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频陷套路贷成因分析及风险防范

2020-03-02 23:1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套路借贷消费

朱 羚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商务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受社会不良生活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倾向。他们消费需求强劲,但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在急需资金时很难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而套路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资金压力,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面向大学生设计的套路贷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而被称为“三无产品”。许多非正规网贷平台和线下放贷人宣传并夸大了贷款申请的低门槛和分期偿还的优势,以“零抵押”“零首付”“秒放款”等噱头吸引大学生,却隐瞒了行规名义下的高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等不利于借贷者的信息。最近,“裸贷”“美容贷”“培训贷”等套路贷接连在大学校园出现,许多高校都发生了大学生陷入套路贷事件,套路贷在大学生中呈爆发式增长趋势[1]。套路贷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扰乱了正常的校园秩序,给高校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套路贷对大学生的危害

套路贷是指放贷人以非法获取借款人财物为目的,以“放贷”为名设置套路(即陷阱)的放贷行为。按照放贷对象的不同,套路贷可以分为社会套路贷和校园套路贷。校园套路贷瞄准了大学生在消费、求职、创业等方面对资金的需求,利用他们涉世不深、易被利诱恐吓等特点,以无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设计套路诱骗学生进入借贷圈套,以所谓的保证金、中介费等名义诱骗大学生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并通过格式合同中的单方违约条款设置,引诱大学生违反该条款,达到收取高额违约金的目的。在大学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套路贷放贷人员通过引诱、暴力、威胁等方式迫使借款人签订新的借款合同,采用以新还旧的方式使学生债务在短时间内倍增,从而达到侵占学生财产的目的[2]24。近年来,随着校园套路贷现象的蔓延,各地陆续发生了大学生因陷入套路贷被暴力催款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不仅给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破坏了校园的管理秩序。

(一)人身与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校园套路贷虽然无需抵押,但是放贷人一般都要求大学生提供身份证、家庭地址和手机通讯录等信息,甚至要求学生上传裸照,这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信息权、隐私权。套路贷在贷款发放时要扣除手续费、管理费,导致学生借到手的款项数额少于贷款数额,而利息的计算则以贷款数额为准。当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时,放贷人或者收取所谓的逾期违约费,或者鼓惑借款人向其他套路贷平台借款来平账,引诱大学生“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大学生不断增加借款,以达到侵占学生财产的目的。一些学生及家长难以看透套路贷的本质,基于“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传统观念,千方百计偿还贷款,在套路贷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如果大学生借款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就会采用暴力催收的方式,以各种极端手段进行威胁、恐吓。他们有的使用“呼死你”软件,不停地骚扰借款人及其亲朋好友;有的给借款人朋友打电话,或群发侮辱性的短信、裸体照片、灵堂图片等;有的用强力胶封堵借款人住处的门锁,在墙壁、门窗上喷漆涂抹,干扰贷款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遭遇套路贷的大学生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甚至有人因难以承受套路贷的压力与放贷人的威胁,选择极端的手段结束年轻的生命。

(二)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干扰

大学生陷入套路贷后,往往无法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甚至无法正常参与校园社交活动和文化活动。他们一旦遭遇暴力催收,就难以保障自身的安全,甚至殃及老师和同学,致使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某大学生受小学同学的欺骗,刷信用卡花6 000元买了一部手机,因为到期无法还款而采用拆单平款的方式,从此深陷套路贷的泥潭,借款金额由最初的6 000元几经翻转变为40多万。该学生无力偿还这样的高额欠款,借贷人就按照他借贷时提交的手机通讯录打遍所有电话,打乱了他的学习生活,也扰乱了学校秩序。为了躲避骚扰,他只能办理休学手续。一些套路贷借贷人的频繁骚扰、暴力逼债甚至引发学生自杀的恶性事件。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法院宣判的胡某套路贷案,涉及被害人47名(其中在校大学生39名)。胡某及其套路贷组织在学生无法按期还款或无力偿还时,逼迫他们充当非法放贷业务员在学校扩展非法放贷业务,甚至施加压力逼迫学校催促学生还钱。该组织还通过电话、短信骚扰教师,公然前往高校聚众闹事,造成2名学生退学、5名学生休学、1名学生自杀的严重后果[3]。

(三)心理健康受到危害

大学生陷入校园套路贷之后,经常会收到放贷者发送侮辱性的文字、图片(一般将受害人照片PS成裸照、遗照)等信息。放贷者有时还发送打手施暴催款的视频,意在威逼恐吓大学生还款。很多学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产生了恐惧心理,心里只想着尽快还清贷款和利息。于是,套路贷通过层层转贷、“驴打滚、利滚利”的方式,将贷款变成了大学生及其家庭难以承受的巨额欠款,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据了解,陷入套路贷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因焦虑、恐惧而失眠,有的学生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走上绝路。

二、大学生频陷套路贷的原因

套路贷给学生及其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大学生频陷套路贷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自身因素为重要原因。

(一)消费缺乏计划性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大学生每月生活方面的花费从1 000元到3 500元不等,其中花费1 500—2 500元的学生居多。但是,无论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还是消费水平较低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存在一到月末就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经济窘况。家长支付生活费的方式大多为每月一付,一般在月初将生活费打入学生的银行卡。然而,许多大学生不善于合理分配和使用生活费,在生活费刚到手时,他们感觉费用充足,很容易出现突击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到月末时就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此时,家中如果不再额外提供相关费用,有些学生就将目光转向借贷,这是导致大学生套路贷风险频发的常见原因之一[1]。

(二)存在超前消费和攀比心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购渗透率不断提高,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买到所需的商品。电商平台为了拉动客户消费,纷纷推出“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模式。便捷、高效的新型消费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大学生群体作为电商消费的新锐力量,他们追求个性张扬的生活方式,渴望走在时尚的前沿[4]29。各电商平台为了迎合大学生群体消费的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的预付款和借款业务数不胜数。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低门槛借贷消费的诱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网购大潮中,成为超前消费的主力军。我国传统消费观强调量入而出,反对盲目攀比,主张人应该“知足常乐”,要懂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攀比消费现象在校园普遍存在。大学生的消费自制力原本就不强,受社会消费观念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产生消费攀比心理。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整体消费中饮食与日常用品消费占比不到一半,他们的大部分生活费用在添置衣物、购买电子产品和交际应酬上,原因是在物质条件上存在较强的攀比心理。来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大学生,其攀比的内容和程度也有所差异。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攀比心理较强;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生,攀比心理相对较弱。然而,无论大学生攀比的内容和程度有何差异,攀比带来的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超前消费和攀比心理很容易引发超额消费,当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满足自己的超额消费时,他们就极易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从而成为套路贷锁定的主要目标。

(三)对套路贷的套路与危害认识不足

套路贷放贷人不仅在高校校园里到处张贴贷款小广告,还会通过非正常渠道收集学生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并持续发送各类借贷信息,有的甚至在大学生中招募校园代理人做营销。一些收到此类广告的大学生不仅没有认识到陷入套路贷的严重后果,反而认为这种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方式非常便捷。这反映了大学生对套路贷的套路与危害知之甚少,极容易为借款低门槛的表象所蒙蔽。与大学生相比,套路贷放贷人具有强烈而清晰的规避法律惩处的意识。他们在与大学生签订贷款合同时常常以无抵押贷款需要增强约束力或者借贷行规为由,诱导大学生写下借条,并通过走银行流水、在监控范围内取款等方式固定证据。即使大学生日后因受套路贷伤害而报警,警察也会根据借款合同和相关证据将案件定性为民事纠纷。大学生即使提起民事诉讼,也难以通过法律手段挽回经济损失。因为,贷款人早已以服务费、保险费为由扣除了部分本金,被扣押部分也按期计算利息,而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在合法范围之内,这样他们就可以逃避法律责任。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曾以校园贷、套路贷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案例,发现有关校园贷或套路贷的判决案例将套路贷等同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民间借贷,这种正常的借贷行为是受法律支持和保护的,所以法院的判决结果往往是要求大学生返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2020年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明确规定: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园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等措施。高校往往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主题班会、开展专题宣传等方式警示远离套路贷[5]。但是,由于套路贷改头换面,由原来的高利贷、多头贷、传销贷等方式转为更隐蔽的刷单贷、裸条贷、培训贷等,多数大学生对此类新型套路贷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觉,深陷套路贷的悲剧仍时有发生。笔者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套路贷可能带来的危害时,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这说明高校的宣传教育在警醒学生防范校园贷风险方面所起的作用尚不明显,大学生对套路贷的风险缺乏深刻的认知。

三、防范大学生遭受套路贷危害的基本策略

套路贷影响面广,社会危害大,仅靠某一方力量无法消除它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联手打击治理,才能够有效防范套路贷给大学生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一)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增强防范意识

首先,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物质生活需求,要认识到物质消费无止境,应该不断丰富精神追求,控制消费欲望。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不超前消费,也不盲目攀比。在生活细节方面,大学生应该学会规划生活,合理支配生活费用。在收到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时,大学生应该科学切分日常伙食、必要的日用品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所占的比例,避免入不敷出。其次,如果确实因生活、学习、创业需要而贷款,大学生应特别慎重,不要轻信借贷小广告或者网络虚假借贷宣传信息,应该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正规渠道借款。如果必须向民间借贷公司借款,大学生要主动向家长、老师汇报交流,或者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以避免陷入贷款纠纷。再次,大学生要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提高法律与金融素养,了解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所在,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最后,大学生应该培养收集证据的习惯。借款人在套路贷案件中被判败诉的主要原因是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放贷人行为违法[2]37。大学生要善于收取证据,当放贷人以各种借口变相收取费用,即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合同约定贷款金额不一致时,可以通过微信、QQ聊天或者发邮件等方式进行询问,并通过截图或录音来固定证据。

(二)高校要发挥安全防范主导作用

高校全面深入开展防范套路贷宣传教育活动,是预防和打击套路贷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高校对防范套路贷的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套路贷是长期盘踞于大学生群体的恶瘤,仅靠一时的宣传教育难以彻底消除其危害。有的高校在社会上出现套路贷恶性事件时就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频频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当事件热度降低时,宣传教育力度就随之降低。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乃至根除套路贷,高校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高校要有计划、多形式地宣传套路贷的危害。高校可以制定长期渐进式宣传工作计划并加以落实,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比如从校园宣传栏到安全教育课堂、从课堂到专家讲座、从校园校刊到校园网站,从学校微信公众号到官方微博,以实现宣传教育的全覆盖,让学生形成自觉的安全防范意识,远离套路贷。高校要加强安保工作,防止套路贷广告混入校园,针对校园内套路贷的各种小广告,要定期排查清除,斩断套路贷在校园宣传的触角。其次,高校要建立相关的安全监测机制。套路贷隐蔽性强,由班主任、辅导员牵头进行的一般安全检查活动很难排查出此类事件。高校应该创新安全排查模式,建立专门的安全监测机制,组建由学生党员、宿舍长、班委、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安全监测队伍,建立安全信息预警制度。最后,高校要为学生牵线正规的助学贷款和资助平台。高校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落实好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并鼓励正规的金融机构进入校园开发大学生助学、创业、就业贷款产品,为学生搭建合法的贷款平台,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6]。此外,高校通常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发挥心理咨询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并加强对受害大学生和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

(三)家庭要创造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以及“三观”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风对子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自身的消费观念与理财习惯会影响子女消费观念与理财习惯的养成。父母应该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树立勤劳简朴的优良家风,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他们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家长应该积极主动与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交流,了解子女在校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学生与套路贷产生纠葛,就要立即采取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家庭与学校之间要形成一种动态沟通协调机制,互通有无,相互配合,及时掌握学生个人情况,避免套路贷风险的产生[7]。

(四)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治理

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薄弱等原因也助长了套路贷的蔓延,要想治理防范套路贷,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依法对从事校园借贷服务的小额借贷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建立统一、开放的校园借贷信用评级机制,向公众提供网络借贷公司和借贷平台的信息查询、监督举报等服务,以便于大学生早查早辨别,及早发现校园套路贷,从而降低并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此外,为规范校园贷,相关部门需要健全法律监管制度,及时出台与校园贷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良借贷行为,帮助大学生在遭遇套路贷时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校园贷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校园贷一旦演变成套路贷就会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大学生的不健康消费需求给套路贷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大学生对套路贷认知的缺乏又导致了风险的产生。预防套路贷风险的发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套路借贷消费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Airbnb上的套路
40年消费流变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眼下有套路
新消费ABC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