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与密特拉关系散论

2020-03-02 23:18张同胜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弥勒特拉孙悟空

张同胜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关于孙悟空的神话原型,有人认为是哈奴曼,有人认为是无支祁,有人认为是“混血儿”,还有人认为是赫拉克勒斯。前贤时俊对此多有精深详细的论析,兹不赘述。然而,孙悟空与密特拉及相关神祇诸如弥勒、摩尼等的关系,几乎未曾被学界关注过。笔者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视域中,发现了它们之间的事实材料间性关系,故不揣浅陋,试论述之。

一、孙悟空与风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才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在《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乃一好色的猴子,被观音降服后成为唐僧的护法。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则是一个天生的石猴。《西游记》写道: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1]2神话故事中,受风而孕者有之,印度神话中多见;因光而孕者有之,草原民族神话中常见。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即使不是神话中典型的“风孕”,也与“风”有关。因此,称孙悟空的原型为古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在古印度神话中,神猴哈奴曼的生父就是风神伐由。风神伐由常常跟天帝因陀罗在一起,他管理着成千上万匹骏马[2]39。中亚粟特地区的考古文献表明,密特拉神(又音译为“密斯拉”“密多罗”“米罗”“密赫尔”等)总是与马在一起。马是四千年前的中亚人驯服的,因而中亚人被称为马主。而美猴王孙悟空曾在天宫里给玉皇大帝做过弼马温,管理玉帝的马群,工作很称职。可见,孙悟空和密特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

印度神话中的风神伐由,在中亚粟特神话中的对应神为维施帕卡。维施帕卡是风神、雨神,同时又是战神。在中亚粟特人的神话里,战神、胜利之神、得悉神的十大化身之一就是“灵光伴随的疾风”或“一阵狂烈的风”[3]212。在西亚神话中,《埃努玛·埃利什》叙事诗所描述的“风”是一种武器(战车),马尔都克曾经以“七风”围困并斩杀提亚玛特,从而成为众神之主。琐罗亚斯德教的维西帕喀尔是风神、战神,也是空气之神。摩尼教的要义是“二宗三际”说,其中“二宗”即明宗、暗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明尊召唤出善母佛,善母佛召唤出先意佛,先意佛召唤出五明子(清净气、妙风、明力、妙水、妙火)。他们与暗魔斗争,结果被打败,五明子被五类魔吞噬。明尊召唤出乐明佛,乐明佛唤出造相佛,造相佛唤出净风佛,净风佛唤出持世明使、十天大王、降魔胜使、催光明使和地藏明使。他们进入无明境界,救出先意佛。但是,五明子无从得救。在古印度《吠陀》中,风的地位很特别,风是原人呼吸的气息,是吞并者。风神伐由行动迅速,能够给世人带来荣誉与福利。日本神道教中的风神与雷神并肩作战,与创世神有深厚的渊源。中国先秦时期,“飞廉”“箕宿”为主要风神。在傣族的创世史诗中,“风”是创世神的父亲,是创世神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藏族苯教、佛教信仰中,悬挂风马旗和宝圣旗具有驱邪、祈福、求平安、带来好运的作用,以“风”为马传送经文,向神致敬。《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唐僧的护法,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降妖服怪,多次化身为一阵清风;护送唐僧取经成功后,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与风神关系密切,斗战胜佛在某种意味上就是佛界的战神。这为我们认识孙悟空与密特拉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二、孙悟空与密特拉

1.石生

当然,在孙悟空的诞生神话中,关键因素不是风,而是石头。东胜神州花果山山巅上的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育了仙胞生出石卵,石卵见风化为石猴,这石猴就是后来的美猴王。在古代神话、民间故事中,有诸多有关石头化生的叙事。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的神话“都是以石头为大地之脐,这些神话也是以石头为大地神的象征”[4]172。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中也不乏石头生人的叙述,比如传说大禹的儿子启是石生的,民间有将石头放在树杈上祈子和不孕妇女摸白石求子的风俗。《淮南子》卷十九《修务》篇写道:“禹生于石。”[5]274这里的“石”本来指的是“石纽”这个地方,后人望文生义,误以为大禹是石头所生的。《随巢子》载:“石破北方而生启。”[6]37已有身孕的涂山氏亲眼看见大禹化身为黄熊,心为之死,化为石女。大禹大喊“还我子”,于是石破而启生。《吕氏春秋》云:“殷人社用石。”许慎《说文解字》云:“周礼有郊宗石室。”白族、藏族、彝族、羌族等民族对于石头的崇拜至今在民间还有遗迹存在。在云南洱源县和云龙县交界处的兔罗坪山上,有五间石屋,每间石屋里都供有一块巨石,称为石头皇帝。当地人认为这些石头皇帝不仅能主宰人类,还可管辖山神和野兽。蒙古族的祭火祝词说:“以火石为母,以火镰为父,以石头为母,以青铁为父。”[7]104由此,火是石头之子。而在五行相生原理中,土生金,何以如此?隋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云:“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另一个称谓是“金公”,或许与此相关。

密特拉神是雅利安神话中的神祇,出现在琐罗亚斯德教、婆罗门教、摩尼教、密特拉教等神话叙事中。《梨俱吠陀》中,米坦尼与赫梯国王的盟约中出现了密特拉神,这表明四千年前它就出现在马主雅利安人的宗教中了。在中亚神话中,密特拉是日神、光明之神、生命之神、信义之神、誓约之神[8]1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亚洲。受其影响,密特拉成为阿波罗似的太阳神。

密特拉教有一种观念认为,“创世纪后由萨图尔努斯(Saturnus)和朱庇特(Jupiter)统治世界,然后从岩石中生出了密特拉”[9]181。密特拉纪念碑上的碑文写道:“致全能的、不可战胜的密特拉,生殖之神,从石头之中出生的密特拉。”[10]62密特拉为何生于石头,缪勒的“神话即语言疾病”说极具阐释力。这一学说认为,神话是由于语言在不同历史时代被误读、误解造成的。在琐罗亚斯德教中,世界第一个创造物是asman(波斯语,意思是“天空”),然而在琐罗亚斯德教圣经Yasht中,asman的含义是“石头”。也就是说,密特拉作为太阳神本是“天”或“天空”之子。由于后来人们将asman误解为“石头”,后世就误以为密特拉是从石头里出生的。以讹传讹,密特拉为石头所生竟然成了密特拉教宣传其神迹的神奇故事之一。

2.武士

孙悟空由花果山山巅的石头化生之后,出门拜师学艺。学成之后,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王称霸,逍遥自在。后来,孙悟空被玉皇大帝招安,在天宫里做了弼马温。美猴王大闹天宫,被如来收伏。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为护法,一路开山辟路,与猪八戒、沙和尚共同降伏妖魔。西天取经中的孙悟空,是唐僧的卫士,也是武士。而中亚神话中的密特拉神,也是武士[9]184-185。在雅利安人的神话里,社会阶级分为三个层次:祭司、战士、农夫或牧民。从中亚、西亚的雅利安人神话来看,孙悟空、密特拉都属于刹帝利,即王者兼武士。然而,在南亚次大陆古印度神话中,密特拉没有战士的特征[11]。这表明与孙悟空关联密切的密特拉是中亚、西亚神话中的神祇,而不是南亚的密特拉神。这与中国佛教直接受中亚佛教的影响而不是受古印度佛教的影响是一致的。

3.斗牛

据密特拉教的说法,密特拉左手拖着圆球,右手握住了剑,接着是密特拉在追逐牛,伴随着他的是一头狮子和一条蛇,经过一番搏斗后牛被他抓住了,他骑在牛背上回到洞穴中,于是出现了神话的中心主题即杀牛的场面[9]181。《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牛魔王起初是结拜兄弟。后来在取经途中由于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的缘故,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家人(牛魔王之弟如意真仙、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以及牛魔王本人都成了仇敌。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时,孙悟空与牛魔王几经交手,最后在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帮助下收伏了牛魔王这头大白牛,从此牛魔王皈依了佛门。密特拉的神迹之一是屠戮一头白公牛,他在蛇、蝎子、狗的帮助下杀死了大白牛。孙悟空、密特拉降服的牛,都是大白牛,而大白牛产于“大西域”(含中国新疆、青海,以及东亚部分地区)地理范围内。

4.外道

在琐罗亚斯德教中,密特拉神是太阳神、契约神、战神,兼具善神、恶神的特点。也就是说,他可以为善,也可以作恶[12]39。孙悟空出世时是妖猴,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闹得天地不宁,与如来佛打赌输了被压在五指山(五行山)下。荣新江的《〈释迦降伏外道像〉中的祆神密斯拉和祖尔万》一书对密斯拉(密特拉)的形象及其判定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考证,指出如来佛降伏的外道的雕像实乃密特拉神[13]342。可见,孙悟空与密特拉都是被如来佛降服的外道。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是车迟国做苦力的和尚们日夜盼望的“大力王菩萨”[1]366。摩尼教的教义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大力士经》为其七部经典之一。孙悟空护送唐僧到西天功德圆满后被如来佛封为斗战胜佛,终于修成正果。在弃恶从善这一点上,孙悟空与密特拉非常类似。这似乎可以用来解释孙悟空何以拥有恶、善两极的人生经历:一方面,他大闹天宫、地府、龙宫;另一方面,他是唐僧的护法神,一路上降妖除魔,救苦救难。

5.眼睛

契约之神密特拉维护正义,守卫天规,从不入眠。“密特拉神善于辞令,拥有千只耳;形体优美,有万只眼;他身材高大,视野广阔,体态强健,永不入眠,四处走动,抓寻违约者。”[14]77孙悟空是个石猴,任弼马温一职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饲养天马时,他也是“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1]27-28。密特拉有“千眼万耳”,孙悟空则拥有火眼金睛,他们都善于识别伪装的敌人。

6.武器

孙悟空与密特拉使用的武器有很多相似之处。密特拉神的武器是狼牙棒或铁棒,《耶什特》描述“他手持百节百刃的狼牙棒,此棒乃武器之王,它由镀金、坚硬的铁铸成,一旦掷出,必置对方于死地”[14]121,“草原之主密特拉的战车上,备有千把精制的铁棒。坚硬的铁棒会飞向恶灵的头颅”[14]139。《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是金箍棒,这是东海龙宫里的定海神针。《西游记》杂剧和平话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是生金棍或生铁棍。

7.野猪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主要护法是孙悟空与猪八戒,他们承担着护卫的职责。猪八戒的原型是一头黑野猪,乌巢禅师所说的“野猪挑担子”[1]154中的“野猪”,指的就是猪八戒。据《密特拉颂》可知,密特拉的战友维勒斯拉耶纳(又被音译为韦勒斯拉纳、韦雷特拉格纳、维拉士拉格纳、巴赫拉姆、维施帕卡或得悉神)总是化身为一头公野猪与密特拉并肩作战,“在密特拉后面飞翔的是维勒斯拉耶纳,他是一头凶猛的野公猪,他牙齿锋利,可以一击毙命,它冷酷无情,让人望而却步,它满脸斑点,但身手敏捷”[14]137。猪八戒与“大西域”野猪战神之间的关系,张同德在《猪八戒、野猪战神与女真族》一文中考述甚详,兹不赘述。

8.独身

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密特拉不是一位自我献身的无辜的牺牲品,而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屠夫。其次,密特拉厌恶女人。他没有母亲,还过着独身生活。”[15]265孙悟空的一生其实也是打打杀杀的英雄的一生。对于妖魔鬼怪而言,他是一位杀手;从出生看,他是花果山上石卵所化的天生圣人,自然无父无母;在男女性事上,孙悟空自称“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1]18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没有结过婚:这些都表明孙悟空酷似密特拉。

由上可知,孙悟空与密特拉有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从石头里出生的;他们都是武士;他们都曾与牛进行过争斗;他们都曾做过恶,后来都弃恶从善;他们都是被如来佛收伏的外道;他们使用的武器都是铁棒;他们的助手和战友都是一头公野猪;他们都善于识别妖魔鬼怪;他们都可以从不入眠;他们都不好女色;他们都没有母亲;他们都主持正义。难道他们仅仅是不同的独立文化生态中的类同现象?静水深流,水下世界难道是孤立的存在?

三、密特拉与弥勒佛

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文化都有奉献、牺牲、拯救世界的教义,如大乘教、白莲教、明教等。“救世”或许是佛教中的未来佛弥勒的使命,也可能受到了摩尼教的影响。民间宗教的核心特征是杂糅混淆:弥勒教掺杂着摩尼教的教义;摩尼教则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尤其是诺斯替教等宗教的教义。摩尼教认为,人的肉体囚禁着光明分子,为了解救光明分子就应该消灭肉体,故而摩尼教倡导杀戮,反对人的繁衍。在摩尼教中,大明尊召唤出的第三使者日光佛,就是日神密特拉。中国本土化的西域宗教宣扬人生是苦难的,杀人是助人解脱。弥勒教主张“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16]445,也宣扬杀人是一种功德,杀人多了可以成佛。民间宗教中的弥勒佛在龙华树下普度众生,引导他们前往西方净土,富有造反精神。

古代中国社会底层的暴动,往往借助于民间宗教的组织和领导,弥勒教尤其是中国本土化的富有反叛精神的民间宗教,其反叛精神与孙悟空大闹天宫、地府和龙宫的精神是一致的。陈寅恪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中指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本于古印度《顶生王升天因缘》,这一发现极具卓识。其实,古印度神话中多有苦行者大闹天宫的叙事,不止《顶生王升天因缘》一例。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孙悟空与弥勒佛之间的关系。弥勒佛来自印度古老经典《梨俱吠陀》中的Mitra(音译为密特拉),而Mitra又与伊朗琐罗亚斯德教古老的经典《阿维斯陀》中的Mithra是同一个词,中外学界不少学者据此认为弥勒信仰源自伊朗的密特拉信仰[17]。苏皮认为,从语词上看,Maitreya和Mithra发音十分近似,印度的Maitreya可能来自Mithra;从思想内容来看,弥勒佛的救世思想迥异于早期佛教思想,弥勒佛作为佛教中的弥赛亚思想一定来自伊朗Mithra[18]。其实,Mithra与Mitra是同一神祇名的不同书写,都是指雅利安人神话中的同一神祇。丹尼在《薄伽梵歌》中提到,“弥勒”是太阳神的108个名字之一,贵霜帝国时期太阳神和Mithra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Maitreya之名来自Mithra,并融入了太阳神的观念[19]93。由此可以推知,弥勒即密特拉,孙悟空的原型为密特拉,因而弥勒也是孙悟空的原型。弥勒教的造反精神,或许就是文学艺术中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思想根源。

“天宫”这一艺术形象,据马小鹤的考证,是波斯人最早在其神话中建构的。琐罗亚斯德教首先提出了“灵魂不灭的说法和天堂、地狱等观念”[8]17,因而天宫叙事最早出现在西亚神话中。古印度神话中常有苦行者修得大法力之后大闹天宫的叙述,这也是雅利安人最早使用天宫叙事的证据之一。印度的宗教崇尚苦行,因为卓绝的苦行可以得到大法力,有了大法力便可以上天入地,甚至将天帝因陀罗赶下界。风神伐由因儿子哈奴曼受到因陀罗的欺负而生气,于是大闹天宫,季羡林在著述中对此往往一提而过。如果我们细读古印度神话就会理解季羡林何以懒得去论证它了,因为类似驱逐天帝的叙事在印度神话中比比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教是正统。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20]2儒教规训下的民众,其理想不过是希望生活在鲁迅所说的“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然而,天生圣人美猴王,其造反精神尤其是敢于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的行为,在正统文人看来实属十恶不赦。美猴王应该“读过”《论语》,《西游记》中有他引用《论语》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4为证。然而,他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1]52的宣言,与传统的儒家文化相悖,与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宗教文化的内在精神却是相契合的。

佛教称弥勒佛住在兜率宫里,然而《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也住在三十三重天兜率宫里,可知太上老君的身上被打上了弥勒、密特拉的印记。在波斯帝国君权神授题材的塑像中,密特拉将象征王权的“圆圈”授予居鲁士、大流士等国王。在琐罗亚斯德教表征灵魂的大胡子老爷爷图像中,这位老爷爷手中也拿着一个“圆圈”。在《西游记》中,当齐天大圣苦战梅山七圣时,太上老君偷偷抛金刚琢(又名金刚套)打中了孙悟空的天灵。孙悟空立不稳脚,跌了一跤,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住不放,因此被捉。太上老君、弥勒佛都曾帮助观世音菩萨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故意设置障碍,用来刁难唐僧师徒,而磨难正是宗教教徒通过修行获得正果的必然经历。

四、弥勒与摩尼

有学者认为,弥勒教与印度宗教关系不大,却与波斯宗教关系甚密,“在印度,关于弥勒的思想、信仰,甚至名号,都没有说清楚。并且那是在古代的婆罗门教与佛教里所完全看不到的东西。这个思想、信仰、名称,与伊朗的祆教有密切关系”[21]24。祆教,即中亚化的琐罗亚斯德教。李瑞哲认为,佛教中关于未来佛弥勒的传说,很可能受到伊朗的宗教特别是摩尼教的影响,具体地说,可能与古代伊朗关于救世主或摩尼教关于光明使者重返人间的观念有关[22]。在世界宗教史上,摩尼教被称为“变色龙”。它西传接受了基督教的部分教义,与基督教相混淆;东传则披上了佛教的袈裟,话语中充斥着佛教的术语。林悟殊认为,中亚的摩尼传教士之所以能将其宗教在中原传播,是因为该宗教经过中亚的改造,已变成了一个佛教色彩浓厚、易为唐代中国人所接受的宗教[23]122。摩尼教在中土弘法往往打着佛教的幌子,故而唐玄宗敕令“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24]1103。

在民间话语中,弥勒即摩尼,摩尼即弥勒。摩尼教中的摩尼与弥勒教或大乘教中的弥勒等同为一。“帕提亚语摩尼教文献残片M801中提到,摩尼被当成弥勒佛,并称是他打开了乐园的大门。M42中记载一位明使对另一位神的训示:‘由于你从佛陀处得到本领和智慧,女神妒忌你。当佛陀涅槃时,他曾命令你在这里等待弥勒佛。’这里都说明摩尼与弥勒佛是同一尊神祇。”[25]34-35马西沙说:“弥勒观念与摩尼教的融合出现的时代很早。”[26]林悟殊也认为,“弥勒的教义与摩尼的教义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这种联系很可能是两教在中亚糅合掺杂的结果”[23]57-58。“吐鲁番出土的伊朗语系摩尼教文献残片,已经能证明公元三四世纪,(摩尼教)中亚教团已引进佛的概念,尔后甚至把摩尼称为弥勒佛。”[23]35因此,中国古代社会中以弥勒、弥赛亚思想号召起义的,不排除受摩尼教影响的可能。

那么,西域的猴子故事诸如哈奴曼以及佛教中猴子护法的故事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中土的呢?一个七世纪的佛舍利盒上绘有假面舞会的场景:鼓手敲着鼓,号手吹着号,竖琴手弹奏着乐曲,化妆成武士、鹰、猴子等各种形象的舞蹈者列队而行[27]241。龟兹有一种“婆罗遮”的舞蹈,“婆罗遮,并服狗头猴面,男女无昼夜歌舞”[28]46。从这些文物、文献可以推知,美猴王的故事可能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土的。密特拉、弥勒、摩尼等神祇也是沿着丝绸之路通过佛教、祆教、摩尼教、弥勒教等宗教在中土的流传而渗入草莽民间和市民社会的。随着《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演义和传播,“西游”故事就在它们杂合的过程中生成了。“西游”故事是民间话语的产物,因而涉及的宗教不是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而是民间宗教,其中掺杂着诸如祆教、摩尼教、景教等来自“大西域”的宗教的成分。

综上,《西游记》中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与“大西域”雅利安神话中的密特拉、弥勒以及摩尼信仰密切相关。这对于“西游”故事源流正变的考察,或许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价值。

猜你喜欢
弥勒特拉孙悟空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扬漫游大海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特拉维夫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