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洋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河南郑州451450
硬质支气管镜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用具,近些年,纤维支气管镜的普及与应用降低了硬质支气管镜的使用频率。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介入技术的发展,硬质支气管镜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1]。尽管纤维支气管镜较为柔软,但操作期间会占据部分气道空间,一旦患者存在气道狭窄、肺内疾病等,容易影响通气功能,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窒息问题。硬质支气管镜属于管状结构,不但可以确保患者气道畅通,且操作时侧孔同呼吸机连通,确保患者正常通气,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2]。目前硬质支气管镜治疗患者主要通气频率设定为常频与高频两种,怎样予以选择成为了亟待研究的内容。该文以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接受硬质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为例,通过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分析喷射通气频率的选择,现报道如下。
抽选于该院接受硬质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低为38岁,最高为64岁,平均年龄(51.4±1.7)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低为39岁,最高为65岁,平均年龄(52.5±1.6)岁。
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均选择硬质支气管镜手术,符合相关诊断研究;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②合并呼吸系统病变患者;③患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④排斥配合研究的患者。对比两组病患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采取常规生理指标监测手段,同时开展经皮的二氧化碳分压监测[4]。通过开放外周静脉的方式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6)和枸橼酸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静脉注射适度麻醉,剂量分别为1 mg和5μg;再选择右美托咪定(国药准字H20143195)进行泵注麻醉,根据患者实际体重选择给药剂量,具体标准为0.4μg/(kg·h)。待患者麻醉生效后经桡动脉穿刺,并建立开创性血压监测体系,对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进行监测,分别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并将该值记录为T0。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0数值后,再通过注射咪达唑仑、枸橼酸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国药准字H32024659)、盐酸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65388)以及罗库溴铵(国药准字H20173238)开展手术麻醉诱导,给药剂量均按照患者体重指标选择,标准分别为0.05 mg/kg、0.3μg/kg、0.15 mg/kg、1 mg/kg、0.5 mg/kg。待麻醉生效后为患者提供人工给氧,并在硬质支气管镜前端进入声门前给予少量盐酸瑞芬太尼开展进一步麻醉,具体剂量为2μg/kg。硬质支气管镜前端配备专用喷射针孔,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频氧气喷射,实际频率为150次/min;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频率喷射,实际频率为18次/min,两组所应用的喷针规格、驱动压力、吸气/呼气比值等均完全相同[5]。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喷射通气后不同时间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时间点分布具体为:T0=术前、T1=通气开始、T2=通气10 min、T3=通气20 min、T4=通气30 min、T5=通气40 min、T6=通气50 min、T7=通气60 min。另外记录丙组患者通气总时长及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探讨差异情况。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刚开始通气至通气10 min内,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自通气20 min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术前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喷射通气时血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喷射通气20 min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手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通气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通气不同时间心率变化比较[(±s),次/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changes between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 of breathing[(±s),times/min]
表1 两组患者通气不同时间心率变化比较[(±s),次/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changes between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 of breathing[(±s),times/min]
组别T0 T1 T2 T3 T4 T5 T6 T7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80.83±4.23 80.84±4.22 0.350>0.05 96.67±3.38 96.68±3.37 0.410>0.05 103.35±4.24 103.33±4.21 0.670>0.05 110.34±2.24 105.95±2.23 6.790<0.05 115.69±2.93 99.62±2.92 10.140<0.05 114.89±2.78 101.63±2.75 11.160<0.05 111.51±2.24 101.29±2.21 10.830<0.05 110.74±3.02 102.21±3.01 9.380<0.05
表2 两组患者通气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比较[(±s),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mHg]
表2 两组患者通气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比较[(±s),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mHg]
组别T0 T1 T2 T3 T4 T5 T6 T7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84.12±3.05 84.13±3.04 0.270>0.05 94.45±2.69 94.47±2.65 0.690>0.05 99.69±3.05 99.62±3.06 1.030>0.05 107.34±2.75 99.51±2.77 8.860<0.05 109.43±2.33 99.48±2.34 9.020<0.05 109.39±2.16 98.41±2.15 9.330<0.05 109.22±1.76 97.31±1.74 9.150<0.05 110.03±1.57 100.29±1.56 10.130<0.05
表3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记录比较[(±s),min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rds of ventilation time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3 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记录比较[(±s),min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rds of ventilation time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组别通气时长 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59.52±3.09 59.51±3.08 0.550>0.05 5.46±1.33 9.26±1.34 8.850<0.05
高频喷射式通气主要是借助高压、高频方式将氧气经由喷针形成喷射性的气流,从而进入到呼吸道中[6]。同时,高压喷射过程中还可在气体后方形成一个暂时的“真空”区域,真空所形成的压力也会推动氧气进入呼吸道的更深部位。目前临床应用的高频喷射技术均具有喷射频率较高,潮气量相对较小的特征,加之实际应用时患者的气道处于开放状态,因此不需要考虑呼吸道内气压骤然升高给肺部、胸腔等带来的压力,因此这种给氧方式对患者自身的自主呼吸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普遍较低[7]。根据传统的呼吸生理规律可见,只有在潮气量超过生理无效腔量值时,人体呼吸系统中才能正常交换气体。但高频喷射通气过程中所形成的潮气量仅为接近生理无效腔量值,但仍可保证气体交换,而这与呼吸生理规律相违背。随着对高频喷射通气研究的逐渐深入,大多数学者[8]均指出其工作原理是由多种机制共同协同下实现的,包括人体自身肺泡正常活动、呼吸道内气体的整体对流效应等。
根据临床实际研究显示[9],高频喷射通气和常规频率喷射通气均可以保证硬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时人体的通气需求。但两种方法本身各自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高频喷射通气随着应用时间的增加,患者呼吸道内出现CO2潴留的概率也会上升,且会产生平台期;而应用常规频率喷射时,随着通气时间的增加患者过度通气的概率则会明显上升,这说明两种喷射通气方式在硬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均存在一定的弊端。
其中CO2潴留会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丧失,引发呼吸性血液酸中毒症状,使得血液当中血红蛋白氧化反应过程受阻,酸性代谢产物累积量不断增加。而肾脏在代谢这些酸性物质时的负担也会随之上升,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同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抑制携氧量减少,各脏器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会产生缺氧性坏死[10]。
过度通气则是指呼吸系统内通气量超过了人体生理代谢需求的峰值,即供氧量大于人体需氧量,此时过多的氧气会导致过氧化反应,而机体为了平衡体内情况,就会过度激活肺部功能,产生呼吸运动过快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但伴有吸气量过低的症状。此时人体血液中氧气含量过高,进一步引发呼吸性碱中毒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还会引发血压异常升高[11]。
该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5.46±1.3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赵永雷[12]研究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5.48±0.26)min优于对照组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硬质支气管镜治疗期间实施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能够反应心率、血压等变化,以便正确选择通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