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论域与展望

2020-03-02 12:35
理论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共产党人党性

张 洁

(1.新疆工程学院 机电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2.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

“党性修养”不仅是一个必须讲、反复讲的老话题,更是一个需要常说常新的新课题。习近平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1]“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2]等重要观点。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更加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并就“什么是新时代的党性修养”“如何在新时代进行党性修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下称“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由此,学术界陆续展开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研究。但现有研究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需要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贡献需求相比,显得较为薄弱或难与之匹配。因此,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寻进一步探讨和拓展的空间,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认识,丰富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理论史的文献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政治品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

一、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为研究对象,学术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生成依据

学术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时代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在艰难曲折中向纵深发展,国际政治格局总体趋于稳定但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网络空间安全不容乐观,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枝繁叶茂,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在党的建设方面,执政党党员干部作风、党性成为影响党的执政命运的关键因素。马克思认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3]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同样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需要而形成的”[4]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性观、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刘存林、胡义清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的认识是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源头,要探索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必须将其放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史中进行考察[5]。时玉柱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著从阶级立场、组织纪律、党员品性、战斗性等视角阐述了党性,成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最初来源[6]。戴晨城指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肥沃土壤,直接来源于历届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的相关论述和措施[7]。实践基础是习近平革命家庭优良风气的培育、知青岁月的锤炼、从政经历的磨砺。黄洋指出,习近平注重家风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关注“小家”,着眼“大家”,教育好“身边人”,管理好“身边事”,与其从小接受革命传统家风的熏陶密不可分[8]。谭蕾认为,习近平长期基层工作和主政地方的实干经验为其党性修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积累[9]。

(二)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强调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多次就党性修养问题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10]417。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11]2019年6月24日,在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明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12]结合这些重要论述,黄春明认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是“五个过硬”,核心内容是“五种修养”[13]。李文博、王凤鸣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个“能力修养”,指出“党员干部应始终把增强能力修养贯穿到增强党性修养的全过程”[14]。郭祎从“核心命题、根本要求、重要意义、关键环节”四个方面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始终站稳党性立场;以强化党性修养改进作风问题;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5]。杨定明从个人修养与党性修养相结合的角度指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包括:严以修身,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信念信仰;严以用权,坚持权为民用、自觉接受监督;严以律己,加强党性纪律观、保持作风端正;以德倡廉,坚持廉洁从政、先公后私、高风亮节[16]。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本质内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抓住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突出了党员的主体性,表明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是对共产党人综合性、全方位素质的要求,涉及人类社会所期冀的一切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关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方方面面。

(三)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党性修养本质上是党员个体的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但增强党性修养,并不是党员干部的私人生活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整体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17]将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体现,将党员的能力素养作为党的执政使命实现的关键环节,凸显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这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学术界围绕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第一,从党性修养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把党性修养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环节,深化了对新时代思想建设重要性和党性修养路径的认识,同时也深化了对新时代党性修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18]。第二,从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方面分析,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性修养在执政党建设中的地位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党性修养的路径问题,对“全面从严治党,保持与发展党的先进性及纯洁性,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19]。第三,从党建理论与党建实践的关系方面分析,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了党建理论的表达方式,提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具体要求,彰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20]。

(四)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方法

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科学认识论,也是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科学方法论。以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方法论为指引,学术界在党性修养的具体推进路径上展开了积极探索。第一,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平台。“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21]从党性修养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关系来看,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修养的主要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就是空洞的、抽象的。学者们总结出用好组织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会一课”、一把手以身作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途径方法。第二,在党的制度建设中加强党性修养。“要按规矩办事……这些最终也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体现党性修养。”[22]纪律、规矩是制度的重要体现。从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关系来看,党性修养与制度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一方面,思想教育是基础,党性修养离不开思想教育。学者们总结出加强理想教育和信念信仰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党支部党性分析、养成慎独慎初慎微的精神自觉等途径方法。另一方面,制度建设是保障,“要在与党的制度建设过程的统一中推动新时代党性修养建设”[18]。学者们总结出加强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学习、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完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构建党性考评机制、加强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途径方法。第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的有益营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修养的融合贯通。对此,牛安生从弘扬“心学”文化的角度提出了重视道德涵养、注重反思、力戒骄傲、保持平常心等途径方法[23]。祝灵君从“扬弃”传统官德的角度提出了重视家风教育、过好“人情关”、坚持知行合一、破除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思想、构建政治新生态等方法途径[24]。陈方刘则从借鉴传统修身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概括:修身正心,坚定立场;正心诚意,锻炼意志;博学于文,强化理论修养;约之以礼,强化纪律修养等途径方法[25]。第四,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党校是开展党性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对全党的党性教育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26]对此,学者们总结出学习正面典型与剖析反面典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党性分析与组织生活相结合以及用好红色资源、开展集中教育等途径方法。

二、已有研究的主要欠缺

已有研究分析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产生条件、内涵、价值意蕴及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方法等,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

(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考察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一以贯之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思想修养与政治规约相结合,坚持“三严三实”的从政准则与“知行合一”的实践要求相统一,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多聚焦在观点分析上,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缺乏全面系统考察。首先,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立场包含党性立场、人民立场、全人类立场视域。已有研究成果对党和人民的立场关注较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立场涉及较少,尚未展开系统分析。其次,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观点构成的有机整体,学术界从多样化视角出发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但研究成果总体上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状态,尚未概括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再次,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如“补钙论”“打铁论”“心学论”以及加强政德建设方面的“三德论”等。这一系列方法论原则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是21 世纪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已有研究围绕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如何提升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具体方法做了一定研究,但缺少对其方法与立场、方法与观点以及观点与立场之间逻辑关系的系统梳理,缺少从方法论的高度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论的系统总结。

(二)缺乏深层次的学理支撑

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哲理深厚、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不仅是关于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科学认识论,也是新时代加强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科学方法论。但现有文献对此探讨还不充分,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理论渊源的挖掘也不彻底,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支撑。一方面,尚未形成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哲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7],要求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第一”“两个改造”“两个必然”以及“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深刻认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总钥匙”。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把握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精髓、本质上,当前部分研究哲学思维层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高度哲学自觉和哲学自信。另一方面,从思想渊源看,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但学界对其如何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研究不足。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传统经验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紧密结合方面,已有成果宣传教育式的倡议性多、学理性少。在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这一问题上,部分文献仅仅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治国”“重义轻利”“以德倡廉”“知行合一”等思想简单陈述,缺乏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逻辑关系的深层次发掘,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联系的详实阐述。

(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现有文献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研究,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直线描述法较多,不少成果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为研究的切入点,强调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明确党性修养的内涵、分析党性原则不强的原因,然后提出锤炼党性的具体路径。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凸显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应对现实挑战的必然性,但并不完全符合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成效。形式服务于内容,研究对象决定了研究方法。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含义广泛、内容丰富,需要多视角多方法进行全面研究。首先,要注重历史研究法。现有文献对历史研究法的运用还较为欠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培养历史思维。当我们把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作为研究对象,尤其在研究其发展历程时,历史研究法的运用有助于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中更好地揭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社会历史成因。其次,要注重实践和案例研究。现有文献缺少从实践和案例出发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展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向来推崇知行合一,其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既源于实践又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指导着实践。因此,实践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不应该在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研究中缺席、缺位。再次,要注重比较研究法。现有文献对比较研究法的运用也较为欠缺。事实上,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习近平总书记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思想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科学把握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创新观点及时代特征,也有助于从党性修养这个视角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深化研究的展望

回顾和反思已有研究成果,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在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深化研究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8]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善于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华,立足新时代新实践对其进行当代阐释,并以此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因此,在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深化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研究,是符合其生成逻辑与内在特征的。具体而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深入探究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研究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不仅要研究其理论观点,还要探寻这些理论观点的来龙去脉。如此,我们所掌握的理论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的科学思想。“党性”最早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一方面提出了哲学(理论)的党性问题并为自己的哲学(理论)确立了鲜明的党性原则,另一方面论证了政党的党性问题并实现了对理论的阶级自觉向对政党的阶级认同的转化。毛泽东立足于中共党内思想建党的特殊性,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中国化的新探索,指出“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29]就是没有党性的表现;邓小平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新格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指出党性不仅是思想政治路线问题,也是组织路线问题;江泽民将政党阶级属性的先进性扩展至社会属性的先进性,大大丰富和升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性的内涵。胡锦涛根据新形势下执政党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强调党性修养“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身课题”[30]。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的思想奠定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党性的思想推动了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创新发展,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因此,只有追根溯源、温故知新,才能明晰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究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哪些原理、观点和方法,才能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和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

第二,深入探究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价值精髓,使之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资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指导、批判关系,而是要走向融合发展。其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包含的“人民中心论”可以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为本”思想的融合发展;“心学论”可以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思想的融合发展;还有“打铁论”“补钙论”以及“两个革命”理论可以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改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圣外王”“修齐治平”思想的融合发展。在上述内容外,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还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所具有的哪些相似价值理念?其在实现了二者的融合贯通后自身又表现出怎样的特质?这些问题仍有待学术界深入研究。

第三,深入探究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学术界普遍认同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但其究竟“新”在哪里?已有成果对此的回答只是零星地体现在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特征阐述中,尚未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立足于新时代的新实践、新要求,习近平在继承党性修养传统经验的同时,赋予了党性修养新的理论命题,深化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性、人民性的“统一论”,提出了党性修养的两条基本路径,并在“看家本领”的意义上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方法论指引。因此,如果只是把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作为其主要特征的一部分来研究,就难以充分体现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独特地位,难以彰显其对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研究

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与实践常处于互动之中。这种互动是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生成、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研究,是学术探讨拓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三点。

第一,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是由一系列理论要素构成的在机整体,既需要从各方面分别加以分析,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研究。对此,我们一方面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著作,科学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1]。在此前提下,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的视域、观点、结构、目的,厘清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党性修养的主体、客体、介体以及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基本特征、价值意蕴等理论范畴,为整体把握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奠定研究基础。另一方面,深入探寻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各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概括其理论内涵,构建其科学体系,揭示其时代特色和历史地位。

第二,把握好实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党性修养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之中,使之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独特理论和实践。一方面,党性修养的主体涵盖9000多万名党员,460 多万个党组织;党性修养的内容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能力修养等,涉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党性修养所依存的载体和平台,从党内政治生活到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校以及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囊括党组织的各个层级;党性修养的目标,从信念过硬、政治过硬到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等,汇集了人类社会所期冀的一切优秀品性。这样的广度是空前的。另一方面,推进党性修养建设的深度也是空前的。以党内学习教育为例,从最初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最近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延展深化,推动党的理论教育逐渐淡化“活动”色彩,而采取更为灵活的主题教育,确保“抓得实、做得深、走得远”。再以政德建设为例,从反复强调党员干部政德问题到明确新时代政德建设核心再到全面加强政德教育,推动政德制度化建设,也是层层推向深入。因此,深化对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实践研究,需要在宏观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全局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具体实践进行“细描”和“深描”,以期更好揭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现实价值。

第三,把握好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深化学术研究、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并及时将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上升为理论。可以说,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既是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又是科学理性的实践体系。因此,只有将之与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实践紧密结合、互为观照,才能研究深、研究透。另一方面,研究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是为了更好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水平,在改造主观世界中推进改造客观世界。党性修养不同于党的建设其他方面,它更具曲折性、长期性。因此,在研究中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深入探寻影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三)在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的融合中深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10]416可见,党性修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个人努力与组织推进的结果。因此,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相融合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法宝,也是深化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研究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科学解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实现自我纠错,达成党内统一意志,不断走向强大。

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普遍认同个人修炼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主要途径,并围绕“学习、实践、自我剖析”[32]等具体方式展开了论述,但对个人修炼的目标指向、价值旨趣、根本要求等凸显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精神实质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发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33]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个人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其价值旨趣是“不负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恒久信仰,其根本要求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其使命在于“推进党的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充分表明,在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理论视域中,共产党人的个人修炼既是一个思想性过程,也是一个政治性过程,这也决定了共产党人在个人修炼的基础上增加组织修炼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因此,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相融合超越了儒家、佛学等唯心主义式的个人修炼,“创造性地实现了党性修养的集体途径”[24]。具体而言,要从两个方面深入理解。

一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相融合的具体体现。共产党人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基础上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改造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在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中的生命力。他要求党员干部“多用、常用、用够用好”[34],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21]。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整体和党员个体的有机结合,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总要求概括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并进一步把这“四个自我”总体化为“自我革命”的理论[35]。他要求全党同志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入。“自我革命”理论是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相融合的思想结晶,也是对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继承和发扬。那么,从“批评与自我批评”到“自我革命”,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哪些新变化?能否从这一侧面探寻出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党性修养观的相同和不同?这些问题还需学术界进一步探索和求证。

另一方面,“不忘初心”是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相融合的精神源泉。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相融合的前提是有共同的政治目标,愿意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36]。可见,“不忘初心”是使一大群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生活习俗也相差甚远的共产党人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忘初心”的新视角对共产党人的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作出系统的理论概况。一是“初心”凸显了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核心要义——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二是“初心”明确了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新要求——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为核心的政治原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三是“初心”对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新内涵——把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不忘初心,坚守正道”的内生逻辑,把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要求等。这表明,“不忘初心”不仅是习近平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一个核心范畴,而且是个人修炼与集体修炼内含的共同政治追求。只有继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体系中“不忘初心”与党性修养的密切关联性的研究,才能在坚定“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中增强党性,服务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共产党人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共产党人的感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