后吸除脓液并松解粘连,沿盲肠探查阑尾后借助钳子提升阑尾,保持一定张力并游离阑尾根部系膜及阑尾动脉,夹闭后实施电凝切断处理,电凝灼烧处理残端,无需包埋,取出阑尾后给予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视情况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术后12、24 h时刻切口疼痛情况,分值同疼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检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4 h血清CRP炎性指标水平;统计两组腹腔脓肿、感染、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参照组(n=28)研究组(n=28)t值P值组别57.31±4.26 42.25±3.57 14.338<0.001手术时间(min)36.81±5.92 27.57±4.62 6.511<0.001术中出血量(mL)31.64±2.86 23.17±2.55 11.697<0.001 7.06±1.23 5.83±1.36 3.549<0.00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CRP指标水平

两组术后12 h、术后24 h时刻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CRP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刻血清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CRP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CRP指标水平对比(±s)

参照组(n=28)研究组(n=28)t值P值组别5.64±1.25 4.18±1.16 4.530<0.001 4.87±1.03 2.25±0.64 11.433<0.001 53.47±5.82 53.39±5.78 0.052 0.480 13.16±2.05 8.87±1.02 9.914<0.001 VAS评分(分)术后12 h 术后24 h血清CRP(mg/L)术前 术后24 h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

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7/2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以往长期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病变阑尾切除,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存在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痛感强烈、并发症多等缺点,对整体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产生较大影响[4]。且在当前人们对于微创水平的高期待要求下,传统开腹手术用于外科常见病并不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所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借助微小切口入路及辅助性操作孔,减少了开腹手术对内环境稳态造成的影响,并不影响胃肠道功能,故患者术后痛感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5]。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借助腹腔镜放大手术视野并增强视野清晰度,便于术者操作的准确性,在范围探查及视觉探查方面更具准确性,且有报道[6]称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中可发现急性阑尾类型同临床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病灶暴露更明显。

临床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除黏膜水肿型可选取药物保守治疗外,均建议尽快实施阑尾切除手术。腹腔脓肿、切口术后感染、肠粘连为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类型,该次结果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借助腹腔镜技术可全面观察腹腔内脓液清除情况,可有效减少脓肿残余导致的术后腹腔脓肿并发症。且腹腔镜属微创治疗方法,小切口治疗方法降低了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多同手术操作损伤有关,腹腔镜下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减少了操作损伤风险,对降低肠粘连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CRP为环状五聚体蛋白,广泛应用于不同炎症状态及炎症治疗效果的监测。且研究显示CRP不仅作为非特性炎症标志物,其亦直接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在机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情况下,血清CRP数小时内迅速升高且表现成倍增长趋势。故该次将血清CRP作为两种手术方法判断急性阑尾炎切除治疗效果的重要观察性指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而言,手术切除且炎症反应有效控制后,血清CPP迅速降至正常值(0~10 mg/L)。该次结果中,研究组术后24 h血清CRP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且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范围,而参照组为(13.16±2.05)mg/L,并未回归正常范围,考虑可能同腹腔脓液吸除不完全及操作性损伤有关。张素燕等人[7]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13.14±10.41)mL,低于开腹组的(22.04±31.95)mL,同该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另有报道称[8],在腹腔镜下小儿急性阑尾炎切除治疗时,术中CO2气腹的建立可能会影响小儿呼吸循环系统,而在成人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中则无较大影响,后续亦将加强该方面的对比性研究。

综上所述,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辅助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优势更明显,手术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具推广使用价值。但该次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受研究时间限制,所选取的样本病例资料过少,后续将逐步延长研究时间并加大病例资料数量,以进一步提升结果数据统计学差异上的严谨性。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开腹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