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崔彩娟 叶苓 李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1.门诊部;2.皮肤科, 北京 100142)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1]。尽管很少有危及性命的情况,但其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2],而且其分型复杂,皮损多样,严重者累及全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以及精神面貌产生严重的影响[3]。根据调查[4]显示,全球每年银屑病的患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银屑病的各种治疗均只能达到临床治愈,难以避免复发,且银屑病患者一般在病情严重时住院,缓解后出院回家自理。因此,患者应具备充分的疾病相关知识,对银屑病进行系统科学的自我护理,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复发。研究[5]发现,银屑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对该病的自我护理能力。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于1992年由费舍尔首次提出[7],该模型是一种行为改变理论,它将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并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干预[8],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理解和评价健康相关行最广泛的模型之一。然而国内关于IMB模型的应用和研究还不多,且尚未应用于皮肤病的报道。因此,本研究将IMB模型应用于银屑病的健康教育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的142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皮肤科二病区为干预组,皮肤科一病区为对照组,各71例。纳入标准:(1)已经确诊为银屑病。(2)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银屑病患者无法全程参与此研究。(2)银屑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发放《银屑病患者关爱手册》,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每两周1次,持续3个月。
1.2.2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2.1研究小组的建立 研究小组由7名成员构成:1位硕士生导师,主任护师,负责监督控制干预方案的制定、研究方法和质量;1位皮肤科医生,副主任医师;1位皮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2位皮肤科资深护士,主管护师;2位护理硕士,负责制定IMB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以及收集和整理临床数据。
1.2.2.2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 (1)信息干预:患者入院第1天,为患者发放银屑病知识认知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知识认知水平以及知识需求等,以便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指导。根据患者填写的调查表,针对患者完全不了解的银屑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针对患者模棱两可的地方进行答疑,解决患者的困惑;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与此同时,向患者发放《银屑病患者关爱手册》,手册中包括银屑病治疗新进展、银屑病的基本特征、银屑病常见问题、银屑病诱发及加重因素、银屑病少复发的小秘密、银屑病缓解压力的锦囊妙计、银屑病日常护理小贴士、特殊部位银屑病的管理等,作为信息干预的依据。病房内定期组织健康大讲堂,以便向患者提供信息支持。(2)动机干预: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很多患者忽视对疾病的管理,认为疾病发作后住院治疗几天就能缓解,所以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患者管理疾病的动机,减少疾病复发。动机干预的形式主要为案例演示、制定目标、银屑病病友座谈会等。案例演示:寻找具有高自我护理水平的银屑病患者作为案例示范,使研究对象感受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所带来的良性结局,加强患者扭转不良生活方式的信心。制定目标:帮助研究对象制定一个短期的小目标,如每天少吸1支烟或每天少喝一杯酒,持续1周,使患者体会到健康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美好体验。银屑病病友座谈会:为银屑病患者之间以及患者与医护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座谈会上银屑病患者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达到目标的喜悦以及由此带来的良性体验,同时对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病友,帮助其寻找解决的办法。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干预过程,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引导患者积极交谈,通过护士、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面对,减少患者对抗疾病的孤独感。(3)行为技巧干预:由于患者信息和动机发生改变,其行为技巧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床边解释和示范,训练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技能。1)按时服用药物: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由护士督促服用药物,但出院以后其服药依从性就会降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设置闹钟并提醒患者定期服药。2)避免搔抓:银屑病患者常常瘙痒难耐,搔抓会引起皮损加重,教会患者用轻按、轻拍、轻柔的方式替代搔抓,也可戴上手套避免搔抓。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滋润,修复皮肤屏障,减轻瘙痒程度。3)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9-10]发现,银屑病发病风险与每天吸烟量呈正相关,银屑病的病情程度与饮酒次数、饮酒量关系密切。烟酒都有成瘾性,短时间内让患者完全戒除会有一定的困难,患者也很难做到,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继续吸烟饮酒。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戒烟戒酒的计划,以逐步减少直到完全戒除为原则,例如每天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少吸一支烟、少喝一杯酒,鼓励患者记录每天的数量变化和自身感受,使患者从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4)饮食:银屑病患者不能食用辛辣、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应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根据上述饮食原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制定每日菜谱,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均衡。5)运动:银屑病患者应适当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出汗,改善皮肤干燥,促进新陈代谢。如慢走运动、太极拳、太极剑、瑜伽等运动。教会患者循序渐进,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运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宜,制定运动计划表,帮助患者养成运动的习惯。以上干预过程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患者出院后主要通过电话随访为患者提供后续支持,每两周1次,持续3个月。
1.3效果评价
1.3.1银屑病知识问卷 此问卷在曾敏等[11]编制的问卷基础上进行修改,问卷经过临床诊疗、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8位专家的评议和修订,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形成正式问卷。通过评估患者疾病知识程度,来帮助患者及护理人员辨别薄弱点,使患者教育更有针对性。问卷共4个维度24项评价项目,总分为72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对银屑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
1.3.2服药依从性问卷 该问卷共4个问题:您是否曾忘记服药;您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您觉得症状加重或者缓解时,是否自行减药或停药;当您感觉您的症状得到控制或改善时,您是否自行减少剂量或停止服药?"否"赋值0分,"是"赋值1分,总分是4个问题分数之和,总分为0分视为髙依从性,1~2分为中依从性,3~4分为低依从性。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3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量表是Zung[12]于1971年编写,各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小于50为正常,50~60分轻度焦虑和(或)抑郁,61~70分中度焦虑和(或)抑郁,重度焦虑和(或)抑郁得分大于70。该量表信效度好,广泛应用于心理状态的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3输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两组银屑病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χ2检验评估护理干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银屑病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银屑病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分
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F时间=98.76,P<0.01;F组间=38.08,P<0.05;F交互=162.62,P<0.01。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分
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焦虑F时间=715.35,P<0.01;F组间=545.63,P<0.05;F交互=304.62,P<0.01。抑郁F时间=907.03,P<0.01;F组间=469.42,P<0.05;F交互=193.35,P<0.01。
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3.1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银屑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干预前银屑病的知识得分均较低,干预后得分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患者接受到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少,没有系统地科学地学习银屑病相关护理知识。通过对患者反复、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答疑解惑,患者对银屑病常见问题、用药注意事项、合理饮食与禁忌、运动与休息、皮肤护理、引起疾病复发的诱因等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使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患者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积极看待,进而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加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13-14]。因此,对银屑病患者进行信息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应将其作为重要的护理项目,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知识信息库,使患者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完成行为的转变,达到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2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银屑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完成规定的医疗或者护理措施的客观行为程度,依从性是影响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依从性越好,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就越好[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银屑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组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服药,而对照组患者不能够完全遵从医嘱,而且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遵医意识日趋消退,对自身行为的限制也逐渐放松。由此可见,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相较于常规健康宣教更能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更好地约束银屑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3.3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改善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无法彻底根治;同时,社会及患者本人对银屑病的错误认知,如银屑病会传染、遗传概率大等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使其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而患者的这些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负面影响[16-17],极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从表4可以看出,IMB模型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IMB模型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重视对患者心理动机的干预,正面引导患者,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对疾病、对自我都有了正确的认识,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应对疾病。
本研究根据IMB模型拟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正确认识,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了其心理状况,针对性地满足了银屑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对保证银屑病患者正常生活以及促进其有效进行自我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研究样本量小,干预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样本量将进一步扩大,并且对IMB模型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