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纳 姬滢 王小云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诊治中消化内镜新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消化内镜诊断,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例,给予胃癌根治术)与观察组(10例,给予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结果:MSCT检查出20例,占10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2%、95.38%、100%。观察组手术时间(45.67±11.23)、住院时间(7.53±3.01)及其住院费用(13245.63±2345.76)均短于对照组(97.56±21.45、13.45±3.45、21234.32±4563.23),两组经对比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67,P=0.015<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9±2.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45±3.02)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2,P=0.003<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采用ME-NBI检查,具有较高诊断率,同时采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胃癌;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1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属于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肿瘤发病率中位居首位。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且男性多于女性。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较明显症状,大多已是晚期。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10%[1],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率及其治疗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早期胃癌诊治中消化内镜新技术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早期胃癌患者来源于我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术前发现有胃外转移者;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伴随有严重心肾功能衰竭及呼吸功能衰竭;精神病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5.45±1.23)岁;病变大小(2-24.12)mm,平均病变(16.23±5.23)mm;病变部位:2例上1/3,6例中1/3,2例下1/3。观察组:10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3.12±1.78)岁;病变大小(3-26)mm,平均病变(18.45±5.87)mm;病变部位:1例上1/3,5例中1/3,4例下1/3。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大小、病变部位上经对比分析,无显著差异,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使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ME-NBI内镜型号,将白光切换到NBI模式,放大内镜的头端安装专用的透明帽,且突出2毫米,保证粘膜与镜头间的差距适宜,以便于放大观察胃部情况。检查前口服30ml水、20ml 5%的碳酸氢钠液、8000U的糜蛋白酶针。对疑似病理行ME-NBI检查。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癌根治术,术前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病变部位,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或者全胃切除术,完整切除病变,交由病理科处理,术后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5天,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抑酸治疗。
观察组:给予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入院检查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经胸腹部CT检查等,评估病变转移等;术前禁食8小时;行气管插管全麻,病变外缘0.5cm处环周标记;在病变标记点外行粘膜下注射,分开粘膜层及肌层;采用针形切开刀沿着病变标记点,切开粘膜,沿着粘膜下层间隙逐层玻璃,术后电凝止血,给予抗感染治疗;病理医师根据2mm间隔连续切片,分析病理標本。
1.4 诊断标准 多层螺旋CT诊断标准:胃壁多局部增厚,且高低不平;增强扫描动脉期的病变区粘膜较明显,其密度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的胃粘膜。ME-NBI检查的诊断标准:粘膜微小血管形态较紊乱,且毛细微血管网消失不见;粘膜腺管的开口形态不规则;病变与周围粘膜有明显分界性。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分为日常生活、健康、支持、患者活动、总体5个维度,每一个维度0-2分,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分析
临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诊断率、术后并发症、均采用%表示,用检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采用()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临床结果,若两组差异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20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MSCT检查出20例,占10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2%、95.38%、100%。
2.2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其住院费用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经对比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2例迟发性术后出血,2例发热,1例穿孔,占50.00%。观察组1例迟发性术后出血,占10.00%,两组患者经差异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67,P=0.015<0.05)。详见下表2所示: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9±2.38)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45±3.02)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2,P=0.003<0.05)。
3 讨论
消化内镜下行粘膜下剥离术,是将窄带成像技术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可清晰的显示胃粘膜上微小变化,可一次性清除较大范围的病灶;获取较完整的标本,利用病理医师对病变是否切除、局部淋巴结转移给予评价;降低肿瘤复发率及残留率;具有较小手术痛苦;较少经济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在使用粘膜下剥离术时候,应注意其手术适应症:病变直径超过30mm,表面未形成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
出血及穿孔是消化内镜粘膜下玻璃术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术中发生大量出血时,采用肾上腺素的生理鹽水给予冲洗,寻找出血点后根据情况采用止血夹止血或者电凝止血;在止血过程中轻拿轻放,防止操作幅度过大导致胃穿孔。在术中若发生胃穿孔,应首先判断穿孔的严重程度,然而采用金属夹处理穿孔部位,缩小穿孔范围[6]。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其饮食从从流质过度到半流质,并逐渐到正常饮食,同时辅以常规静脉支持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术后给予针对性处理,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消化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ME-NBI诊断早期胃癌有着较高检出率、敏感度及特异度,且采用消化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可改善各项手术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胡薇潇,龙顺华,王强, 等.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1(9):662-666.
蔡升,周建波,桑建忠, 等.早期胃癌检出情况及其内镜下特征分析(附43例报道)[J].中国内镜杂志,2018,1(3):94-99.
刘晓,窦利州,薛丽燕, 等.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2(8):543-548.
李晓景.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1(14):66-67,71.
柴小兵,段旭红,李娅, 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2018,1(1):50-55.
赵静.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