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双语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实践与反思

2020-03-02 02:18韩淑慧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应用型高校反思

韩淑慧

摘要:应用型高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现行考核方式仍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与应用型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以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课程实施过程的实践教学,对做好过程性考核、提高专业课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双语课程 过程性考核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156-02

应用型高校重在培养职业素养高和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现行的传统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急需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多种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创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全面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特点

1.考核方式单一,缺少灵活性

目前高校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笔试,考查的是理论知识点,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很难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要求的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体现并验证。因此,从培养目标上来说,采用课堂展示、PPT演讲、调研报告、模拟实训、课程小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各项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考核方法不科学

目前,各高校的考核方法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纪律考勤、教师课堂提问、平时测试成绩以及學生的听课状态这几个部分组成;期末考试一般采取闭卷笔试。两者比例一般是二八分,笔试考试占80%。期末试卷成绩只能部分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考查;而且,长期运用这样的考核方法极容易造成学生形成 “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惰性和助长不良学风。

3.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专业课程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比较僵化,客观题所占比重较大,覆盖的知识面狭窄,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涉及较少,主客观比例严重失调,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

4.考评模式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课程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的比重较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考核除了平时作业几乎没有。这样的考核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考试前搞突击战术,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抄袭作业时有发生,考试60分万岁,知识掌握不牢固,考完了知识也忘了。这种轻过程的考核方式与学校培养目标是严重背离的。

5.考核无法带动教学质量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采取的是在考试结束后,针对本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统计出各个分数段、平均分及分布率,然后对教师授课质量作出评价,这种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结果无法激发教师课堂创造力,长期来看无法带动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结果性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专业课程考试往往采取标准化题库出题的形式,试卷题型比较固定,基本由选择题、问答题及计算题等题型组成,学生为了考出高分而死记硬背教材的理论知识点,对分析理解和方法的应用投入的时间较少,结果是成绩很好,但高分低能,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不强。这种传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无法客观准确地测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也无法科学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爱搞突击复习,理论的学习效果非常差,更谈不上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应用型高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背离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为例

为科学而全面地评价学生,应用型高校应强化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改变以往以结果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法,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把过程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将课程考核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全部内容主要由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外,需要学生进行实践,了解每个模块具体的操作,为未来入职做好准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强化过程性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真正实现“以考促教”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补缺补差,实现“以考促学”。另外,在考评侧重点方面,过程性考核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课堂讨论、PPT演讲、 课堂展示等;在过程性考核中也可以安排考试,但规定考试的分值比重不超过40%,考试题应设计一些综合分析、论述性的主观性、拓展性题型。以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为例(见表1和表2),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都有所变化。

1.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

2.突出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Lectures, Discussions, Group work, Case study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班的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考核,每组学生大概7—8人。

3.丰富考核方式,提高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权重

例如,学生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100分的分值可以由四部分构成:课堂展示占20%,个人作业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的出勤情况占10%,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占10%。在学期末,教师依据学生这五部分内容取得的成绩核算出学生的总成绩,总成绩 60分及以上为及格,按实际得分登记成绩;反之则不及格。

以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双语专业课为例,各部分所占比重如下表:

四、关于过程性考核的教学反思

1.双语教学理念不统一,意识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是把外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并使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运用外语,但运用专业思维。在这种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专业思维,语言只是一种载体。在双语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清楚这一理念,否则会误导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形式。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少自主编辑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高校会优先选择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但这类人大多数缺乏专业背景,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专业知识的传授变成了簡单的翻译,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往往缺乏海外留学背景,口语不过关,导致专业知识的讲授大打折扣。师资力量的薄弱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的初衷。除此以外,相当多的专业没有中英文对照教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应用型高校在自主编写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原版全英文教材对学生来讲难度又太大;因此,急需教学一线的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编辑出版适用的双语教材,这就涉及实行过程性考核的专业要有相关的教学保障措施和投入,对专业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

当前,应用型高校的双语课堂授课较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由于学生英文基础不同,教师授课效果不理想,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只注重词汇的记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采用一个标准,应该允许基础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和互动方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更好地运用外语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国际化视野,培养有质量的双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东皇,朱林,刘宁.高校《西方经济学》过程性考核方案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

[2]朱晓华,过程性考核方式在高职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3]郭竹梅,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考核方式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9).

[4]李海燕,蔡冬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考核方式改革模式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应用型高校反思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