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探究

2020-03-02 12:35祝林林
理论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层面马克思主义特色

祝林林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20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何把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做实,既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的义务。学术界已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多维的探讨,其中整体性也是一个较好的视角。因此,本文试图从整体性的视角来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进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阐释这一新思想,成了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使用中国知网(CNKI),以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约有文献6000条,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各类核心期刊刊发数量约有1400 条,而CSSCI(含扩展版)约有1240条。借助中国知网(CNKI)对已有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已有文献研究的主题词(前十)尚未涉及整体性研究。这表明,从整体性的视角进行探讨还有一定的空间。

归根究底,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生成逻辑研究。陈金龙认为理论渊源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实践基础既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也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还有习近平同志个人的实践经历和经验[2]。顾海良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产生的时代条件[3]。二是内容体系研究。王伟光认为内容体系是由时代课题、核心内涵以及实践方略组成,其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时代课题,“八个明确”是核心内涵,“十四个基本坚持”是实践方略[4]。三是主要特征研究。王伟光认为具有传承性、科学性、时代性以及人民性等理论特征[4]。邓纯东认为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本质特征:体现问题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传承世界文明成果的典范,体现科学理论系统性和协调性的统一,“四个自信”的集中展现[5]。四是价值意蕴研究。韩庆祥认为在“历史方位论、民族复兴论、人民中心论、发展理念论、战略布局论、国家安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军战略论、国际战略论、深化改革论、强大政党论”等十个方面具有原创性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6]。肖贵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而且还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7]。五是整体性研究。章忠民认为整体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实践以及理论四个方面[8]。秦书生和孙梅晓认为整体性体现在理论层面、发展层面以及空间层面[9]。王贵贤认为整体性体现在哲学上的具体普遍性、社会功用上的统一性以及文化历史上的融贯性三个方面[10]。上官酒瑞认为整体性体现在时代课题、理论要素以及历史使命等维度[11]。刘化军从理论整体性视角、逻辑整体性视角以及内容整体性视角探讨了整体性[12]。王新建和池忠军认为整体性是鲜明底色,并从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整体性等视角对其整体性进行了讨论[13]。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继续深化研究提供了学理遵循和丰富的思想材料。但依然需要深化研究,其中整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视角。目前学界研究其整体性,大多仅从其自身理论体系出发,研究理论特征或特质,这就为研究其整体性留下了空间。

整体性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严整的逻辑关系,以及事物本身要素完整且逻辑严密。具体包含三个维度:一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且有着严整的逻辑关系,这是事物外在整体性的表现。二是同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每一个要素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这是事物内在整体性的表现。三是事物外在整体性与内在整体性在实践中形成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实践整体性。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外在整体性、内在整体性以及实践整体性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性研究:把这一思想放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探讨其外在整体性;从这一思想自身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要素以及具体理论的内在逻辑性来探讨其内在整体性;从外在整体性与内在整体性的内在联系视角来探讨其实践整体性。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在整体性

外在整体性指的是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14]。也就是说,外在整体性更为强调理论的传承性与共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在整体性是指理论传承性与共同性,即这一思想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紧密关系。这种紧密关系具体通过“三个历史进程”中的“三对关系”来彰显。

(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彰显其整体性

理论是已有思想与一定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在整体性需要将其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17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质的飞跃,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5]。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理论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根”与“魂”。这一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地坚持共同的“根”与“魂”,即相同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以及理论旨归,这正是其外在整体性的第一个表现。

第一,相同的基本立场展现整体性,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变的人民大众立场彰显了其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16]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开始,其基本立场就是维护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7]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立场的语言表达形式随着时代而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并没有改变: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这一立场的时代传承,也是人民立场的时代话语表达。

第二,相同的基本观点展现整体性,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观点的一脉相承彰显了其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16]也就是人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基本观点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等。从马克思主义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传承着这些基本观点,而“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坚持”正是这些观点的时代传承。

第三,相同的基本方法展现整体性,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方法的传承性彰显了其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历史与实践已经有力证明,无论是在理论创新发展方面,还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马克思主义者一直都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党和人民自觉运用这些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时代问题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提炼。

第四,相同的理论旨归展现整体性,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理论旨归的连续性彰显了其整体性。理论旨归是贯穿这个理论的起始点,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时,就确立了其理论旨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地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8]422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它们的理论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多次强调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践和理论的价值归宿。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其整体性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始在中国传播,而且还开始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相同的理论空间以及相同的理论使命。这不仅是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相统一的地方,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彰显其整体性的要素。这正是其外在整体性表现的第二个方面。

第一,理论渊源的同源性展现整体性。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已有的思想资源,离开现有的思想资源,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就像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失去生命的活力与根基。正如恩格斯所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亦是如此,两者都是以已有的思想材料为基点。其具体的思想材料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想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在有效使用这些已有思想材料的基础上,并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的实践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的同源性反映了其整体性。

第二,理论空间的并存性展现整体性。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离不开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只有产生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思想,才会对生活于这个空间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起到理论思维的指引作用。毛泽东思想大致产生和发展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致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课题和时代任务。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来看,它们始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定的理论“孕育”的空间:中国,即它们都是把脉中国问题和研判中国形势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把脉新时代中国问题和研判新时代中国形势的产物。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空间(中国)的并存性彰显了整体性。

第三,理论使命的传承性展现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始终都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才使得其理论得以不断延续发展。毛泽东思想致力于推翻中国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奠定政治、社会以及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了方向,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续了这些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的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使命的连续性彰显了其整体性。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表现其整体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具体思想有着相同的理论元素:理论背景的“共时”性、理论课题的“同质”性、理论定位的“一致”性等[20]。这些相同的理论元素是相互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彰显其外在整体性的第三个方面。

第一,理论背景的“共时”性展现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僵化思想。尽管理论体系随着实践而日益丰富,但理论背景相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国际局部摩擦与冲突也时常发生,但国际形势总体上依旧是和平与发展占上风;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依旧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但依旧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理论成果具有相同的理论背景,这也彰显了其整体性。

第二,理论课题的“同质”性展现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具体理论成果,这些成果虽然各自的时代课题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理论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自从邓小平同志把它作为自己探索的理论课题之后,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一直都致力于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弥足珍贵的经验,并且强调在实践中既要坚持,更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时代内涵。由此可见,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理论成果具有相同的理论课题,这也彰显了其整体性。

第三,理论定位的“一致”性展现整体性。理论成果的定位是把握它们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具有的内在联系,不仅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课题,也在于它们的理论定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首先,从理论目标来看,它们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为目标,无论哪一个具体理论都始终贯穿这一条主线;其次,从理论关系来看,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种继承并不是“教条主义”地继承,而是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基础上继承其理论内核;最后,从理论趋势来看,它们都不是停滞不前的陈旧理论,而是不断发展的创新理论,尤其是独立基础上的继承必然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整个理论体系既保持了高度一致的目标,也坚守了创新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理论成果具有高度一致的理论定位,这也彰显了其整体性。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整体性

内在整体性是相对于外在整体性而言。外在整体性是通过它与外界的紧密逻辑关系来彰显,内在整体性是通过自身的内在逻辑来凸显。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的思想体系的逻辑性,二是中观层面的思想体系中要素的逻辑性,三是微观层面的具体理论的逻辑性。

(一)思想体系的逻辑性彰显其整体性

作为思想体系自然不是一个单元素的系统,而是至少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具体来看,这一思想包括了“一个时代课题”“八个明确”以及“十四个坚持”等。其内在整体性的第一个层面就表现在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就体现在要素与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一定的逻辑结构叠加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内容相通、结构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

新时代以来,国情和世情需要党和人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18。这个时代课题是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主题,并且贯穿于各个部分之中,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新时代全部理论和实践的“航向标”。时代课题蕴含着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层面的含义。“八个明确”从总体性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基本坚持”从总体性上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代课题”总体上回答了新时代的总目标,这也是其理论主题;“八个明确”阐明了理论目标;“十四个坚持”阐述了基本要求。三者相互联系,按照“总开关”—“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开,并且“是什么”与“怎么办”的逻辑话语本身就存在逻辑联系。同时,都有“一以贯之”的内容,其中“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一”反映的就是一个连续性。三者无论从逻辑话语还是内容体系,都贯穿着逻辑清晰的主线,并形成一个闭合的且有机统一的逻辑整体,从而展现出其整体性。

(二)思想要素的逻辑性体现其整体性

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性不仅体现在组成思想体系的各个元素之间存在严密逻辑关系,还体现在组成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层面。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个方面,这一思想内在整体性的第二层面就表现在这两个核心要素自身也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主要表现在思想要素内含的元素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性整体上呈现出“总—分”的结构,从而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八个明确”不仅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而且“八个明确”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统筹联动的有机整体。第一个明确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要实现的总任务,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二个明确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第三个明确从宏观上安排了实现新时代总任务和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四个自信”;第四至第八个明确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保障。“八个明确”内在的逻辑关联:总任务—价值旨归—战略举措—动力保障(国内与国外两个层面)。这种内在的逻辑关联不仅为我们深刻把握其内涵和联系提供了整体性视角,而且还构建起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备的有机整体。

“十四个坚持”不仅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办”的问题,而且“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自身也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前三个“坚持”是总体上的实践路径,在整个实施路径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至第九个“坚持”是具体领域的实践路径,在整个实施路径中起着分类推进的作用;第十至第十四个“坚持”则从国内国际环境保障以及政治保障等方面,谋划了保障条件,在整个实施路径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尽管“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有着数量的“分”,但它们更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统”,即它们有着自己的内在关联:总路径—具体路径—保障条件。这既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实践要求,也有具体领域的实践要求以及国内国际环境保障与政治保障,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明晰的有机整体,彰显了其整体性[9]。

(三)具体理论的逻辑性表现其整体性

这一思想的内在整体性不仅体现在其思想体系和构成思想体系要素自身的严整逻辑结构方面,还体现在组成思想体系中的各个具体理论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比较典型的具体理论包括: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这一思想内在整体性的第三个层面的表现就是这些具体理论自身也具有一种内在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就是具体理论自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

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新”有许多表现之处,而其中的一个“新”就表现在把五个发展理念有机统一起来,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创新进一步解决了新时代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绿色以及开放进一步解决了新时代发展的方式或手段问题,共享进一步解决了新时代发展的归宿问题。虽然它们分别回答新时代发展不同方面的问题,但依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整体性和协调性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涉及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并在整体上勾勒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景。尽管它们涉及具体不同的层面,具有各自的特征,但也有内在的关联性:基础—保障—灵魂—支撑—条件,并且始终贯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条主线[22]。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党和国家又提出了具有整体性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他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而是具有环环相扣的逻辑整体。这种逻辑整体就是它由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组成,战略目标起着方向指引的作用,战略举措提供动力保障;同时三个战略举措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不仅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整体性特征,而且“全面”二字也展现出整体性特征。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整体性

外在整体与内在整体分别从历史的视角和思想体系本身的视角彰显了其整体性,但这两个整体并不是独立的两个整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外在整体性与内在整体性相互联系的纽带就是实践,正如马克思所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8]135同时,外在整体性与内在整体性所蕴含的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不仅需要从理论逻辑上验证,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它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客观存在性,即自己的现实性和力量。这就是这一思想的实践整体性,具体表现在实践主体、实践目标以及实践路径等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

(一)实践主体的多元性彰显其整体性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整个人类实践活动的第一个要素是实践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种多元的实践主体不仅彰显了整体性,而且还推动了其发展。它的实践主体多元性具体表现在理论产生与理论运用两个层面。

一是从理论产生层面来看。党的十九大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蕴含着这一思想的实践主体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地方领导人、中国的学者以及普通的老百姓等。二是从理论运用层面来看。理论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它“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21]20,这也蕴含着其理论的运用主体具有多元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自觉运用其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在理论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掀起了“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的热潮,不断将其化为指导自己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内在自觉的行动指南。总之,无论是从理论产生还是理论使用来看,其实践主体都是多元的,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也体现了实践整体性的要求,更彰显了其整体性。

(二)实践目标的递进性体现其整体性

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其实践目标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其实践目标还具有阶段性,并且其实践目标的阶段性是层层递进。这种实践目标的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不仅增强了实践目标的可行性,而且还彰显了其实践的整体性。

实践目标的递进性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两步走”战略,提出了新时期的“三步走”战略安排,后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形成了“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的具体情况,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且战略目标是层层递进的。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从而建成得到人民认可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阶段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阶段是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第一个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使“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21]29,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最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实践目标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种群目标。这样层层递进的实践目标有效彰显了其实践整体性。

(三)实践路径的协同性表现其整体性

它的实践整体性不仅表现在其实践主体多元性和实践目标递进性两个层面,还表现在其实践路径协同性层面。这种实践路径的协同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的阐释与社会生活实践方面的统一。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路径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层面的实践和精神生活层面的实践两个方面。

物质生活的实践与精神生活的实践在人类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是同一实践的两个不同表现面。因此,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从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两个层面着手。从物质生活实践层面来看,重在用其指导物质生活实践,进而优化实践路径,提升实践效果,主要举措有: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从精神生活实践层面来看,重在进行理论宣讲与精神学习,主要举措有:专家学者撰文著书多维度进行理论阐释和研究;大中小学多元协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社会各类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宣讲;广大农村地区利用村民大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这一思想在精神生活层面和物质生活层面有着不同的具体实践路径,但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联系且相互促进的动态系统。同时,精神生活层面的实践与物质生活层面的实践也并非是两个孤立的实践体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系统。实践路径的协同性不仅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还彰显了其整体性。

总之,整体性是这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整体性研究也是深化其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这一思想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进程的“三对关系”,即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外在整体性;从其自身思想体系、构成思想体系的要素以及具体理论的逻辑性探讨了内在整体性;实践是连接其外在整体性与内在整体性的纽带,从实践主体多元性、实践目标递进性以及实践路径协同性三个层面探讨了其实践整体性。其外在整体性、内在整体性以及实践整体性之间是相互联系且有机统一的,探讨外在整体性离不开内在整体性,而外在整体性与内在整体性的统一又必然要涵盖实践的整体性。当然,本文的研究仅仅是一次尝试性探索,实践永无止境,它的整体性研究也无止境。

猜你喜欢
层面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