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这一重要著作的出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全球化遇到了动荡不居的新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则加速了国际格局的变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为紧迫。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党新时代治国理政需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别是作为卷首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集中反映了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我们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报告总结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两大内容均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第三卷所收其他文稿,如总结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等都是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重大论断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理论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学深悟透第三卷就必须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这些重大思想观点。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十分重要的要求。第三卷收入的很多文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热实践,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人类文明的智慧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创新的精神升华。学好用好第三卷,就要善于聆听真理的声音,洞悉方法的智慧,学深悟透蕴涵其中的方法论,把指导民族复兴的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使其在指导实践中充分展现思想的魅力、实践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第三卷中收录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讲话篇目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生动展现,也是一个政党执政理念的力量之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专题内容则紧紧围绕14亿人民的各项权益,回应人民关切,彰显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宗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集中体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更宏大的战略抱负,胸怀祖国,兼济天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
学好用好第三卷,在思想理论上要自觉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齐,在内心情感上要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尚的为民情怀和宽广的世界胸怀看齐,使自己始终与中央合拍、与民心共鸣、与世界共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一专题排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19个专题的第一位,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了提高“五大思维能力”、增强“四性”、做到“四个更好”的新要求。在《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在《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在《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全党同志必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书中作为第四专题,其精神实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显著特点和现实要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载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决断,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境界。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筑了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总结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六条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对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总体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了具体安排。并要求按照这些部署和安排,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标准、强化体制机制、牢牢把握精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轮训、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等八个方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五个正确理解和把握”的要求。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改革的重点问题、改革的落实问题、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中守初心、担使命的问题。还强调,“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扎扎实实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并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一些全面依法治国新战略,并将其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个坚持”。
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专题,共收录4篇重要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党员干部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当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重从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等七个方面,深入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十九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共收录了9篇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从六个方面要求“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选编习近平总书记8篇重要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7个坚持”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概括;深刻阐明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明确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从十三个方面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梳理概括。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共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以来在这一方面的3篇重要著作。
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坚持”概括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宝贵经验。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对《决定》起草背景和考虑、起草过程、决定稿的基本框架三个方面作了说明。同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丰富的实践成果三个方面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进行了阐述;从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个方面就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4篇重要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四好农村路”建设、棚户区改造、药品安全等相关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系列深刻阐述。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同时,用“一个灵魂”“两个十分重要”,进一步强调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用;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收录了4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六个方面的原则;强调要从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等六个方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受到冲击。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头,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抓住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忧患意识、高远的战略视野,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下大气力解决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把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把我军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以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指向,以战斗力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调动军事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政策制度保障。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支持香港、澳门抓住机遇,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大家要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治理实践、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就源于我们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我们要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永葆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赤子心;永葆开拓奋进、担当有为的事业心;永葆主动学习、自我革新的进取心;永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能力,推进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金砖国家要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合力克服挑战,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也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开启中拉关系崭新时代。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