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双嵌机制及其新时代回响
——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2020-03-02 12:35
理论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列宁共产主义力量

赵 鹏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来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热切关注青年的成长成才,期望青年成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人民之所望。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在列宁领导苏俄革命与建设时期实现巨大飞跃。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教育思想的衣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在苏俄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列宁青年教育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浓郁的实践色彩,实现青年教育与社会发展实践的双嵌机制: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离不开广大热血青年,而青年的成长成才同样需要国家、社会、人民的培养与教育,两者统一于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列宁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逻辑

从认识论上讲,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现实,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实践为其提供凝练、校正与升华的源泉和动力。夺取俄国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列宁青年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环境。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顺风顺水,是不断革命的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困难与挫折的交织,是成功与失败的相互交替。一个个时代课题不断涌现,列宁认识到青年一代在积蓄革命力量、攻克时代课题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组织、教育、培养,使之成长成才乃至成为国之栋梁,担当时代重任,与时代发展需求同呼吸、共命运。

(一)推动革命形势发展、蓄力革命力量的现实需要

从1905年1月9日“流血事件”“十二月起义”“六三政变”……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俄国革命运动经历了不同阶段,历经沧桑、跌宕起伏,既有血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革命力量加入,也会有革命不彻底的人离开,但是广大青年特别是具有社会主义世界观的革命青年在不同革命时期为革命持续蓄力,助力俄国革命走向胜利,在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列宁认为要将伟大的俄国革命进行到底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广泛吸纳年轻力量加入革命洪流,信任青年、依靠青年、组织青年,让广大青年在革命中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革命实践中接受实际的革命训练,发挥青年力量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俄国革命初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工人罢工、群众运动不断涌现,群众运动的政治性、革命性不断增强,并逐渐向更高阶段发展,即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面对顽固强大的反动力量,迫切需要年轻力量为革命蓄力。列宁强调“必须更广泛和更大胆地、更大胆和更广泛地、再更广泛和再更大胆地吸收青年参加工作”[2],为革命事业发展增加新鲜血液,扩大社会民主党(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编者注)的组织力量,提高革命队伍的战斗力。同时,列宁还强调青年在战斗时期广泛地加入革命斗争对于斗争结局的决定意义。

(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现实需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第一个艰难而繁重的时代课题,就是在破败不堪的国内现状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列宁指出,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要改变当前国内满目疮痍、百废俱兴的现实状况,必须让青年力量参加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和有力建设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亟待恢复惨遭破坏的工业和农业,渴求掌握科学技术人才,力求用科学技术改变苏维埃积贫积弱的现实状况。列宁指出,面对振兴全国经济的时代课题,青年一代要敢于担当,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扎实掌握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电力技术力量,将其应用到工业和农业建设实践,使其得到迅速改造与恢复,担负起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重任。

俄国国内大量文盲存在,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根据1910年政府官方出版的《俄罗斯年鉴》载有的统计数字显示,“1908年俄国每1000 个居民中有学生46.7 人(1904年每1000 个居民中有学生44.3 人)”“由于俄国农奴制的国家制度,青年一代里有五分之四的人注定要成为文盲”[3]。列宁认识到要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风顺水,人才是关键,提高国民文化教育水平势在必行。时代发展呼唤青年一代要有责任担当,积极主动担负起扫盲识字的时代责任。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社会生活领域需要用青年力量的先进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去感染身边群众特别是落后群众。发挥青年力量模范带头效应,带动身边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列宁以发展菜园子为例,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广大农民占有土地,拥有余粮(本人及其家畜都不需要的粮食),因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愿意交出余粮去帮助那些正在忍饥挨饿的人,而是选择高价出售以获得利润。为了不让人民挨饿,必须积极发展菜园子,列宁强调“必须让觉悟较高的人来担任这个工作,这样你们就会看到,菜园数目会增加,面积会扩大,效果会更好。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积极参加这个工作”[4]。时代发展需要青年,时代进步呼唤青年,青年要有责任担当,青年要有使命意识。列宁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要求青年要树立正确时代观,励志勤学、练就本领、投身实践,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值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时刻和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人生机遇。新时代发展境遇向中国青年发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感召,号召广大青年立足新时代、心中有国家、眼中有未来,做一个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和民族重托的新时代弄潮儿。

二、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内涵要义

列宁青年教育思想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付诸实践,并结合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对其创造性转化的理论成果,强调青年的成长发展与时代发展正相关,突出青年是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真正接班人和有力建设者。

(一)青年的未来性:青年是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

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一代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认为,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富有潜力,象征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在革命时期,列宁告诫布尔什维克全党要吸引广大青年加入革命队伍,要信任、依靠青年并教育青年,增强革命力量的后劲,保证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他曾援引恩格斯的一段话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5]十月革命胜利后,整个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列宁更加注重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在全俄共产主义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青年一代是未来社会的有力建设者,要在祖辈奠定的基石上施展才华、付诸实践。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更加明确地指出,青年一代要敢于担当建设共产主义的时代重任,在“清理好的地基”上建立“一个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4]。

(二)青年的特殊性:发挥青年的主动性、首创性、先进性

正确看待青年,重视青年的作用。在与社会革命党人进行论争时,列宁指出青年大学生是“最敏感的部分”,能够“最自觉地、最彻底地、最准确地反映和表现整个社会的阶级利益发展和政治派别划分发展”[6]。列宁认为“青年大学生具有某种政治作用……大学生并没有同社会的其余部分割裂开来,因此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反映社会上整个政治派别的划分”[6]。由于青年一代独特的历史定位和时代价值,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中任何一个政党无不认识到青年一代在引领时代发展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无不与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在广大青年中扩大影响、提升自我影响力。列宁强调,要重视青年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其在社会具体实践中的榜样力量,用实际行动感染并教育工人、农民等其他社会力量,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三)信仰与使命:青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

列宁认为青年一代若要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栋梁,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青年要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汲取社会主义的理论熏陶和精神滋养,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青年要切实研究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要用坚定的信仰抵御民粹主义、机会主义等各种思潮的渗透和影响。列宁认为,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存在超人类和超阶级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4]。青年要接受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融入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成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四)责任与担当:青年要力学笃行、磨砥刻厉、提高本领

“全体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4]列宁认为学习是青年的首要任务,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夯实之基。青年学习共产主义,不仅仅是领会书本上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要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融合,做到知行合一,即让广大青年将学习与建设苏维埃新生政权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青年要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科学智慧和精神力量,滋养和熏陶自己,丰富自己的头脑。同时,青年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在实践中磨炼品质、提高能力、练就本领。列宁强调,实现青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强强联合,“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7],在参加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求真知、悟真理。列宁指出,广大青年要投身社会工作,积极参与到菜园子工作、到工厂组织青年工人学习、去农村扫除文盲、在工农业中普及电气化等,在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五)组织“堡垒”:青年和青年组织要勇作时代先锋、贡献青春力量

列宁认识到青年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的潜在力量,多次强调要加强青年组织,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青年团时代先锋作用,为革命建设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列宁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有意识、有责任、有力度组织青年,开展青年工作,同时希望青年一代和青年团体“在转入实际活动时,应设法先同社会民主党组织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它们的指示并尽可能避免在工作一开始就犯大错误”[6],以保证青年工作和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共青团是“一支能够支援各种工作、处处都表现出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突击队”[4],是党的后备力量,承载着“帮助党建设共产主义、帮助整个青年一代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责任”[4]的历史使命。列宁要求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每一位共青团员要把自己的工作和精力全部贡献给公共事业,成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三、列宁青年教育思想双嵌机制的现实关切与新时代价值

列宁青年教育思想,是列宁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列宁青年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理论来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育实现“四个伟大”的时代新人,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8]。为此,我们要重新解读列宁青年教育思想,汲取利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培养的有益成分,信任、依靠、关心和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为高扬创新性和创造力的新时代培养敢于登攀、勇于创新的青春力量。

(一)列宁青年教育思想双嵌机制的现实关切

列宁将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融入推进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为夺取革命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积蓄力量,形成一套极具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且行之有效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实现谋发展与育新人的双嵌入。

1.里程碑式发展:列宁青年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巨大飞跃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教育思想的衣钵,打破当时俄国腐朽的资产阶级教育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束缚与桎梏,结合俄国革命、民族振兴、国家建设的宏大环境,将青年教育融入俄国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中,凸显青年的成长成才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同步的价值意蕴,旨在培养立足新时代、心中有国家、眼中有未来的国之栋梁。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双嵌机制,既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又使青年一代成为国之栋梁,实现时代发展与青年成长成才同风雨、共舟楫、同发展。此外,列宁青年教育思想实现教育目的、内容、过程有效统一于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彰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新特性,即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为培养立足新时代、心中有国家、眼中有未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有益借鉴和智慧方案。

2.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携手青年共筑中国梦

在高扬创新性和创造力的伟大时代中,青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收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火如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势不可挡……时代发展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与党、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伟大的新时代呼唤青年站出来,伟大新时代渴求青年敢作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向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9]的时代号召,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及全社会要信任、依靠、关心和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让新时代中国青年与时代发展同舟共济、休戚与共,使之成为实现“四个伟大”的大任担当者、奋斗前行者。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双嵌机制,彰显谋时代发展与育时代新人的双嵌入,开拓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的新阵地。站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依然需要汲取列宁青年教育思想双嵌机制的理论光辉,培养胸中有志、敢于登攀、携手筑梦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二)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新时代价值

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0]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9],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因此,挖掘列宁青年教育思想的双嵌机制恰逢其时,从中汲取有益养分,让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发展与新时代发展同步前行,使新时代中国青年牢固树立时代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抱负于胸、敢于担当、毕生奉献的青春力量。

1.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

列宁充分认识到青年的未来性,即未来是属于青年一代的。青年一代要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抱负,并肯定青年给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青春力量,号召青年积极投身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肩负起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向新时代青年提出“六点希冀”,其中第一个希冀就是树立远大理想,并阐释了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未来、民族进步的内在联系。为此,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对科学理论、历史规律和基本国情的理性认同、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增强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绝对信仰、永恒信念和强大信心。时代发展赋予新时代青年以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点燃青春之火、激发青春活力、助力青春梦想、点亮前行之路,增强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勇作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开拓者。

2.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励志勤学,刻苦磨炼,练就过硬本领

列宁认为,青年要想成长为共产主义事业真正的建设者,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掌握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同时,青年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所学知识融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练就本领。新时代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汲取蕴含其中的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为今后成长打下科学思想基础。新时代青年要汲取知识力量,紧跟前沿、掌握技术、厚积薄发、练就本领、拓宽视野、增进观念和提高认知,以适应信息快速发展、分工日益分化、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境遇,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3.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悟真理

列宁认为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在知识滋养的同时引导青年自觉、主动地投身参与扫除文盲、电气化普及、菜园子劳动等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练就本领为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注入新鲜朝气的青春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不怕苦、肯吃苦的决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精神,成就一番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新时代青年要顺应国家创新、创业、创造的大潮,成为创新路、创新业的时代弄潮儿,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强大新动力。

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

列宁认为青年要接受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共产主义道德,融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新时代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增强道德认知、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的正确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严于律己,保持道德修养的高标准、高要求。新时代青年要接受时代精神的洗礼与熏陶,秉承和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品德修养和内在修为。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树立高层次、高境界、高品位的人生追求。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从政治素养、文化理论、思想品德、实践自觉等方面培养全方位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伟大梦想注入青春血液、贡献青春力量。

5.共青团要汇青年心、聚青春力,助力民族复兴大任

列宁强调要重视青年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时代先锋作用,助力建设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共青团要接受党的领导,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在群团发展道路上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性,不断增强新时代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共青团肩负助力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奋发有为,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列宁共产主义力量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怀疑一切的力量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