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 王亚娟 梁增江
摘要:通过对中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和学生所做的调研发现,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衔接不紧密、定位不准确、课程不规范、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为此,结合行业背景及现状,设计了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理顺了中高职人才培养问题,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的紧密有效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其他专业中高职的衔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01-02
通过对中高职院校调查得出中高职衔接在教师认知层次、教学内容衔接、课本衔接等方面还需要对接、细化与提高。掌握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煤矿方向)中高职衔接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对职业学校把握自身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高职衔接政策解读
中高职衔接在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年起,职业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高职自主招生正式开始,拓宽了中职升学深造渠道。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
2014年6月14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
2015年9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要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从专业设置入手,规范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办学,强化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导作用。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煤炭方向)建立于1954年,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国家骨干建设专业、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特色专业。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煤炭方向)人才培养过程中,中高职衔接培养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办学模式和培养规格,对于我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高职衔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还缺少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理论做支撑。经过深入院校、企业、行业调研,结合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煤炭方向)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一梳理:第一,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认知不够,对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第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比如通过调研煤炭企业发现企业对中、高职生职业需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第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以外的衔接还未纳入衔接轨道;第四,课程体系的衔接缺乏规范、科学合理性。
三、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我院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带动陕西区域内中职院校的协同发展,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格局,探索煤矿机电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与发展机制,形成中高职在专业、过程、目标、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衔接和资源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模式
采取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各自的优势,学生在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3年,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煤矿机电专业学习3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培养目标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因素。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素养和要求,科学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合作院校各自的优势,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且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3+3”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面向矿山机电行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维护检修、安装调试、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中初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和全面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矿山机电行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维护检修、安装调试、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研讨确定煤矿机电专业面向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见表1。
(四)课程体系整体衔接
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由简到难,教学组织阶梯推进,构建煤矿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以能力递进为主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
“3+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是由公共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毕业实习模块这4大模块构成的,含10个子模块,其中中职阶段5个,高职阶段5个。
2.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由于公共课没有变动,因此只是对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进行了设计,见表2—表4。“3+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学习时间长达6年,其衔接的实施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刘卫,赵清艳.“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策略和实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45-49.
[2]王亚娟,高治洲,李耀龙.数字化矿山对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青龙寺煤矿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88-92.
[3]陳静.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59-62.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