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莉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入学教育是学员进入党校后的第一堂课,是强化学员管理、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更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具体实践。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坚持将《条例》作为“顶层设计”,坚持挖掘和依托校内既有的教育资源,使“顶层设计”和差异化发展结合起来,构建全过程的入学教育体系,探索入学教育的新途径,使党校教育培训质量迈上新阶段。
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制度是遵循,是保障,更是优化学员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从建立制度入手,优化入学教育方式,固化学员管理流程,让入学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让学员在制度中规范学习并塑造个人良好形象。
1.通过构建“三换”制度保证学员身份认同的全程性。去职务化是学员迈入党校门槛后必做的一项工作,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制度化操作的一个简单做法。目的就是让学员消除特权思想,静心学习、接受培训。一是换服装。我们把领取培训服装作为学员报到时的一个流程固化下来。换装后,学员在心理上多了一份敬畏感、庄严感,更重要的是从衣着服饰上体现了平等,不搞特殊化,能够以普通学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二是换称谓。学员进入课堂一律实行学号管理,在称谓上淡化职务,让学员在培训中摒弃职务和级别观念,消除特权思想,端正学习态度。三是换角色。在开班式之前,组织召开班前会,由辅导员给学员上一堂严格的党性教育课,由班主任讲解学员的学习、考核、自我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从学习任务和学习节奏上尽快实现由党员干部到普通学员这种角色的转变,为党校的培训生活营造环境、打下基础。
2.通过构建“三重”制度保证党员身份认同的全程性。进入到党校,虽然职务上由干部变成了学员,但党员的身份不能变。我们以多元化教育方式贯穿党性教育,让学员受教育、亮身份。一是重温誓词。由班委会组织,在红色广场的宣誓墙前列队,全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结束后,接受微课《入党誓词的演变及深刻内涵》培训教育。通过这一微课,引导学员对入党誓词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重唱红歌。每天由文体委员确定一首经典红歌,上课前由助教老师介绍红歌创作的背景和传唱经历,全体学员起立合唱,每天一首。另外,我们还用学员小组间拉歌比赛、课间广播循环播放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学红歌、唱红歌的氛围,让红色歌声响彻校园。三是重走长征路。在学员入校后的两天内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我们在校园内模拟规划了1100米长的红军长征路线,每100米设定一个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如“血战湘江”等,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立一座纪念碑,讲解每个重要节点发生的长征故事,对学员进行教育,让学员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3.通过构建“三管”制度保证制度认同的全程性。主要是盯住培训过程中三个关键层面,对学员实施不同层面的,既突出重点,又力求全面的入学教育。一是管思想。建立了配备辅导员制度、学员思想分析制度和师带徒制度。明确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学员思想动态,及时跟进思想引导,定期开展思想交流、思想攻关活动,起到统一思想、消除杂音的作用。二是管学习。建立学风督促检查制度,由班主任、辅导员及班委共同加强对培训学风建设的督促检查,与主办部门一道把学风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学员的重要内容。三是管秩序。注重发挥班委会和班主任两个方面作用,班委会全过程管理和跟踪学员在校期间上课、住宿、就餐等,班主任针对学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常提醒、勤点示。对一些重点班次,实行以教务一名组织员为主,其他教管人员为辅,组织员负责日常组织,教管人员负责夜间管理的“1+N”学员管理模式,保证了学员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全天候。
入学教育是各类班型的通用课,也是所有学员的必修课,具有实效性好、受众面大的特点。我们坚持发挥自有的红色资源优势,和学员们一道做好运用红色资源强化入学教育这门功课。
1.用好红色场馆,使入学教育有阵地。在校园内,规划并建造了以红色元素为主的6个不同内容的场馆、10个不同主题的功能区,为学员入学教育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阵地。一是注重把党史馆建成强党性的阵地。党史馆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主题展为主旋律,设置了党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伟大精神三个专题展厅,采用沉浸式影厅、仿真场景等科技手段,为学员全方位解读中国共产党发展奋斗的光辉历程及党的专题实践教育内容。二是注重把局史馆建成懂传承的阵地。局史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建于中东铁路时期的1903年,已历经百年风雨沧桑。馆内珍藏百余件珍贵历史文物,以中东铁路、清末民国铁路和新中国铁路为主脉络,从共和国铁路长子的视角真实地叙述了哈尔滨铁路的历史和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三是注重把廉政馆建成讲规矩的阵地。以党风廉政教育为主题,采用了LED弧幕、场景模拟、体验通道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展馆陈列了中国古今廉洁典范和贪腐案例,鉴古知今,并通过对国家、省、铁路内部的贪腐案例剖析,展现中国共产党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决心,大力倡导广大党员干部要遵规守纪、崇德向善。
2.用足红色专题,使入学教育有教材。我们坚持依托固有的场馆资源,开发红色专题,达到育人目的。一是依托地域资源,开发红色专题课。依托一面坡校区所在地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活动的主要战场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开发了《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升党性修养》专题课。设计开发了《百年老站一面坡》专题,组织学员到一面坡车站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一个车站的缩影,感受百年哈局奋进的光辉历程。二是依托场馆资源,开发党性修养课。在党史馆“党的七大”展区,开发了《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入校学员配发《论共产党员修养》,通过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加强学员党性修养。三是依托布展资源,开发红话筒微课。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展区开发了微课《习近平在梁家河》;在“党的伟大精神”展厅开发了微课《红船精神》,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哈铁电视台“党旗飘飘”栏目连续做了6期“红话筒”系列微课专题,点击率达到3.5万,在各类节目中名列前茅。
3.用活红色元素,使入学教育有效果。红色元素是党校教育的优势,是党校教育的特色。我们发挥这一优势,突出这一特色,用校园里的红色元素去影响学员,去培养学员。一是以红色元素突出教育的仪式感。在开班式举行授班旗仪式,入校后的第二个培训日为升国旗日,用这种仪式感极强的庄严活动对学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二是以红色元素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开发了诵读红色家书情境课,助教分别装扮成赵一曼、左权、杨开慧、方志敏等革命志士,以电子大屏还原当时的革命场景,配以音乐,诵读英烈们写给家人、党中央的书信。三是以红色元素提升教育的渗透性。模拟筹建了抗大教室,并开发了《抗日军政大学及抗大精神》的专题套餐,在组织入学教育时,安排了学员在抗大教室上课环节,引导学员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另外,在培训期间安排一次红军餐,南瓜汤、红米饭、窝头、咸菜等。通过这样的体验,引导学员对艰难困苦岁月有更深刻的体会,激发学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校教育需要凸显“党性”,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强化党校的入学教育,是党校学员管理需要时刻思考、时刻创新的一项课题。我们尝试在管理手段上创新健全和完善入学教育保障体系,让学员在心里树立党的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1.抓前移搞前置。在对学员教育上,我们坚持教育前置,通过“三带来”的设计,让学员早做准备,提前进入角色。不同的班型“三带来”的内容不同。如今年的中青班,我们要求学员带来一个本系统、本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带来一个自身需要通过培训解决的短板问题;带来一个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立项,并作为研究方向与小组人员共同解决的突出问题。开班后,按照“三带来”内容,设计研讨形式,让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寻求答案。
2.划红线定底线。根据班型的不同,分别制定了通用和个性化教育内容。通用内容除上述的开班式、体验式、情境式教育内容外,制定了学员“十项纪律红线”和“七不准”等具体规定,从严考勤、关手机等小事抓起,从禁酒、禁赌等红线严起,从不准碰触拉关系、搞“小圈子”等底线做起,培训全过程紧绷纪律这根弦。
3.盯个体促整体。建立班委自我管理制度,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员党支部(班委会)全面管理班级,组长具体管理组员,学习、生活及文体委员各司其责,每天设立一名值日班长,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通过提供与老师沟通协调的机会,大胆地把学员从学习幕后推向管理前台,不断强化学员的管理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通过办班刊、制定班级建设目标等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提升学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4.感受情感体验植入心灵体验。在不同班次设计不同廉政专题课,并列举分析大量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同时,分别在廉政馆的“探监”“忏悔”2个展区,讲授《白发亲娘》和《诱发违法犯罪问题的成因》2堂微课,进行2次“情感体验”;进而安排每名学员,分别在办案谈话室、模拟留置室“静思”1小时,在静思半小时的时候送进纸笔,组织学员记录下当时的真实感悟,让学员的心灵在“静”中逐渐“净”起来,在2次“心灵体验”中受到“震撼”!体验结束后,组织学员开展廉政宣誓,取照后以廉政誓词为背景,制成“座右铭”,赠送学员摆放案头进行日常工作警示,达到教育一次、受益终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