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观照下加强师范生道德教育策略探究

2020-03-02 12:34
关键词:道德素质中国梦道德教育

唐 川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是当前国家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层面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显然,加强师德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且紧迫的前提性任务。师范生作为培养目标明确的未来教师预备者,其教育要求与合格教师的标准存在内在一致性。因此,师范生的道德教育目标与师德建设目标是根本一致的。

1 “中国梦”与师范生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2]国家要富强根本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基础在培养好大量德才兼备的师范生。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很好地体现他们个人的文化素养,而且关系着未来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道德水平。“中国梦”以其深厚的内涵从根本上为保证师范生成长成才提供行动纲领,它蕴含的理念将影响中华民族的道德发展进程,成为指引师范生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对于师范生而言,“师范梦”作为他们的梦想融入在“中国梦”之中。在“中国梦”的沃土培育下,“师范梦”必将促使师范生的道德教育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将师范生培养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多种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出现在师范生群体中。因此,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师范生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全领域,促进师范生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刻不容缓。本文将针对当前师范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探寻改进的策略。

2 当前师范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模糊,教育内容抽象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长期被视为师德,占据了师范生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位置。[3]人们通常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师范生道德教育,认为两者的教育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事实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性质属于公德教育的范畴,突出以教师身份为主体的职业崇高性。传统的师范生道德教育坚持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以体现教师高尚人格为标准,依照其所应具备的伦理为依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师范生的道德品质。它着重凸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崇高性和理想性,但与教师个人伦理道德规范存在着模糊边界的现象。不清晰的认识造成师范生道德教育不同程度导致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出现片面化的现象。比如:用师德中的公德部分代替师范生道德教育的所有内容,缺乏教师私德、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相关教育;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将师范生道德教育完全等同公民道德教育,没有契合师范生道德的实际要求;过分强调理论教育,忽视行为实践,导致认知与行为错位,严重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2 教育体系陈旧,忽视过程教育

当前的师范生道德教育与大多普通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相同,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核心,以班段会、党团课、讲座、论坛为主要平台,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载体有机协调,构成师范生道德教育体系。大多采取“满堂灌”方式传授基本道德知识,[4]以时事热点研讨代替道德问题思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该体系很好地推动了师范生道德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其越来越表现出与师范生道德教育目标不相适应的情况。例如,没有根据当前师范生价值观念多元化问题做出及时的改进;将思想教育等同道德教育,偏重思想政治素质,轻视道德素质;在“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主导下,道德规范成为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主要认知,道德行为始终没有列入考核的中心,这直接导致结果导向重于过程导向,功利化倾向渐显。

2.3 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氛围不足

我国师范院校的道德教育师资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生导师等教师组成。对于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师范生,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无法满足其教育任务的需要。此外,教师们专业背景不同,个人素质差异明显,没有清晰的考核评价标准,无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融合支持,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导致道德教育成效不高。例如:任课教师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辅导员重视思想道德的引导,班主任强调专业知识的指导,生导师偏好道德行为的规范等。这使本身不足的师资力量雪上加霜,显得愈加薄弱。同时,在以学习成绩为师范生主要评价因子的机制下,不论是师范生本人还是教育者都并没有真正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而仅作为一项普通的工作任务。思想上的偏差,必然造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与道德教育的割裂,导致德育工作弱化,教育氛围不浓。加之,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和负面行为频繁出现,严重冲击师范生原有的道德认知。总体上看,校园内外的环境对师范生道德教育不仅没有营造出应有的浓厚氛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略显淡漠。

3 加强师范生道德教育的策略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创新师范生道德教育实施体系

“中国梦”背景下,应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效动力,以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结合师范生职业道德要求,准确定位师范生德育工作的基点,把促进师范生道德素质提升作为学生培养工作的第一出发点,将师范生道德教育工作融入师范院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此外,师范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师范生道德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责任。在整体规划上,要全面统筹,着眼体制机制、项目引领、师资队伍、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5]同时注意融入专业教育,创新拓展原有功能,以明确的教育内容,清晰的教育逻辑,构建全员化、立体化的师范生道德教育体系。[6]

3.2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有机结合现代社会道德发展需求,构建“多元一体”的师范生道德教育模式

第一,教师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他们的道德示范是对长期影响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榜样,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尊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方面内容是当前师范生道德素质提升的宝贵资源。在大数据和AI 智能时代潮流中,师范生道德教育应超越传统教育的狭隘视域,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为积淀,直面现代社会道德发展的实际,以现代社会的视角挖掘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第二,明确师范生公德、私德、职业道德的边界,兼顾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空间的客观需求,统筹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资源,发挥师范生身边“人”的一切良性因素,构建以课堂、实践、生活、网络为平台的“多元一体”教育模式。通过此模式,引导师范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推动良好的德行,促使师范生道德教育广度与深度、高度与厚度的有机协调发展。

3.3 把握时代发展特征,营造良好氛围,完善师范生道德教育机制与方法

首先,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思维方式,加深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程度,打破师范生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传统界定,突出协调显性教育方式与隐性教育方式的有机统一,根据现实情境实现角色转换。其次,在师范院校内塑造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弘扬优秀的道德文化,宣传先进的道德榜样。同时,不回避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引入“负面教材”正面教育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以内化为导向,提高师范生道德教育实效性。再次,强化师范生道德教育、考核、评价各模块的有机统一,坚持常态性教育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模块化教育与总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教育有目标,考核有标准,评价有办法,结果助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3.4 多方联动,协同配合,共同巩固师范生道德教育成效

师范生道德素质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需要家庭充分协助,社会积极支持以及个人全力配合。第一,家长应充分认识自身道德素质对师范生的潜在影响,平时要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展现良好形象。注重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特殊节点创造家人相聚的机会,在互动中自然传承优良家风。第二,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发挥道德楷模榜样作用,[7]引领社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推动建设文明的社会环境,为师范生道德水平提升做好支撑。第三,师范生要牢固树立“身正为范”思想,融入学校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主动参与德育改进工作,配合学校实现道德教育质量提升目标。

4 结 语

处于“互联网+”、大数据、AI 智能等高科技为代表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师范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呈现新的独特个性。因此,师范生道德教育在改进策略上必须敢于突破,推陈出新,把握好师范生思想实际,针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中国梦”贯穿融入师范生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师范生德育工作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中国梦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