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土建类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0-03-02 18:57赵继涛孙金坤吴宇戈何胡军郭飞飞
经济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攀西土建类工科

●赵继涛 孙金坤 吴宇戈 何胡军 郭飞飞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兴起,各行业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大量新兴产业兴起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面向社会需求,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然而,现阶段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依然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上岗实践能力差,创新型的人才很少等问题,这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保障。

二、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创新平台投入不足,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资金和项目的投入来支撑,尽管高校陆续建成了各种形式的实践创新平台,但是后期投入有限,特别是地方高校受到资金和科研水平的限制,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二)实践创新平台功能不全面,社会辐射能力弱

目前很多学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仅仅满足培养学生简单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训练,平台模式单一,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往往是闭门造车,与社会需要脱节,缺乏应用性,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求。

(三)实践平台中师资力量薄弱

土建类专业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但是高校中的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停留在纸上谈兵,无法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实践创新平台建设路径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继续探索实践高校土建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才能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攀枝花学院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根本路径,推进“四新”建设。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植根攀西、面向“新工科”、深入产教融合,把土建类专业建设成为区域领先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专业。

(一)把握区域特色,深度“产教融合”

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区,攀枝花市已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程项目建设空前发展,对结构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而攀西地区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把握区域特征,并以服务区域经济带动学院整体教学。

1.攀枝花学院工程检测研究所。与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就攀西地区道路、桥梁等工程的材料运用、工程检测、项目咨询等方面的市场经营、研究项目开发、地方标准制定等开展深度合作,提高学校在本地市场的开拓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2.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与“攀枝花市鼎泰优居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合作”合作建设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主要结合国家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在国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求下,结合土建类专业办学发展转型,打造基本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主要建设预制与施工技术实验室;建筑信息化、标准化实验室。该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攀西装配式建设实验、研究和示范的校企合作高地,打造攀枝花学院装配式领域技术中心。

3.“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产教合作”工作营。该工作营与成都英格玛建筑方案设计公司、成都国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攀枝花文广新局、攀枝花八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就攀西地区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景观规划、攀枝花三线建设建筑遗产保护,以攀枝花学院为主导,开展有关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合作项目。

4.绿色建材研发中心。该中心是与“庆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利用石灰、砂、废渣生产尾矿砌块,生产海绵城市急需的系列环保透水材料,该项目的实施节地节能,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发展要求。

(二)面向多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实践创新平台多元化

1.科研实践平台建设。依据本校在创新科研实践方面的基本情况开设科技实践平台,主要从两个方面组织实施。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结构设计竞赛等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践训练项目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把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践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质量和水平。

2.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是感知层次,即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二是技能层次,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三是应用层次,即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院建立“三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形成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实习教学环节和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实验、实习及其它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环节界限,因材施教,为具有一定兴趣专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

3.模拟实践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平台中相关的应用,以项目的方式加强实践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真实的实践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创新教育培训。(1)BIM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实验研究中心。建立BIM实训、实验和四川省BIM考点,与攀枝花市弘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BIM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实验研究中心,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产、学、研业务,促进BIM技术在攀枝花学院的推广,建设攀枝花学院在攀西BIM技术高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BIM建筑信息化创新和实践能力。(2)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以“四川省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项目”建设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心结合国家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亟需和四川省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进行土木工程、建筑规划、测绘力学等专业领域虚拟仿真实践和实训,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全过程仿真实训演练中心;建筑构造仿真实训中心;工程管理沙盘模拟综合实训室。实验中心的建设将极大促进土建学院5 个本科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与国内和国际建筑信息化发展接轨。

(三)抓好实践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建设力度,采取引进、进修培养、兼职等措施提高实践实验教学队伍的水平,建设一支教学思想先进、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实践创新教育教师队伍。

学校多渠道选聘教师,在招聘的新教师中,有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一定的比例。同时,学校还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或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针对大部分青年教师缺少工程训练背景的问题,学校提出了“工程化”的培养目标,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创建了“工程化”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丰富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四、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特色

平台建设根植于地方区域。结合学校所处区域和发展实际,深度“产教融合”,探索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创新平台,为学院土建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平台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在前期基础实践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实践平台、模拟实践平台,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联合企业、依托竞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实践平台,全方面支持“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平台的建设依赖于多元的社会支撑。一方面依托地方企业,产教融合,建立企业实践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交流及标准化的建设,将带来校企的互利共赢。

五、结论

攀枝花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应用为先”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自2017 年以来,攀枝花学院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应用大学百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贯彻学校办学理念,面向新工科,建立交叉融合和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实践创新平台建设,2017 年土木工程专业首批立项为四川省地方应用型示范专业。学院培养的土建类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较强,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超过9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一线的管理、技术骨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发展的思路,在前进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攀西土建类工科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攀西地区钒钛铁精矿球团制备工艺及应用
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诉求的高职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攀西烤烟化学成分与有机酸含量的典型相关
攀西金属矿开采集中区地质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