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武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一些西方节日逐渐被我国青年人所接受。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止西方以节日为形式和外衣对我国的各种渗透,建议从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提升大学生对本国文化认同感,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价值导向、提高大学生的节俭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关键词:意识形态 高校 大学生 西方节日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255-0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从多方面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高校在西方节日热背景之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西方节日热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制度模式和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挑战,通过意识形态‘终结论‘趋同论‘过时论‘无用论等各色声调,轮番对我国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攻击和渗透”[3],特别是近年来,文化方面成了他们渗透的主要方向。节日作为文化的一种普通而又特殊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凝聚,是文化的一种集中表达和具体体现。在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西方节日冲击下,我们高校大学生更应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西方以节日为形式和外衣对我国进行各种渗透,从而威胁新时代社会主义高校意識形态建设。
西方节日是以欧美国家为主的传统节日,这里主要指的是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节日。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在高校中非常流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展开,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有了新的载体和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积极地、主动地推动改革开放,因此,中西方各类思想传播交流,带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传播。西方的一些优秀文化也随着我国的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逐步传入中国,并被我国人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群体所接受,但也给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现代社会,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西方节日在我国大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在当代大学生群中有着极大的市场,这直接淡化了我国大学生对自己传统节日的感情,给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导致有些大学生认为过西方的节日才是当代社会时尚的表达,而给中国的传统节日贴上了“落后、“老八股”的标签。而西方节日不仅是单纯的文化的传播,大部分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融入了资本主义价值观,这些思潮的传播,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认同感和感召力的形成,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淡化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给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建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我们既应帮助高校学生深入认识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也应更多关注西方节日对大学生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予以正确教育引导。要从意识形态角度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时刻警惕以西方节日为载体的宗教渗透;警惕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淡化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同;警惕以西方节日为喙头,以文化产业形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正确认识西方节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理性处事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中华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从而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1.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提升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展这一重要的方式。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提供各种场地和物质方面的支持;结合学生兴趣和教学双重规律,开发多种课程资源,积极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让高校大学生在非物质文化熏陶中,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文化内涵,从心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感,从而带动大学生积极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2.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价值导向,提高大学生的节俭意识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重要价值导向,宣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西方节日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人物质上的虚无感,并且经过商家的渲染和宣传,带有浓厚的商业性质,充满着金钱的腐臭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种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比如,万圣节买各种各样的道具、情人节买玫瑰花和戒指、平安夜和圣诞节买礼物,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他们经济来源大都是自己的父母的收入,过西方节日,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非常大的经济成就,物质财富得到空前增长,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永不过时。对于当代大学生这种浪费的现象,高校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适当加以引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价值导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的节俭意识。
3.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提高大学生对宗教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项调查显示,“基督教团契在大学校园及周边活动日益频繁,仅2014年至今,重庆大学就已挡获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的非法传教活动数十起”[5]。西方节日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为基督教在大学生中传教提供了隐形的载体和现实的可能。
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加强思想理论课程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和其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其唯物主义无神论观。另外,在西方基督教的节日里,提高大学生明辨宗教活动和娱乐活动之间的区别的能力。
三、结语
当今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文化的借鉴和融合是大势所趋,文化的冲突也在所难免。高校大学生要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西方节日,但也不要过分地追求、过分崇拜。面对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隐秘性,高校要积极加强意识领域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推动大学生积极配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让大学生始终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前进方向,坚定地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高校也要积极建设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推动中国节日走出去,充分利用中国现代大学国际化发展优势,积极调动高校大学生在广大留学生中弘扬中国自己的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节日体验活动,让外国留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在外国留学生中传播中国节日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3]吕峰.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转换的三重维度[J].理论探讨,2018(6):140-146.
[4]
[5]郑恒毅,王晓云,刘瑜.大学生党员信教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7(4):48-49.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